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黑龙江省辖内银行积极拓展绩优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力度不断加大。但随着企业资金需求的增加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加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信贷融资难的问题愈加突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总量不足,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0%左右,贷款户数仅占中小企业总户数的10%左右,80%的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存在流动资金紧张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继升 《时代金融》2013,(21):276+280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在于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配给。本文从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配给及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由于信贷配给带来的融资困难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不完善信贷市场所内生的信贷配给和中小企业贷款需求这一固有矛盾,分析了我省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点并提出了有助于缓解融资困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担保公司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税收等方面的鼓励下,各地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担保公司的产生,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活跃了信贷市场,加快了资金的周转,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的担保公司鱼龙混杂,有些甚至存在各种严重问题。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势必带来新的金融秩序的混乱,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因此,分析担保公司现存的风险,加强对其监管,引导其稳健发展意义重大。一、担保公司的风险分析总体而言,目前市场上的担保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风险:(一)资本风险。担保行业属于高负债行业,按照国家规定,担保…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整个金融环境差从而信贷投放问题、商业银行以及中小民营企业自身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发展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增加对欠发达地区信贷投放并优化信贷结构以增加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建议,同时为民营中小企业提出了发展BOT项目融资、通过票据市场贴现融资、金融租赁融资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边缘信贷市场开发:银行小企业贷款专营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不对称和抵押担保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瓶颈.实践表明,近年来日益涌现和增多的银行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进行了诸多信贷技术和营销模式等方面的有益探索,有效解决了小企业以及边缘群体客户的融资难问题,演绎着中国信贷市场结构和信贷制度的某种改良.  相似文献   

7.
对民和县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和县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信用环境不良,加之企业自身原因,使信贷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对更困难些,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我县比较突出。那么,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难在哪里?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8.
湖南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环境在改善,但融资难问题较突出。企业自身素质不高,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不太适应,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是形成我省民营企业融资瓶颈的主要原因。要从提高企业素质、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金融创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来缩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缺口。  相似文献   

9.
湖南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环境在改善,但融资难问题较突出。企业自身素质不高,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不太适应,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是形成我省民营企业融资瓶颈的主要原因。要从提高企业素质、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金融创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来缩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缺口。  相似文献   

10.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一直困扰民营企业的发展。而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以商业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近年来笔者所在区域的民营企业银行信贷融资遇到了很多困难,笔者在对众多民营企业和商业银行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摸清了本区域民营企业银行信贷融资的难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营企业的信贷融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数据与研究表明,信贷融资目前仍是我国民营企业最主要的外源融资方式。但从总体上来讲我国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信贷融资困境,这严重制约了其生存和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信贷融资现状,进而探究导致其信贷融资困境的原因,并从实际出发,指出在现阶段要缓解民营企业信贷融资困境,必须要以银行机制改革为重点,政府、企业自身协调配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2018年以来,作为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模型(PSM-DID),利用中国企业数据检验了CRMW产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发行促进了非上市企业投资,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对于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更为显著。本文还对CRMW产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投资的渠道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CRMW产品对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信贷融资渠道而非债券渠道。本文结论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当前资本市场中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的解读,为政策制定者利用该产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供了更充分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栋  ;吴春蕾 《会计师》2008,(3):58-60
20世纪90年代后,民营经济一跃成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因素。但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却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对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了概括叙述,分析了以上问题,提出相关解决途径,并提出了可行的融资新渠道,以期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有所帮助,为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关系型融资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信贷约束的一种方式.拳文运用濮院羊毛衫产业的调研数据,检验了地缘性和事缘性关系对中小民营企业获得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民营企业家在本地创业面临的信贷约束较低;此外,企业家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积累的事缘性关系有助于其获得正式和非正式的融资.进一步的计量检验支持了我们的假设.  相似文献   

15.
罗玉民 《济南金融》2002,(10):25-26
融资难是当前制约县域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信贷主体、现行信贷管理体制及经营风险等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金融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德龙  栾斌 《西南金融》2012,(12):43-47
农民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一般而言,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农民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融资问题又存在着其特殊性.政府担保与信贷补贴机制对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融资困难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本文基于政府担保和信贷补贴作用机理论证政府担保和信贷补贴机制对解决农民融资难题的重要作用,认为政府担保和信贷补贴能有效缓解西部欠发达地区市场容量有限和农产品收益率低造成的农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增加农村信贷供给.  相似文献   

17.
贡伟宏  姚路  徐座玉 《征信》2019,(11):83-87
动产融资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新型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监管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行为、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等。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动产融资存在的问题,应当推动线上动产融资业务模式扩面提速,促进政府采购线上动产融资业务推广,处理好动产融资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保护。同时建议增加企业动产等资本进入信贷市场、加快"政府采购线上融资"业务与"动产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实现全国各地采购合同和中标信息推送,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科学管控中小企业动产融资利率水平,带动降低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8.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近几年不争的事实,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研究表明,通过营造公平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重视大银行的支持作用、推动主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可以有针对性地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商业银行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依 《济南金融》2003,(8):34-35
支持中小民营经济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自己的必然选择。城市商业银行要深刻认识到坚持这一市场定位的必要性,把确立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作为制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坚持分类指导,加大信贷投入,减少信贷管理层次,努力扩大资金规模,增加融资渠道,真正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及时、高效地满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峰 《黑龙江金融》2005,(12):37-37
长期以来,在企业融资上一直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资金短缺制约着市域经济的发展,企业融资难,贷款难;另一方面,银行选择好项目难,收贷难,贷后管理难。因此,作为银行来说,在加大信贷投入的同时,加强贷后管理,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样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好融资工作的重要方面。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