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全世界每年要发生12000次2级以上的地震,其中6.5级以上的大地震100次左右。但地球两瑞的南北极地区至今从未发生过任何级别的地震。科学家们认为:南北极地区巨大的冰层是造成南极大陆和北极的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没有发生任何地震的主要原因。 在南北极地区,由于终年冰雪覆盖,冰层极厚。据测算,冰层达到了这些地区总面积的80%~90%。厚大的冰层对于底部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康熙(公元1654年-1722年)在位61年,一生经历无数次地震,其中七八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五六次: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679年京师8级地震;1695年山西临汾8级地震;1709年宁夏中卫7级地震等.特别是1679年9月2日的京师8级大地震就发生在"皇城根儿"边,地震波及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六省,受灾200余州县."声响如奔车,如急雷,昼晦如夜,房舍倾倒无数,压毙人畜甚多.  相似文献   

3.
利用空间电场和大地磁场变化设计的地震临震预报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敏 《科技与企业》2012,(11):306+308
地震临震预报器由二路电子指南针、三路AM接收器、一路FM发射接收器一路次声波接收装置及短波收音机组成。是基于这样的事实:2008年5月12日,地震前13分钟,北川中学(1)班上物理课时发现,教具指南针左右摆动不能稳定,地震前电磁异常现象磁电效应是由地震引起的的主要因素,地震前电磁异常由大量实例证实。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7.8级地震,中国前几天,唐山的许多电台故障及其邻近地区,声音忽大忽小,有时不能被接收,日光灯自己点亮等地震前空间电场异常也由大量实例证实,在当今世界上地震频繁,破坏力很大。如果地震前几个小时,知道地震发生时,可以避免许多可怕的事情。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建立一个非常精确动力学方程是无法实现的。利用空间电场和大地磁场变化设计的地震临震预报器,该电场、磁场参数测量是不必要的进入地球内部,技术上容易实现,制成的地震预测器由软件、硬件构成,主要由AT89C2051单片机和霍尔效应传感器。AM、FM接收机电路和单片机测量峰值电压,比较参考电压组成。临震动力学方程、电磁场规律建立是非常复杂的,但利用空间电场和地球磁场变化的设计地震临震预测控制系统很简单。  相似文献   

4.
针对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文章通过分析该区已有地质资料及地震资料,结合崩塌、滑坡体调查分析、遥感影像解译分析、GPS测量和野外调查成果,剖析了此次大地震的一些现象,分析了四川汶川大地震与垂向隆升应力作用引起的岩石破裂作用密切相关。文章为今后的地震预测预报和抗震救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23秒、46年……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一带发生强度里氏7.8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时间持续23秒。撕心裂肺般的悲壮、天崩地裂般的惨景、歇斯底里般亲人的哭嚎……让活着的人无法不掬一捧痛彻之泪!此灾难距今已46载。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一位唐山大地震亲历者说,大地震真正靠救援部队救起的生命不足2万人!地震发生在“文革”结束之前的几个月,虽是天灾,但没有现在的国民安全意识、应急机制和国力,是导致大地震伤亡人数巨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扩张的逻辑     
《英才》2011,(4):10
日本大地震,正在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和程度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日本NHK电视台此次在东京地震发生前1分13秒的预警,挽救了多人性命,是巨大伤痛中小小的安慰。虽然有专家认为,预警不等于预报,预警是指地震已经发生了,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未到达地区进行警示预告。预报是地震发生之前进行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媒介视点     
《中国地产市场》2008,(5):74-75
1关键词地震影响楼市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这场震动全国的大地震,亦震动了房地产市场。地震对地产业的冲击有多大,人们购房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地震发生至今,国内金融监管部门也迅速出台或研究"一揽子"金融援助政策,助力灾区灾后重建。这些金融援助政策对灾后重建将产生多大影响呢?  相似文献   

8.
流血的创口竟被荒诞的地震谣言给撕裂了。这并不是虚构的剧本,而是活生生的事实。正值企业赶工的繁忙时分,福建民营企业活跃的泉州、厦门、漳州三地中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却因"有关8月13日泉州将发生里氏6.8级大地震"的谣言而陷入不同程度的"用工荒"。  相似文献   

9.
地震测防研究若干新讯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递介绍了地震短期临震预报、竖向地震作用的冲量计算、智能建筑抗震装置等几项抗震测防研探中的简要进展讯息,对抗震减灾设防与建设优化有启拓求新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把地震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除了现代火山活动外,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类型在我国都发生过。大陆每年平均发生20次5级以上地震、3到4次6级以上地震、0.7次7级以上地震。前些年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都曾留下过痛苦的回忆,却也让我们在一次次灾难中成长起来。这都是得益于我们的防灾教育、科普宣传。在地震灾害还不能准确预报的今天,防灾减灾是  相似文献   

11.
唐山大地震后,不断有专家和政府官员提出:限于对地震预报的科技水平,世界各国都没有“本事”做出准确的地震近期预报,更不能准确地预测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大地震。因此,必须树立以建筑物抗震防震为主的指导思想,大幅度地提高建筑物的设防等级。  相似文献   

12.
<正>背景山西省地处华北地震带,从北向南由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等五大断陷盆地组成,山西地震带多数地区处于高烈度区,地震形势复杂严峻。据史料记载:北魏延昌元年,原平—代县间发生7.5级地震,这是山西省境内历史记载的首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魏书·灵征志》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杀5 310人,伤2 720人"。宋景  相似文献   

13.
<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又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特别重大的7.8级地震灾害。据中国地震局通报,汶川地震发生时,我国的十几个省市及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明显震感。地震造成震区网络全部中断,汶川县、都江堰市、北川县大部分房屋垮塌,铁路180列列车在途滞留。截至13日零时,四川灾区死亡人数已达万人。这场大地震,波及面之广、影响面之大、破坏性之强烈,均是近几十年以来世界罕遇!  相似文献   

14.
限于对地震预报的科技水平,世界各国都没有“本事”做出准确的地震近期预报,更不能准确地预测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大地震。因此,必须树立以建筑物抗震防震为主的指导思想,大幅度地提高建筑物的设防等级。  相似文献   

15.
朱振东 《数据》2008,(6):14-14
前几天惊闻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心中一直忐忑不安,每天除了上课之外,大部分时间守在电脑边,浏览有关汶川赈灾的消息。我是唐山人,出生在唐山大地震那年冬天。对于当年的情况并没有印象,但是对于抗灾重建的情况,母亲对我讲述了很多,此次汶川地震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相似文献   

16.
吴芳 《北京房地产》2008,(7):110-11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山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甘肃、河南等多个省市均有震感,截至2008年5月26日。地震死亡人数达到了6万余人,失踪2万余人,受灾群众达到了近30万人。  相似文献   

17.
黄永明 《乡镇论坛》2010,(15):29-30
<正>全球每天地震50次进入2010年以来,地震似乎成了全世界挥之不去的一个话题。先是1月12日伤亡惨重的海地地震,然后是2月27日的智利特大地震(8.8级)、4月5日的墨西哥地震,接着在4月7日印尼苏门答腊附近地区发生了大地震,4月14日,中国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1级地震。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注定成为13亿中国人痛彻骨髓的记忆。这一刻,四川汶川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影响到全国十多个省区市,造成数十万人伤亡。  相似文献   

19.
汶川作证     
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经历了一次罕见的大地震,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20.
【1995年山西防震减灾事业】 地震活动情况。1995年,全省共发生ML≥1.0级地震388次,其中2.0—2.9级地震110次,3.0—3.9级地震14次,4.0级以上地震1次,即11月13日的朔州4.5级地震。地震活动特点是(1)地震的总频次和总强度是1989年以来最低的一年。1.0级以上地震的频次占近年来年均值的80%;(2)时间上,成丛集中,15次3级以上地震,7次发生在1—2月,6次发生在9—12月;(3)空间上,主要分布在盆地内,3级以上地震相对集中在大同、太原、运城3个盆地。(4)发生两次震群:1月21—31日发生太原北郊3.5级震群,1月28—29日发生运城闻喜2.7级震群,都集中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