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中国问题区域识别的意义及其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发展阶段的跃进,各种区域问题和问题区域的不断呈现,对中国进行问题区域识别提出了迫切要求.但问题区域识别在中国属于崭新的、亟待全面深入研究的领域.本文剖析了中国问题区域识别的重大现实意义;概括了中国问题区域识别的现状;进而重点根据国际经验、中国区域管理的现状基础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演变特征人基本前提与制度保障、总体思路两大方面提出了未来中国统一、规范地进行问题区域识别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3.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及其建立、发展、完善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完成的。20世纪末以来,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尤其是对我国区域市场的理论探讨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区域市场不仅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架构,也涉及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有关该热点学者们展开了争论和探讨,在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方面极大的统一了思想。但是,有关区域市场在理论上依然存在不同观点,文章就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对与市场的定义、内涵、形成的原因等十个方面予以归纳,以便于今后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东西部为例,设计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政策,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区域形象:个性化发展的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形象通常是由一个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来标示的,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和谐统一。所谓知名度,是指一个地区被相关公众知晓的程度;所谓美誉度则是公众对该地区认可和赞赏的程度。对区域形象的评价,存在于人们的口耳之中。并以人们的口耳传闻为媒介,并没有一定的标准。良好的区域形象可以使不相识的人们对其增加信任感,是区域的无形资产,可以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区域关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区域关怀包括尊重区域主体地位,发挥区域优势,保障区域权益,促进区域闻协调发展,走向区域共同富裕;做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是为了各个区域,整个国家的发展依靠区域,使发展成果为各个区域所共享.为此,区域经济学研究中,要进行思维转换和研究重点的转换,特别应关注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特点,关注欠发达区域、弱势区域和问题突出区域的研究.通过贯彻尊重原则、机会平等原则和合理补偿原则,实现区域间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发展的若干新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佛  埃李仁贵 《经济译文》1990,(6):52-57,21
  相似文献   

8.
<正> 在区域综合开发中,生产力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是两个关键问题。如果说,生产力空间布局是把各生产要素按区域进行优化组合,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建立,则是通过主导部门的确定,围绕主导部门形成最佳的部门组合,以实现最大的整体效益,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各地区的经济优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否协调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可见,产业结构也是区域综合开发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区域产业结构的一般模式所谓区域(或地区)产业结构是指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领域备产业部门所占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地区各产业部门的比例关系,是地区产业结构的数量规定,地区各产业部门的内在联系,是地区产业结构的质量规定。  相似文献   

9.
区域贸易与区域竞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阳国新 《经济学家》1995,(2):122-123,121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经济整合的大背景下,本文对呼包鄂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呼包鄂地区区域合作现状,主要从产业结构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科研技术方面,探讨了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从理论上全面透彻分析了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运用组织智力资本理论将区域智力资本划分为三个要素(区域人力资本、区域关系资本和区域结构资本),并分别从三个方面逯一分析研究了它们各自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诠释了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依赖关系。通过研究认为,区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区域关系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关系,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结构资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因果、共同进化的“互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三次转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系统提出和阐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标志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了第三次转向,即从局部区域优先发展战略转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次战略转向是建国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新战略具有以区域协调发展为战略目标,以区域协调机制的构建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等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李晓博 《经济论坛》2014,(12):125-128
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出现了产业集群整体品牌现象。本文用"区域品牌"来界定这种基于产业集群,由区域地理名称与产业名称共同构成的品牌。本文对区域品牌的概念、内涵与属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集群企业的视角讨论了区域品牌的效应与风险。研究认为,区域品牌的内涵是一种共同的声誉(集群声誉Clusters Reputation),其根本属性是公共性;区域品牌的效应主要表现在对企业产品营销与企业个性化品牌创建两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用原产地效应与品牌伞效应来解释;区域品牌也可能带来"品牌株连"等潜在风险,法律手段与非正式制度的结合是风险防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化,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构成入手,分析了东北地区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现状和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集聚问题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江苏沿江地区、浙江杭嘉湖地区以及宁波、绍兴、舟山三市,总面积9.96万km~2,2000年共有城市52个,建制镇1300多个。其中中央直辖市1个,省辖市14个,副省级市3个,县级市38个,总人口7500多万,其中城镇人口4400多万。它以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和6.1%的人口,却创造了全国15.4%的国民生产总值、22.4%的工业总产值和22%的中央财政收入。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5960多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倍,其发展潜力将超过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工业基础、城市化、国际化程度和生态安全在全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区域管理—地理人才大有作为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俊杰 《经济地理》1998,18(2):97-101
本文从分析区域管理人才需求及地理人才素质着手.提出了区域科学管理的必要性.得出地理人才所具备的区域观念、综合分析能力在区域管理工作方而可发挥其优势.并提出有关区域管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19.
陈武 《经济研究导刊》2010,(24):115-118
本课题提出了一套区域智力资本的测度指标体系,继而以湖北省历史数据为样本,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湖北省的区域智力资本水平进行了测度。在运用湖北省1995—2006年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测度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因子分析方法首先分别对区域智力资本的各个要素(区域人力资本、区域关系资本、区域结构资本和区域创新资本)进行了实证测度,最后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综合加权得到湖北省12年的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