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大以来到2014年元月,已有18个省部级"老虎"落马,论人数,论密度,短短的13个月里,以平均每月1.38个的速度打"老虎",创下了中国反腐历史纪录. 据悉,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贪污贿赂案件27236件36907人,其中除了上述18个省部级高官相继落马,还有数以千计违反"八项规定"的干部被曝光.这中间,中纪委当然是战功卓著,但公众的参与和推动自然也功不可没.可以说,在强大的反腐态势面前,在发达的网络时代,一些腐败官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提心吊胆,担惊受怕.  相似文献   

2.
微博反腐作为一种公民检举和揭发腐败现象的新方式已逐渐发展起来。在2012年8月26日延安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中,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的“微笑”使得他进入微博网民的视线。通过微博爆料和微博用户集体人肉搜索,杨达才腐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从“表哥”落马事件的始末出发,试探微博反腐的运作流程、运作模式,以及微博反腐的价值和条件,这对促进微博反腐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有效处理“网络反腐”的意义,史在丁打通民意表达的制度通道。去年底,一项网络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最愿意选用的反腐渠道中,75.5%的人选择了“网络曝光”。既然网上举报与投诉已经成为公众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那么,对这种公民诉求的回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报道》2015,(4):11
中纪委3月16日消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廖永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廖永远是今年以来第十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今年全国两会闭幕不到48小时,三名省部级官员落马,除了廖永远以外,还有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评论精选《证券日报》:中石油混改缓慢,一方面是因为油气上游和管道业务突破垄断本身就难度较高,另一方面与公司内部一直在进行反腐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5.
邵律  陈乐 《上海经济》2014,(5):27-27
我们注意到,随着很多“老虎”级的官员在中央强力反腐中落马,和他们有利益勾连的商人也一并倒下. 仅仅以四川为例,三名省部级官员李春城、郭永祥、挛崇禧的背后,牵扯出了一批商人。  相似文献   

6.
他是贵州1949年以来第二位落马的正部级高官,是近年来全国第四位落马的省政协主席,还是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闭幕后短短35天内第三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种种迹象表明,一场新的反腐风暴正在全国掀起。  相似文献   

7.
微吧     
《中国经济快讯》2013,(36):15-15
反腐工作的“副产品” 中国的反腐战役是场“持久战”,一连串高密度的反腐重拳令人振奋。如今,反腐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大小贪官纷纷落马,与此同时,公款吃喝、铺张浪费和豪华宴请也随之大为减少。如果说“老虎”和“苍蝇”是中国反腐工作的重大收获,那么,鱼翅、豪车、茅台、月饼的铺张浪费风气得到遏制,则是反腐工作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8.
严羽 《特区展望》2002,(11):26-28
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加大,从地方到中央,一批批贪官被清除出干部队伍,有些被判了刑,甚至有些被判了极刑,这可真是大快人心。透视这些官员的落马过程,有的是群众检举揭发的;有的是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的;也有的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由其他案件牵扯出来的;还有的是“狗咬狗”咬出来的……但不管怎样,还是应了一句俗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各有各报。”纵观贪官的落马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贪官们其实日子也不好过,归纳贪官的心理,大致有“十怕”。贪官怕纪委,纪委无情除邪恶怕纪委、…  相似文献   

9.
人物     
审判郭京毅 检方在庭审中指控了郭京毅履职5年间的四宗罪,2008年8月郭被“双规”,也成为商务部成立以来落马级别最高的官员  相似文献   

10.
张波 《上海国资》2005,(9):20-21
精英落马秀的背后是利益冲动和制度缺失的双重诱惑8月31日,“德隆刑事第一案”德恒证券涉嫌非法吸存罪案件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判。德恒证券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罚金1000万元。德恒证券原总裁韩新林等七名被告人被判处5年以下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操纵德隆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的“灵魂人物”唐万新可能将在武汉被起诉,他共涉嫌三项罪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经营罪、操纵证券市场罪。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众多上市公司高管早已在共同出演—部跨世纪的落马秀。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这一灵活性与广泛性相当高的监督手段成为了反腐的重要力量。网络不仅成为了广大民众表达民意的平台,更成为了民众打击政府腐败的武器。由于网络的曝光使得贪官落马事例在最近几年层出不穷,"网络反腐"这几个字也几乎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并且政府部门也越来越意识到依靠网络反腐的重要性,逐渐加大了对网络曝光的腐败事件的追查力度。然而网络监督作为一种远离权力运作中心的群众监督方式,却成为了一种很有效的监督手段,这也暴露出了我们行政监督体系存在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2.
王博  王楠楠 《魅力中国》2014,(17):287-289
近几年,网络反腐已然迅速成为民间反腐的主力军,其以速度快扣影响力大的优势使得涉案官员迅速成为舆论热点,但其泛滥也构成对官员及相关人员隐私权保护的极大威胁。十八大以来,将反腐问题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使我们在考量网络反腐的效益性、合法性、正当性的同时,通过划分网络反腐与公众知情权的界l限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将网络反腐真正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相似文献   

13.
悠沁  丁秀 《中国西部》2013,(34):62-62
问:2013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位新闻人物? 答:薄熙来,我觉得体现了他的落马新的领导班子反腐的决心。  相似文献   

14.
速递     
, 《上海国资》2012,(12):9-10
焦点反腐力度加强多名高官落马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从总书记习近平到李克强、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七名政治局常委就反腐倡廉频频表态,反腐力度加大。近期,多位官员纷纷落马,包括涉嫌严重违纪的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原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巡视员王有  相似文献   

15.
杨涛 《西部论丛》2009,(5):26-27
2008年,是“网络议政”蓬勃发展的一年,也是“网络反腐”高歌猛进的一年。从“腐败书记”董锋的落马,江西新余、浙江温州“出国门”事件,到网民挑翻周久耕,无不昭示着网络反腐的威力。进入2009年,网络反腐不但风头不减,而且正在以摧枯拉朽的气势要将反腐进行到底,举凡大小官员的各种违法、腐败行为,一经“上网”,就会遭到网民的穷追猛打。  相似文献   

16.
苏小兰 《魅力中国》2010,(11):65-67
反腐斗争中,一些党内“一把手”因腐败而纷纷落马,主要源于:权力高度集中,监督不力。对一些违纪违法的“一把手”惩处力度不够。为此,要加强对党内“一把手”的监督,必须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健全不能腐败的制度,实行党内分权机制,加大监督的力度,从严从重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任用“一把手”,实行党内“一把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会计委派制度。  相似文献   

17.
汪杨 《产权导刊》2015,(3):11-12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3月1日起施行,正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此前有公众和媒体将不动产首先指向房产,进而推想房产登记即将实现,官员房产公开很快就要成为现实。基于此此,“以人查房”被当作不动产登记的主要看点所期待。而事实并非如此,《条例》并不是“反腐利器”,只是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反腐功能,有助于反腐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招标》2010,(12):32-36
“道路通车,干部落马”,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特别现象。从2007年3月至今,江西省交通厅9名处级干部的先后落马,再次给这句话下了最恰当的注脚。  相似文献   

19.
王迪 《魅力中国》2014,(20):284-284
近年来,我国公众运用大众传媒参与反腐的案件日益增多,大众传媒的社会监督功能愈加明显。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记者和新闻媒体存在一些思想误区,导致反腐报道无法很好地实现其传播信息、监督公权和警示启迪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反腐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反腐报道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宗中国“贪官谱”上十分有趣的“经典”案件:自称“十年中箭不落马”的原柳州市国税局局长杨立峰,从东窗事发后一直与司法机关“斗智斗勇”,险象环生。在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后,他以“这是21世纪一大假案”为由提起上诉.被“惹毛”的检察官也跟着提起抗诉。一个认为自己“无罪”应立即释放,一个认为罪大恶极应当“处死”。如此大的“悬殊”在反腐史上实属罕见。2004年2月20日,广西高级人民法院一纸终审判决为这场“游戏”打上了一个句号。人们关注的焦点是:面对堆积如山的卷宗材料,身陷囹圄的杨立峰凭什么还如此“牛气冲天”?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