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中国和世界民众发现。他们正在面对这样一种论调:尚未完全国际化的人民币这些日子确实“国际化”了。一方面,它被指责为他国经济危机的“替罪羊”:阻碍了他国出口,影响了他国就业;另一方面,似乎又成了他国经济发展的“万灵药”:好像人民币一升值就会立竿见影地提振他国经济。人民币果真具有如此的效应?问题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近期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国内外博弈再次达到顶峰。中国维稳意图十分明显,国际期待人民币升值声音则一浪盖过一浪。面对强大的压力,中国政府表示,坚决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是否是暴风雨前的平静?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利益关系?人民币到底要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中国经济的“两难困境”中,人民币汇率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两难”问题之一。放宽人民币对汇率的限制,将会直接影响出口企业,进而增加就业难度,特别是,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会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大幅缩水,成千上万人的一年辛苦劳作就会瞬间化为乌有。如果不放宽限制,将会面对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人民币已经成为外交问题和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部论丛》2008,(5):17-20
人民币升值过程何以备受关注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话题不仅被公众认为是炒作“滥”了,而且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研究“滥”了。然而,如果对某一个话题的关注可用“滥”这个看起来不大严肃的词汇来形容,至少说明这个话题具有相当程度的重要性,而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其实,大家关心的不仅仅是人民币升值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明确提出人民币将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国内货币政策制定的独立性。这是一对既一致又矛盾的目标: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就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被动升值就无法实现独立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度沉寂的人民币升值问题又热闹起来。或许是人们误读了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有关中国可能会“出其不意”地出台汇率改革措施的说法,国内外纷纷开始揣测人民币升值问题,但大都忽略“采取什么方案”这句话的关键,而把“出其不意”当成主打词,以至不少媒体打出了“人民币升值倒计时”的大字标题。媒体的炒作未免有些轻率,一国货币汇率的调整是个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全局,酿成大祸,必须小心翼翼,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过,从专业层面看,去年为抑制投资过热,央行几乎将调控工具用了个遍,就只剩下汇率这种手段没试过了。目前,市场对美元信心全无,人民币“总吊在这一棵树上”是否明智?另外,按我国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到2006年底,中国金融服务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面对财大气粗,经验丰富的国际金融巨头,是坐以待毙,还是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国人不能不正视这关乎到国计民生,甚至关乎到国家主权的严峻现实。人民币何去何从?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相似文献   

6.
廖悦 《魅力中国》2010,(32):346-346
最近,人民币升值问题再次受到世界关注。对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需要谨慎对待,如何利用好人民币升值这把“双刃剑”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民币升值的背景,然后以一般均衡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对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影响及影响的来源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元航 《珠江经济》2003,(9):8-12
目前,在北京的一次人民币汇率的研讨会上,巴黎银行、瑞士联合银行等几家著名投资银行的学者就人民币汇率一致表示,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稳定。这次对“人民币升值论”的会诊是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人和央行就人民币汇率问题表态后的首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中间价连创新高,令此前有所缓和的人民币升值预期骤然上升。上述交易员称,8月10日一年期人民币兑美元掉期上涨60多个点到-530,对应一年后升预期达到5.88左右。“只要美元处在下跌通道中,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持续‘被升值’。”该交易员说。  相似文献   

9.
《西部论丛》2008,(5):26-27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七”已于4月10日成为现实,6.992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创造了2005年汇改以来的人民币汇率新高纪录。至此,按汇改前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1计算,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侣%,市场上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更加强烈。然而,一个后起工业化经济体的汇率调整很少能够是单向的升值,尽管在长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无疑会进一步出现较大幅度升值,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这一次真的升值了。尽管很多人不喜欢用“升值”这个词,在他们看来,这个词太敏感,容易让人想起国际压力,想起失业率,想起亚洲金融危机……“意外”吗?也许,因为很多经济学家都这么说。国内、国外的,还有那些喜欢被称为经济学家的官员。可在早些时候,他们曾众口一词地判断,中国经济下半年增速会减缓。难道消息灵通的他们,当时就没有考虑到人民币升值这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出口的影响是个渐变的过程,“一旦突破某一个点,对行业颠覆性的影响就会出现。”他认为,升值达到6%-10%时,纺织业的临界点将会出现,届时相当数量的中小型企业将因此淘汰出局,整合前的残酷阵痛期也将正式到来。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调整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基本原则下.2006年度可能放宽人民币兑美元波动范围.估计人民币年内可能升值3%左右。缘由我国GDP总量、劳动生产率持续快速增长.境外资金不断流入.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主要因素.人民币中长期升值的相对价格和财寓效应.将促进消费增长和以服务业为主的非贸易行业发展,从而降低过高投资率和贸易依存度.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起着催化作用.使国民经济步入质量型、效益型增长轨道。这样一来.就提升了股票资产价格。由于我国银行资产和负馈净额较高.当在业绩或其他要素不变情况下.单单人民币升值因素.就能够提升国内银行(包括上市银行)的资产价格。所以.银行股的投资吸引力将会大幅度上升.而成为A股市场未来行情的“领头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向松祚 《新财经》2013,(12):20-20
近年来,人民币“被美元化”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重要话题。“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这种现象与人民币某种程度的“被美元化”有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关系。所谓“被美元化”是指本国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量深受美元和美联储货币政策之影响,本国货币政策部分或全部丧失独立性。“被美元化”问题的要害是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和单边升值预期长期挥之不去。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5%。长期挥之不去的单边升值预期,给我国经济造成多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梁伟沛 《新财经》2004,(12):12-12
货币是否升值的惟一决定权掌握在央行手中,只要央行不作出决定,人民币升值就不可能成为现实。然而,这种长时间的升值预期可能会扭曲国内的一些经济政策,甚至会导致中国经济出现“滞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刘镭 《科学决策》2007,(6):33-35
前不久,笔者在与日本庆英义熟大学某经济学教授交流时,听该学者谈起了80年代美国压日元升值的情形。他不无感慨地评论美国政府利用“舆论造势先行、政治施压为辅”的手段,迫使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由此引发了我一个大胆的假设:前一段时问被国际经济学界热议的“世界经济失衡”问题,会不会又是美国政府为了就人民币问题向中国施压,而与国际主流经济学界合演的“双簧戏”呢?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成了近几个月经济界热议的话题,尤其成了“外贸口”从业者和主管者的热话题 客观地看,这一次升值确有些“逆势而动”的迹象就时下国内外经济情势与走势来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似乎并不大,尤其是对全球最大储备货币美元的升值压力不算太大.至少有三个视点可找到相关证据:第一个可称做“美国因素”视点.美国向来是人民币升值的积极施压者.  相似文献   

17.
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突破7这一整数关口,相对汇改前8.2765的水平,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18.4%。今年以来,升幅超过4%。 2008年,我国面临高企的通货膨胀威胁,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也未改变,但中美利差已然倒挂,利用利率进行调控的空间被压缩,数量政策手段的操作难度也越来越大。有专家认为应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甚至有的专家还提出“一步到位”。 不过,我们分析认为,尽管人民币升值趋势已经形成,也很难逆转,但对汇率政策我们应该有更加客观的分析,不能把解决矛盾的重任统统压在某一项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上。目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不宜“疾风暴雨”,采取“润物细无声”式的稳步升值也许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人民币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升值压力。6月.美国的一个叫作“健全美元联盟”的组织突然提出了动用美国的“301条款”来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动议.一旦启动,中国对美出口将遭受沉重打击.人民币汇率承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升值压力.9月,这一浪潮达到了最高峰,美国财长斯诺的亚洲之行被视为“汇率之  相似文献   

19.
吕冬梅 《中国经贸》2010,(8):114-115
一、序言 世界在全球通货紧缩压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币。 汇率的变动与各国国内的利率水平、货币供应量、国民收入水平以及物价水平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一种货币到底是升值还是贬值应该由市场说了算,而不是由政治说了算。最近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讨论成为国际上一个十分关注的话题。先有日本财相在七国财长会上提出要求,后有美国财长斯诺讲话和印尼召开的亚欧会议的声明,都呼吁人民币升值,近日,美国“健全美元联盟”又提出欲通过“301条款”促使人民币升值,格林斯潘的讲话,更是让世人在全球通货紧缩压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币。可谓是官民联合、齐心协力向人民币汇率问题发难。这场由日本挑起、美国担纲主演的人民币汇率之争全面上演,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担心欧元对人民币升值的欧洲领袖最好思考问题的真正根源:美国,以及美元的“过度贬值”。这是欧洲敦促中国货币升值后,中国总理温家宝给欧盟领袖的不客气信息。 尽管有报道说中国会在下月调整或重估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但温家宝表示人民币自2005年年中对美元升值11.7%,但对欧元贬值8%,对这样一个事实他无能为力。他认为,除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混乱,美元持续贬值是欧元对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