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济的繁荣离不开金融的发展,而金融的发展则离不开人们对金融的消费。但目前我国有诸多的“金融消费者”对金融这份“套餐”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搞不清自己拥有诸如“金融获知权”、“金融消费自由权”、“金融消费公平交易权”、“金融资产保密权”等权利,弄不懂自己在消赞过程中应知、应会的金融法规常识。由于金融知识的不普及,近几年来犯罪分子利用假存单、假支票、假货币等形式大肆进行金融诈骗活动,金融案……  相似文献   

2.
《金融纵横》2005,(12):37-41
2004年,周小川行长在“经济学50人论坛”所作的报告中,将生态概念引申到金融领域,创造性地提出“金融生态”概念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主张。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较大反响。为了加强对金融生态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江苏省金融学会以“金融生态建设”为主题,举办了第十二届青年理论征文评选活动。现将主要研究观点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18日,春光明媚,和风送暖。武穴市梅川镇广场彩旗高扬,鼓乐喧天。以金融支持、金融宣传、金融文化“三下多”为主要内容的武穴市首届金融“庙会”热闹举行。万余农民兴高采烈地赶赴盛会,饶有兴致地参看反假币、储蓄、信贷、保险等金融知识产品宣传,  相似文献   

4.
李江 《新疆金融》2004,(4):10-12
金融业到底是“分业”还是“混业”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论的话题。就我国而言,基于金融业外在环境的变化,要求金融业混业的呼声愈来愈高。而本文逆潮流而动,立足于金融业的内质——金融功能,对金融分业与混业的内外特征稍做剖析,然后具体阐述金融中介的金融功能发挥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我国不应急于搞金融混业,而是在分业状态下继续进行金融深化,完善金融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需要和谐金融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首次将生态概念引申到金融领域,提出“金融生态”的概念。2005年11月3日,由中国金融学会与金融时报社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金融论坛”上,再次以“金融生态: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考验”为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周小川发言时说,“金融生态”是一个比喻,就像鱼儿生存、生长离不开水、氧气、盐分和浮游生物一样,金融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成熟健全的金融生态。一个健康而有活力的金融生态,无论对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金融健康与普惠金融的兴起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金融健康应该是普惠金融发展、金融能力建设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所期待达到的直接结果近两年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对金融健康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关注了微弱经济体的金融健康状况。CAFI在国内率先提出“微弱经济体”和“金融健康”的概念,其中微弱经济体主要包括微型企业和金融服务获得不充分的弱势人群,如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者、蓝领工人以及自家经营的农户等;  相似文献   

7.
《济南金融》2007,(1):F0002-F0002,I0001
2006年12月26日,中国金融学会和金融时报社联合举办的“2006中国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中央各部委、各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负责人和金融界专家学者400多人参加了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定为“和谐社会:中国金融业的社会责任”,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也是对“2005中国金融论坛”主题”金融生态: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考验”在新形势下的进一步深化。同时,本次论坛围绕“金融与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和谐世界“、“新农村建设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与金融服务“和“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四个分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从1978年考入财经院校,到现在33年,没有一天离开过金融这个行业。“金融文化”现在没有一套成型的体系,也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和实践。让我讲“金融文化”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什么叫“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年轻人可能还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金融全球化及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我国金融稳定性受到了强大的冲击。本文从此背景入手,探索金融审计如何在“免疫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发挥更大的功效。金融审计预警系统能够深化金融审计“免疫系统”职责,实现提前预警金融风险的功能,其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论文对金融审计预警系统构建思路及预警过程实现进行了探究,并就构建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持续部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也在持续推进,并围绕着新政策、新领域、新实践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新政策,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G20转型金融框架为中国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提供指引。二是新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或能为二者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创新空间。三是新实践,金融机构“净零”从承诺到实施。全球范围内作出“净零”承诺的金融机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而金融机构“净零”目标如何从承诺走向科学碳目标的设定、实施、核算与披露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凸显。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一年中,日本经济逐步复苏,其金融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日本金融厅于2004年12月底公布了金融改革方案,副标题为“对金融立国的挑战”,这标志着小泉政府金融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10):20-20
2005年9月18日,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上(以下简称金融展),华为3com公司展台前“欢迎进入网络金融时代”的口号格外引人醒目。实际上,“网络金融”已经成为今年金融展上的最为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华为3com公司在此次展会上一举推出“NGeN——整合网络金融”的理念,并将之作为今年金融展的参展主题,更重要的是随着银行数据大集中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虽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成立章程中没有明确提及“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但美联储是为应对严重的金融恐慌而建立的,“维护金融稳定”这一职责已经深深扎根于其使命与文化中。目前,对于联邦储备委员会而言,维护金融稳定与以往相比是更重要的联储工作。今天,金融危机的教训依然记忆犹新,我们仍然在不断地加强和完善自身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云南金融》2013,(9):31-34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互联网金融热潮席卷中国。从现代互联网公司到传统银行,从政府官员到专家学者,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热情空前高涨。金融,似乎不再是传统银行、保险的特权。面对“搅局者”和“逼宫者”,银行大佬不得不放下身段,调适心态。加快了金融的互联网化,甚至杀入对方的领地,进军电商。  相似文献   

15.
3月27日,“2007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简称金融展)信息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金融展组委会主任、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文辉宣布:经国家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第十五届金融展将于9月13日~16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今年展会的主题为“加快金融综合服务创新进程,构建和谐金融社会”。  相似文献   

16.
“金融深化”理论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本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肖和麦金农在其《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部书中.提出了“金融深化”和“金融压抑”的新概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轰动了西方经济理论界。“金融深化”理论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起一个健全的金融体制,使之能有效地进行资本配置。这对于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我国的金融业要在这动荡的经济大环境下平稳过渡.被委以保卫国家金融安全重任的金融审计不可或缺。本文根据审计署发布的金融审计结果公告,分析了加强金融审计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加强金融审计的措施,从而得出“加强金融审计,能有效降低金融风险,保卫金融安全,让国家金融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行,“互联网金融”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了,它几乎成了金融创新的代名词。市场对其讨论不厌其烦,但换个角度看事情,会有不同的发现。为了清晰表述互联网行业和金融业的竞争和发展,笔者在这里提出“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概念一一前者代表着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向金融领域渗透的概念,后者代表着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工具创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绿色金融”是当今低碳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它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绿色金融”内涵的基础上,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等较多方面深入探讨“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对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场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打击金融“黑产”成为当前推动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三大支柱,也是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关键所在2021年经济数据显示,消费依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且未来还将发挥重要作用,金融服务新消费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凸显。在金融稳消费、促消费的重要实践中,金融科技平台通过在金融机构、消费者和消费品牌之间构建场景消费的桥梁,使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对消费各领域精准滴灌,发挥了“连接器”和“催化剂”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