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ESG理念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体现了一种兼顾经济、环境、社会和治理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是一种追求企业长期价值增长的新型投资理念和评价体系。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的ESG表现,ESG对企业财务与内在价值带来的正面影响日益凸显,所以很有必要将ESG因素融合到传统的企业估值模型当中。文章主要对ESG与企业价值评估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展开评述,希望在现有结论与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不足之处,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承诺将ESG理念纳入投资决策,ESG也逐渐被企业所接受。与此同时,ESG评级分歧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以201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探究企业信息披露程度对ESG评级分歧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信息披露程度越高,评级机构对ESG评价维度的自主选择性越高,ESG评级分歧就越大;高管特定经历能够缓解信息披露对ESG评级分歧的作用效果,且在ESG得分较低、ESG环境敏感性较高、未被问询的企业中,信息披露更显著地加剧了ESG评级分歧;ESG评级分歧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收敛特性,且分歧的存在对环境红利、社会福利、治理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降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逆向选择风险;监管部门应完善和统一ESG评级市场,促进中国特色ESG评级体系的建立,使其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相协调,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相衔接。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交易例如并购、整合等越来越频繁。企业估值的意义在于寻找被市场低估的企业进行套利投资,为行业整合提供价值基础。企业估值已成为行业整合的价值基础,更多的投资者通过评估企业的价值来寻找被市场低估的企业进而进行套利投资。与其他估价方法相比,现金流量折现法是企业估值使用最广泛,理论最健全的方法,它量化了企业未来的风险、盈利及增长、成本等因素。更能有效的评估企业的价值。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现金流量折现评估方法,包括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折现率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正>一、ESG价值核算恰逢其时2022年11月,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出,“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构建需要符合我国国情,综合且充分考量我国市场机制、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郝颖 《财会月刊》2023,(1):20-25
ESG理念试图破解环境价值、社会价值与企业短期经济价值相冲突的难题,在全球范围内备受推崇,但由于其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在ESG实践过程中往往面临认知冲突与转型困境。本文从ESG的生成逻辑出发审视ESG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认为ESG是可持续发展需求下由股东利益最大化视角过渡到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自然产物。进一步,基于ESG理念的时序演化进程定位ESG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本质属性,从而在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的属性、ESG价值特征等方面重新认知企业价值创造的内涵。最后,基于我国的现实背景对ESG理念下企业价值创造重塑提出几点建议:在企业层面通过“渗透式变革”方式实现企业价值创造转型,以发展的眼光和底线思维的逻辑妥善应对不同情境下的ESG议题;在市场层面着力提高市场主体的ESG认知,建立健全ESG评价体系,协同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合力打造优良的ESG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越来越受到企业、投资者、政府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增长模式,通过ESG管理提升社会责任绩效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资本市场也更加重视投资风险管控,以ESG指标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以ESG兴起引发企业价值理念变革对抗股东至上主义催生的金融化现象为研究背景,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研究ESG表现影响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机制及经验证据。实证检验发现:良好的ESG表现可以通过引导创新投资、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强化外部监督等来抑制企业金融化。进一步分析发现,管理者自利行为削弱了ESG表现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较完善的制度环境有助于ESG表现对企业金融化发挥抑制作用。鉴于此,应积极发挥ESG软监管作用,倡导变革企业价值创造观念,引导企业“脱虚返实”,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以2015—2023年中国知网发表的与ESG相关文献为基础,绘制了ESG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得到了以下结论:国内ESG研究起步比较晚,ESG研究各作者和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网络,ESG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约束、信息披露、企业价值、绿色金融、绿色创新和公司治理几个方面。国内ESG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根据突现分析,责任投资、碳中和、环境价值将会是ESG未来研究的热点。最后从健全富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体系、加强对企业ESG“漂绿”行为的研究、深入探究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ESG典型案例、将ESG与不同的时代背景结合进行研究、将ESG与其他学科结合五个方面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3~2021年中国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从上市银行中获取的逐笔贷款数据为基础,使用存在借贷关系的银企匹配数据集,就负责任的银行贷款对上市公司ESG表现的实际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负责任的银行贷款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ESG评分,表现为贷款银行的ESG评分每提高1分,将会推动其放贷的上市公司后续ESG评分提升0.019分。机制检验发现,负责任的银行主要通过退出威胁、议价能力和信息披露机制改善上市公司ESG表现。异质性分析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异地银行更能改善上市公司的ESG表现;相比于国有上市公司,负责任的银行对非国有上市公司的ESG改善作用更大。区分ESG分项指标研究表明,银行的环境保护投资(E)、社会责任投资(S)和公司治理投资(G)均能有效促进上市公司相应ESG表现的改善。本文结论为理解银行在塑造企业ESG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陈澍 《价值工程》2023,(4):130-134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逐步落实,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不仅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信息窗口,也将影响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选取2015-202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ESG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质量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进一步研究表明,该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的影响更加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提出了建议。文章从微观层面为ESG提高企业价值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对于促进企业管理者关注社会责任建设和政府制定ESG有关披露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嘉雯 《河北企业》2023,(10):45-48
近年来,ESG得到全球关注。我国ESG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市场对ESG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需求。以2012—2021年中国知网中关于ESG的334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至今,我国ESG研究飞速发展;研究层次有待提高,研究作者与机构之间有待加强合作;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包括ESG评价体系和信息披露、ESG对投资和企业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历程,探究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现状与企业估值的关系。《中国基金估值标准2018》明确提出估值不是时点工作,而是贯穿私募股权投资全过程。本文以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事件展示估值泡沫的巨大能量和破坏力,再以优信集团在港股上市首日破发为例,阐述对一二级市场企业价值倒挂现象的认识。进而综合现实情况,阐述三大估值方法、核心及其适用性,并针对估值方法差异性和被投资非上市企业不同行业等复杂性,解析特殊考虑因素对估值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长久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桑原  姜梅雨 《价值工程》2023,(5):160-162
在市场需求、政府推动和舆论倡导等共同推动下,国际上关于ESG的关注持续升温,相应我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上市公司ESG信息的披露。文章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ESG表现与企业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ESG表现越好,企业的经营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14.
吕靖烨  刘蓉 《经济界》2023,(2):47-56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给企业降本减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企业绩效水平,确保环境、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ESG实践成为大势所趋。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ESG表现、投资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虽然我国企业ESG表现水平偏低,但提升ESG表现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绩效,环境表现的作用效果更显著,且具有累积效应。(2)投资效率的提高对ESG表现提升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ESG表现水平的提升对非东部地区、污染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大。对此提出:企业应加强ESG实践、政府要加快ESG制度体系建设、投资者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并追随绿色指数。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背景下ESG表现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以2017-2021年A股新能源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法,通过固定模型,研究分析ESG表现、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ESG表现越好越有利于提升新能源企业价值;新能源企业的内部控制效力越好也越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ESG表现与内部控制存在双向促进作用,而内部控制更是可以通过改进企业的ESG表现提升企业的价值;此外,通过异质性检验得出不同所有制、不同董高兼任情况下企业ESG表现、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6.
孟玉 《价值工程》2024,(4):165-168
本文选取2018—2022年全部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检验ESG表现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ESG表现越好,企业价值越高;将企业生命周期纳入考虑后发现,成长期企业和成熟期企业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促进效果比衰退期企业更为明显;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ESG表现的价值创造效应在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解释ESG表现的价值创造效应,为推动上市公司重视并提高自身ESG表现,积极推进我国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和ESG表现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ESG理念不成熟、ESG评级体系不完善,数字化转型模式难以推广;ESG评级缺乏可比性,导致企业融资困难,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和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仅从财务绩效、创新绩效或企业价值角度单方面展开,鲜有学者将这三个维度结合起来,进行多维探讨。后续应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ESG表现的深度与广度研究、ESG评级体系和ESG信息披露机制研究、数字化转型和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多维度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8.
纾解实体企业短债长用难题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ESG表现对其短债长用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ESG表现显著降低了企业短债长用程度,并且这一负向影响在风险偏好高、实体投资需求大、长期债务融资能力弱及非国有的样本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能够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增进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降低企业过度投资,从而缓解企业短债长用程度。此外,通过降低企业短债长用程度,企业ESG表现还促进了企业业绩的提升、降低了企业的破产风险。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发掘ESG对金融市场的作用效果,从而为政府有关部门降低企业短债长用、防范金融风险提供理论和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1~2021年刊发在FT50期刊上的CSR和ESG研究文献作为样本,利用文本挖掘、描述性统计及可视化统计分析等方法对CSR的“前因”“后果”及ESG研究内容进行热点主题识别和述评。研究发现,近十年的CSR相关文献以实证研究为主,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完善。在CSR的“前因”研究方面,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的公司治理因素(如首席执行官、董事会等),以及宏观层面的媒体和法规等方面。在CSR的“后果”研究中,文献主要关注企业财务绩效、公司价值等财务指标,以及员工、管理者、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方面。相比之下,由CSR演变而来的ESG研究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ESG评级、ESG投资以及与财务绩效相关的主题上。基于以上分析,对CSR和ESG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更深入地理解和应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喻平  李晶 《财会通讯》2021,(9):102-106
本文选择2009—2018年计算机通讯设备制造业中181家上市企业,采用LSV方法和多元回归法,兼顾估值和基本面两个指标,分析了我国A股市场价值投资策略有效性.研究发现:我国A股市场价值投资策略有效,但反映价值投资有效性的企业基本面指标,而非股价估值指标,即基本面好的企业能获得超额股价收益,而估值高的企业并不能获得超额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价值投资策略有效性强度未出现逐年上升,熊市阶段的价值投资策略有效性强于牛市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