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时代进步要求先进文化,要创造性地发展先进文化;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加强先进文化建设;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其中包括精神文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谐文化理论.虽然国际国内形势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发展,依然有重要意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文化自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才立琴 《黑河学刊》2001,2(6):10-15
马克思曾经指出,从根本上说文化就是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活动及其成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狭两义,在性质上也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它们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与先进文化紧密相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以唯物史观为起点,考察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变迁规律的基本理论范式。作为政治建设的深层次内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仅属于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遵循着中国共产党建设规律,同时也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遵循着社会发展的规律。文章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置于社会发展理论下考察,从逻辑上理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从现实中考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时代特征,最后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社会发展的问题导向3个方面突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渊源不仅有中华传统文化,还有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毛泽东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中华文化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完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体现.另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中的文化因子,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文化.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自信.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归根结底在于探索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次科学阐述了文化强国的"中国道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要求和思路,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孙粤文 《重庆与世界》2010,27(11):26-29
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历史价值在于耦合了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设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图式,确立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界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它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的价值就在于要坚持党的建设,坚持稳定与改革并重,坚持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渐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一步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更加有力地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地方市容环境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部分。工作战斗在市容环境文化建设的党员干部和劳动者.必须以很强的政治敏感性.毫不动摇地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富有区域和地方特色的先进市容环境文化.为推动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日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国家领导层的重视,对它加以科学的界定和阐述已成为一项迫切而严肃的工作.本文从近代以来150年的历史透视出发,提出发展模式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认为发展模式既不同于发展道路,也不同于经济发展模式,而是指现代化模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的发展以及对外关系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从而初步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王灵敏 《乡镇经济》2014,(4):97-10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参与文化形态,即网络政治文化。网民政治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不高、网络法律与道德体系不健全、网络中各种政治文化冲突日益加剧等原因影响着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应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政治文化的方向、全面提高网民的政治素养使其自觉规范网络言行、加强网络信息监管营造网络政治文化良好氛围等,从而构建先进的网络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2.
段欣 《乡镇经济》2014,(4):80-8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轫于夏商周,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近现代以来虽历经种种冲击,但对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仍影响深远。当今,徽州地区传统政治文化的发展也迫切需要日益融入更加积极的文化成分和观念要素,并找到与徽州政治发展现状相容并能有效促进中国政治持续发展的政治文化。这就要求政治文化的构建拥有足够的政策文化基础,从而能构建稳定而明确的体系文化。徽州地区理性面对传统政治文化并从中寻求支持,是构建当今在城乡基层治理中政治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深圳精神"是深圳特区发展40年精神成果的集中表达,它既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也是历史演进、文化传承、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深圳精神"的重新凝练既能够展示城市风貌,凝聚人心力量,又能提供价值方向,对标国际先进文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融合,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方向前行,为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李波 《理论观察》2001,(6):38-40
“文明冲突”是文明互动的结果。从进步的意义上说,“文明冲突”能l眵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各种文明通过“冲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吸取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发展壮大本文明。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有中国特刍一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仅经济上要实行对外开放.在精神文化方面也必然面临着外来文明的碰撞和冲击。只有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现代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吸收外来文明的积极成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早日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金融市场对文化层面的需求,通过文化对金融影响的三种途径分析,结合深圳的城市及金融市场特点,提出了发展深圳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金融市场构想。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银行为主导并且是行政管制为特征的金融体系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文化、金融、市场统一起来考虑,才能真正形成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市场经济,才能真正达到"和谐"的境界。本文结合深圳的内在特点,提出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金融市场的建设及可行性,强化文化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实现了经济大国的崛起,但是,崛起过程中"中国品牌"成了短板。通过企业价值导向、政经环境、文化传承以及管理人才等角度分析后发现,机会主义的企业价值导向从目标设定上背离了品牌发展的方向,不成熟的政治经济环境是约束品牌成长的背景变量,实用主义的传统文化让中国品牌迷失了方向。此外,中国缺乏商界领袖等管理人才也是制约中国品牌崛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革命需要先进生产力的领导,而同社会化大生产、先进科学技术相联系的中国工人阶级就自然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为完成其历史使命必然要求建立自己的政党。而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必然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中国近代革命需要先进文化的指导时,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中国文化前进方向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上面。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必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从事的事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事业。因此,中国共产党在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同时也就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周松波 《特区经济》2008,235(8):28-30
由于中国与西欧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使西欧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重道轻器、重人治而轻法治,讲究天人合一,善于辩证思维,艺术精神主宰科学精神。反观西欧文化,则重器轻道、重法治而轻人治,讲究征服自然,善于逻辑思维,科学精神主宰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中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远比欧洲先进,而近代以来,却远远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在拥有四大发明的中国?这与两国的文化传统、政治体制和商业发展的环境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曼  齐红娜  羡敬贤 《特区经济》2013,(10):239-240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方方面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指导,使其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为治国和处理国际事务、国际关系提供精神支持;提高国民的文化修养,凝聚民心。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有力且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是我们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应不遗余力地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为我们的后代构建一个内外兼修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