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破车路协同智能控制关键技术,抢占智能交通前沿技术制高点,是未来我国能否形成智能交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智能化交通管理技术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同时,要加速发展智能化交通服务技术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在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的主题报告中说这是我国智能交通未来发展的趋势。9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路协同在技术选择、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本文对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相关产业化政策、技术发展现状、应用试点示范及产业化标准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交通强国试点建设、交通新基建需求,就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下一步发展提出建议:加强统筹协调,针对试点示范区域,鼓励政策法规方面的探索;加强过程监管与运营评估,审慎包容推动技术健康发展;在统一标准指导下,着力构建一批示范应用场景;深入贯彻数据安全要求,构建面向“车-路-云”的网络安全体系;整合路网管理与服务行业需求,打造产业链。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对智慧交通产业的不断发展,让“聪明车”驶上“智慧路”的需求日趋强烈。本文对基于智能ETC的车路协同数据调度系统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智能ETC落地方案,介绍了其功能架构、技术框架、安全架构,以实现车路数据的高效交互。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政策背景下,开展的高精度地图在车路协同中的统一化应用探索,完成了静态地图与动态信息的融合,利用高精地图突破了车端和路方平台端的数据互通瓶颈,实现了车路协同的统一化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中车辆智能安全预警的需求,采用车路协同理论,利用OBD数据记录仪、驾驶员操作监控摄像头、路面交通状况摄像头等装置分别同时获取车辆运行状态、操作输入、驾驶员行为表情、道路情况等数据,建立驾驶人员的车辆操控习惯模型,结合车辆运行状态对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预测,并且根据对高速公路上交通场景的分析理解,在车辆可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目标检测和跟踪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毫米波雷达与相机为代表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等领域被大量应用。要实现真正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只靠车端感知容易受道路场景及传感器性能的限制,无法使车辆获得大范围的交通参与者信息,从而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实现路侧感知以及车路协同十分必要。而直接使用车端的算法会由于场景目标的增加导致算法处理的耗时增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和单目相机的路侧高速感知系统,该系统具有高融合成功率以及低算法耗时的特点,已成功应用于高速监测场景为车路协同以及新基建的实现赋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绿色交通"低碳理念为切入点,倡导加强与完善高速公路车路协同在节能减排方向上的技术研究,并提出一种路侧设备协同降耗方法,在保证高速公路车路协同场景服务正常运转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以促进交通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针对京沪高速现阶段客货车长时间混行、连续变道、货车长时间占据最内侧车道等造成通行能力下降的问题,本文从分合流区域控制的角度,尝试性提出一种车路协同“车-路-云”应用框架,基于此架构,探讨了基于车路协同系统的高速公路分合流区域车辆预警提醒场景应用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承载网络是车路协同系统的连接基础,为了保障承载网络的平稳运行,需建设符合高速公路特点的标准统一、功能匹配、接口规范的运维系统。本文主要探讨了运维管理系统的网络架构、功能要求及规范、主要南向接口数据要求等内容。运维系统可实现承载网络的自动检测、问题定位和排除故障功能,为车路协同业务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全面高效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测网络和可靠人性化的交通出行服务体系是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基础,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更要适应新的发展理念,及时改进现有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通过构建协同管理平台,更好地推进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智慧高速协同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现状分析和体系结构以及协同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为分析对象,针对车路协同路侧感知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在线自动联合标定方法,在镭视融合基础上实现对目标的准确识别与定位。本文介绍了在路侧场景下,毫米波雷达和视频传感器的时间同步和空间自动标定原理,并详细阐述了该方法在车路协同应用中的具体实现方式。通过实验证明,该在线自动联合标定方法能够提供精确、稳定的雷视融合结果,实现近端标定误差小于0.5米,远端标定误差小于2米的良好工程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智慧交通发展背景、现状、关键技术、应用场景等角度,对智慧交通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5G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AR技术的发展为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发展动力,为人车路协同发展提供了基础,也将促进我国智慧交通建设继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案头2007年的台历,已经翻过好几页,到组织2007年第一期《城市智能交通》的时候了。作为栏目的主持人,不觉间产生一丝疑惑:过去一年里所整理的新闻资讯、技术等文章,满足了读者需求了吗?我们期盼的智能交通,在过去的2006年,到底都发生了些什么?重新梳理一遍去年城市智能交通相关新闻后,我们可以看到,以前仅仅是以“点”出现  相似文献   

14.
全国高速公路进入智慧化发展阶段,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智慧交通建设的飞快发展,对道路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智能运维系统应运而生。本文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现状、高速公路智能运维系统(AIOps)的建设思路和技术实现方式几方面做了阐述。在技术实现方式中,本文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和海量运维数据的结合,重点从基于知识图谱的故障诊断、设备性能参数趋势预测及故障预警、设备异常检测、设备健康度评价及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阐述如何构建一套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的高速公路机电运维系统,为智慧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和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智慧高速的宏伟目标指引下,通过调研了解相关沪宁高速公路日常指挥调度模式的现状,结合宁沪公司承担的江苏智慧交通工程项目中智能监测及指挥调度系统的建设,分析了当前各高速管理单位在日常运营管理和应急指挥调度中所面临的一些困惑及迫切需求,结合WEB—GIS技术在高速公路应急指挥调度中的应用,为实现路况动态感知、异常事件影响可控、应急指挥调度高效协同、高速畅通出行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苏通大桥南通开发区(K1196+800)、常熟开发区(K1208+592)路段的消堵消患协同管控设计方案,在现状分析及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排查并分析沿线的拥堵节点、事故患点,通过实施动态主动管控及协同管控等技术,以实现治理交通隐患点、提升枢纽节点交通转换通行效率和降低交通事故起数等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先进国家的智能交通系统里,要让交通控管系统真正做到智能,交通信息的采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视频检测技术已日渐成熟,并且被广泛地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他在三年多的准备时间里埋头苦干,为了今日的万无一失;他在不同场合宣贯中国的ITS思维,带领着我们厚积薄发;他在大会上运筹帷幄,周全服务国内外政府高官和各届宾朋;他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用流畅的英文述说智能交通之于中国。 王笑京,享誉海内外智能交通领域的名字,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的旗帜。 在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结束后的第一时间,本刊对他进行了专访。作为第十四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的理事会主席,他组织、策划、主持了这次大会的全面工作。没有谁比他所掌握的情况更加全面、没有谁比他的体会更加深刻,作为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过程中具体工作的领军人物之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智能交通组织、企业与中国深入合作的前提下,谈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以及本次大会的成功过程,没有谁,比他更有发言权。通过和他坦诚的对话,我们得以从主席的角度来审视中国智能交通,从主席的角度来理解幸福……  相似文献   

19.
《企业》     
九十年代初期用电脑的人或许对3M有一点印象,那时进口软盘好像就有一个牌子叫3M的,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对3M的交通产品并不太了解,其实随着ITS的发展和对安全的重视,3M的智能交通产品也越来越被我们了解。在智能交通的有些产品类别中。3M如同她在其他行业一样,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也许某天,3M智能交通产品也会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1月4—6日,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在江苏无锡隆重举行,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溢科技)出席年会并作了相关主题报告。金溢科技行业策划总监崔英磊在年会的城市智能交通创新发展论坛上作了《基于ETC+的城市车生活服务》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到,深度信息化是交通领域未来十年的发展主题,但目前未能够实现交通感知的无缝化协同,也未实现交通要素的完全融合,面临着信息孤岛、感知不精细、服务碎片化的现象。从这些现象出发,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