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赤皮病该病发病快,传染率高,发病死亡率达90%以上,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治疗方法:在鳝鱼池埂上栽种辣蓼和菖蒲,可长期预防,效果显著。二、白皮病此病常发生于幼鳝尾部,但投喂营养全面且投饵充足的黄鳝不易感染。此病多发生于5—8月,死亡率可达60%以上,一般发病后一周出现死亡。防治方法:艾叶1000克,地虞子100克,苍术150克,并头草250克,百部50克,大黄30克,另加苯甲酸20克混合后以70℃温水3千克浸泡48小时,均匀地将药汁泼洒于鳝池中,并注意观察,如鳝鱼无较大反应可在2—3天后换水换药。一般2次可治愈。三、棘头虫病该虫体寄生于鳝体肠道之…  相似文献   

2.
猪棘头虫病是由猪棘头虫寄生在猪小肠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该病分布广泛,常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 形态及生活史:猪棘头虫虫体比蛔虫大,黄白色,前部稍粗大,有一吻突,长有5~6列向后弯曲的小钩,虫体后部比较细,表皮上有明显的环状皱纹.雄虫和雌虫区别明显,雄虫体短小,长7 ~ 15cm,雌虫体长30~68cm,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被昆虫的幼虫吞食后,就在其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  相似文献   

3.
<正>4、病理学研究1989年黄琪琰、郑德崇等对九种粘孢子虫病的组织病理进行了比较研究,报导了组织病理变化、胞囊的形成和消失的全过程及胞囊的结构。黄琪琰、郑德崇等1989年研究了鲤鱼棘头虫病的病理,报导了病鱼的组织及血液病理变化,阐明了引起病鱼慢性死亡,而累计死亡率又高达6O%的机理。1997年吴  相似文献   

4.
<正> 2000年8月份,武汉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长斗村七组严某养殖的黄鳝发生疾病,群体表现摄食不旺和不同程度的打转。病鳝分散独处,摄食减少,极度消瘦,体表失去光泽;病情严重的鳝鱼,可见挣扎、滚动或窜跳,每天死亡100尾左右。解剖死亡鳝鱼,肠道内有线虫和棘头虫,平均达50条。解剖轻度打转或不打转的肠道  相似文献   

5.
症状:多发于高温闷热季节,气压低,水面高温,黄鳝无法探头呼吸空气.造成肌体呼吸功能紊乱.血液载氧能力剧减而致缺氧。黄鳝频繁探头于洞外,甚至长时间不进洞穴,头颈部发生痉孪颤抖。一般3—7日后陆续死亡。  相似文献   

6.
鱼波豆虫病1.症状当虫体大量侵袭鱼的皮肤和鳃时,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辨认出有暗淡的小斑点,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的黏液。被感染的鳃小片上皮坏死、脱落,使鳃器官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病鱼呼吸困难。同时被该虫破坏的地方,往往被细菌或水霉感染形成溃疡。病鱼食欲  相似文献   

7.
鱼常见的寄生虫病有小瓜虫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等。这些寄生虫病,都可以用中草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一.白点病(刺激隐核虫病) 1.病原 刺激隐核虫.又称“海水鱼小瓜虫”.属纤毛动物门小瓜虫类。虫体为卵圆或球形,全身表面有均匀一致的纤毛。  相似文献   

9.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 1.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0.
长吻鮠在养殖过程中,较易感染小瓜虫病、锚头鳋病及肠炎、烂鳃病等多种疾病。但此鱼对药物比较敏感,故在用药时应准确计算体积与剂量。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小瓜虫病。这种病为鱼苗、鱼种阶段主要病害,该病易暴发,难控制,危害较大,凡是得此病的鱼,肉眼可见鳃、鳍、体表有“白点”,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流行温度14℃~25℃。治疗方法:用(0.2~0.4)mg/L福尔马林混合液全池泼洒,疗效相当不错。2、锚头鳋病。长吻鎨极易感染此病。病鱼体表可见虫体,摄食减少,鱼体消瘦,伤口处易被细菌感染。流行于秋末、冬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11.
<正>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气温回暧,水温升高,鱼类开始摄食生长。与此同时,养殖池中的各种致病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生。由于经过越冬的池鱼体质普遍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极易受到感染或寄生引发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细菌性烂鳃病、鱼波豆虫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锚头鳋病等,轻则造成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给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2.
池养鱼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一是鳋病;二是纤毛原虫病。前者主要有大中华鳋、鲢中华鳋、日本新鳋及长刺新鳋等。后者主要有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等。这两大类寄生虫的流行地区广,遍及全国各地,流行盛期每年3至11月。鱼类感染此病时因破坏鳃瓣等表皮组织,腐蚀鳃尖,刺激鳃丝.使鱼类呼吸困难,痛苦异常,特别在清晨池水缺氧情况下表现更趋严重。它们狂游于水表层,其尾鳍往往露出水面打转、兜圈。此两类病轻的影响吃食、成长;重的则引起烂;目前尤其在鳜、鳗等发生并发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正>后生动物类寄生虫种类繁多,常分为扁形动物、线形动物、棘头动物与甲壳动物等。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常见后生动物类寄生虫主要为单殖吸虫、复殖吸虫、绦虫、棘头虫及甲壳类的一些种类,它们不仅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而且直接引起大量死亡,特别是继发感染细菌、真菌性疾病的更是如此。近几年也常导致细菌性疾病的暴发而引起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4.
养黄鳝五招     
网箱饲养黄鳝是比较经济、效益最好的养殖方式。现介绍了网箱养殖黄鳝的五个窍门:幼鳝挑选观察体表,黄鳝体表有红色带血块腐烂,为腐皮病;尾部发白呈絮状绒毛,为水霉病;头大体细,甚  相似文献   

15.
<正> 4、小瓜虫病 (1)病原 多子小瓜虫。 (2)症状 在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看见白色小点状胞囊,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水面。因病灶处细菌的感染,使鱼体表发炎,或有局部坏死、鳞片脱落、鳍条烂裂,鳃上皮增生,鳃小片破坏。虫体如侵入眼角膜,能发炎变瞎。最  相似文献   

16.
黄鳝又名鳝鱼、田鱼、长鱼等,在生物学分类上隶属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由于种种原因,黄鳝的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黄鳝市场供不应求。江苏省阜宁县沟墩镇林河村李容胜,根据黄鳝能在稻田中自然较快生长的习性,探索了稻田生态养殖黄鳝的路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他在0.38hm。稻田中收获黄鳝700kg,纯收入1.5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稻田生态养鳝已成为当地农民“短、平、快”的致富项目。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病原 为鲤长棘吻虫,属长棘吻科,寄生于鲤鱼肠中。雌虫长19—28mm,雄虫为8.4—11.5mm。吻细长能伸缩,生有吻钩12纵行,每行有吻钩20—22个,腹面的吻钩大于背面的。身体前部狭窄,形如颈,外披长刺,体刺排列不规则,吻鞘细长,吻腺极长,盘转曲折,几乎布满身体前部的空间。雄虫精  相似文献   

18.
<正>黄鳝适应力强,在野生条件下很少发生疾病,但近几年来,在人工集约化精养、蓄养的条件下,由于养殖密度相对增大,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水环境变化诸多因素,常使黄鳝遭受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及暑害等非生物因素的侵袭而感染疾病。预防黄鳝疾病的发生,必须  相似文献   

19.
<正> 黄鳝抗病力强,一般很少生病。但是,随着人工养鳝的发展,鳝病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因此,养鳝农户必须注意黄鳝病害防治: 1、发烧病此病是由于黄鳝放养密度过大,又未及时换水所致,病鳝极度焦躁不安,相互缠绕,严重时造成大批死亡。防治方法:①适当稀放,并在池  相似文献   

20.
1、防治甲鱼病害 (1)3%至5%的食盐水浸洗病鳖 1小时,可治颈溃疡病。 (2)用3%食盐水浸泡病鳖5-10 分钟,可治钟形虫病。 (3)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和小苏打各500克,可防治白斑病。 (4)用3%至4%食盐水浸洗病鳖 5分钟,或用0.5%至0.6%的食盐水长时间浸泡病鳖,可防治水霉病。 2、防治黄鳝病害 (1)用3%食盐水浸泡黄鳝5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