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在我国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市场,而与此同时,纷呈不断的物业纠纷又反过来促动着相对滞后的立法。新的《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物业管理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它从更加充分更加深层  相似文献   

2.
张庆东 《现代经济》2007,(12):16-19
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在我国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市场,而与此同时,纷呈不断的物业纠纷又反过来促动着相对滞后的立法.新的《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物业管理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它从更加充分更加深层的意义上渗入了"以人为本"、"意思自治"的现代法治精神,体现了"自由、自主、自享、自律、自治"的权利优位理念,确有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3.
李兰芳 《现代经济》2009,(10):34-35
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发展相对滞后。人们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因物业建设不足致使后期物业管理中出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文章重申了前期物业管理的重要地位,从几个角度分析了物业管理前期介入的必要性和益处。  相似文献   

4.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一个相对滞长阶段.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不妨回眸瞬间.1990-1997年深圳物业管理行业有多少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篇章。1990年深圳市莲花物业管理公司,率先在深圳莲花二村推行综合“一体化”管理,打破了物业服务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1991年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物业管理部,率先在深圳天景花园推行由业主参与小区物业管理的“共管模式“,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业主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杨晨 《现代经济》2002,(7):28-29
最近十年,我国的物业管理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而迅速蓬勃壮大,成为社会各界和千家万户不可缺少的一种服务业。然而,由于地域经济的不平衡,物业管理政策法规与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物业业户服务消费观念相对淡薄,使得在物业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主体间围绕着服务与收费的矛盾十分突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解难分,变为公众关注的社会焦点。编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成熟的办法就是在我国的物业管理服务业中推广物业管理服务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我看物业管理招投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物业管理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招投标市场从无到有,从小范围到全国范围历经了近10年的发展。将招投标的形式引入物业管理领域,是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行业发展日趋成熟的体现。不断培育和完善我国物业管理招投标市场.是加快推进物业管理行业市场化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付双 《现代经济》2006,(6):48-50
物业管理是和国家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在前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居民各自有独立的住宅,所以无所谓物业管理的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建筑物开始为居民所共有.并产生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业管理也随之兴起。据学考证,现代物业管理制度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业管理却是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而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少有私房。20世纪80年代.物业管理制度由香港传入大陆。近年来.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商品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也高速发展起来。目前.物业管理已经成为吸纳大批就业人员的新兴服务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在人们权利意识日渐觉醒的今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住房建设、分配、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以2003年出台的《物业管理条例》为标志.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也开始深入人心和被大家所接受.这种方式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业主自治自律.即业主取代物业管理企业成为物业管理的主导者。新条例规定.物业管理活动中的一切权利属于业主.也就是说物业管理的权利主体是业主和其组成的业主大会.  相似文献   

9.
贺剑华 《现代经济》2007,(7S):58-58
物业管理是一个新兴行业,在立法上的相对滞后毋庸置疑.尽管《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对物业管理服务的纠纷解决提供一些法律保障,但行业发展的局限性导致仍有许多纠纷争议的解决不能做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二条之规定,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与秩序的活动。”这实际上是明确了我国目前的物业管理基本的,也是唯一的模式——由物业管理企业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2003年6月8日颁布了《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而《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今天,我们迎来了《条例》颁发一周年。那么这一年中。物业管理企业是如何贯彻实施《条例》的呢?《条例》的颁发又为物企带来什么样的收获?为此本刊对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员.广东省物业管理协会会员、汕头市房地产业协会理事单位——广东联泰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简秀芳女士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2.
王占强 《现代经济》2007,(12S):20-22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住房制度实行的是计划分配体制.单位分房是拥有房子的基本途径。那时.房屋一般都由单位的后勤部门负责管理.不存在物业管理问题。改革开放后.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步启动。物业管理伴随住房制度改革而生。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二条之规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唐先锋 《现代经济》2007,(11S):29-3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住宅商品市场的日益发展与逐渐成熟,作为“朝阳产业”的物业管理服务业在我国已呈现出逐年递增、迅速发展的局面,物业管理关系成为一种新型社会关系.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不可回避的现实关系,由此催生了国内的物业管理法律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已经交上了一份比较令人满意的答卷,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正式成立以来,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国家统计局2005年12月发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法人单位达3.2万个,就业人员143.4万人,资产合计2779.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82.1亿元,利润总额41.2亿元。因此,物业管理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的新兴行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物业管理风雨兼程走过了22年。今天,物业管理已开始向与房地产业分业经营、成为相对独立的行业的方向发展。期间,行业培训为物业管理的普及、推广、提高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作出了特殊的贡献。然而,当我们还来不及卸鞍下马,举杯庆贺时,知识经济时代的浪潮,行业规范发展的要求,把行业培训推向了又一个崭新的起点。一系列新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比,就物业管理行业培训面对新挑战的话题,与业内同仁共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6.
廖小斌 《现代经济》2007,(7S):30-31
深圳是中国少有的几个建构了自身物业管理特色的城市。“深圳物业管理”则是基于这一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所形成特色形态的一种命名。这一现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当其时,深圳物业管理以其中国物业管理发源地和最发达地区的双重标签.在全国各地攻城掠池,风光无限.“深圳物业管理”开始被两种难以抹去的形象所左右,其一是物业管理发展迅速及其在全国无出其右的地位,一如中国物业管理金字塔的塔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蔡毅 《现代经济》2005,(1):52-54
物业管理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服务性行业.产品价格低廉、行业整体微利或在亏损边缘徘徊已经是我国物业管理二十多年来长期存在的不争事实,资金有限,服务无限或服务要求不断升级是物业管理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环境。如何应对?笔者认为,适者生存.企业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行业属性与市场环境.管好用好物业管理的有限资金,  相似文献   

18.
毛绍礼 《现代经济》2007,(3X):66-67
“收费难”是目前困扰物业管理键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化解物业管理服务“收费难”也成为物业管理行业最关心的问题.河南安能物业管理服务公司通过十项办法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可供同行惜鉴.  相似文献   

19.
严实  成忻 《现代经济》2006,(10):4-17
1981年3月10日,随着我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成立,拉开了我国物业管理的帷幕,标志着物业管理新兴产业在我国的诞生。作为对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的房产管理体制进行的改革尝试,我国从此开始了对物业管理新体制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住房商品化的推进.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物业管理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而物业管理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不但要有完善的创新机制.科学的业务运作体系和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服务品牌。创建物业管理品牌已经成为物业管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物业管理企业不断强化各自的品牌战略.通过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来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