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6,(9):F0003-F0003
国家信息产业部明年将实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是:一、规则。明年3月1日起,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醚和多溴联苯等六种有害物质的电子信息产品将禁止在市场上流通。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已经制定完成,目前正在征求意见,有望年内公布。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随着汽车保有量大幅攀升,我国报废汽车数量也在逐年上升。2011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辆,汽车报废量超过400万辆,预计2020年报废量将超过1 400万辆,报废汽车回收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将汽车有毒有害物质及可再利用纳入汽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49类危险废品之一的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一直存在很大问题。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但是其回收再利用一直没能完全纳入正规化管理。近期工信部出台《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强化对汽车有毒物质的管理,从生产企业这一责任主体抓起。现在汽车大部分采用铅酸蓄电池,这也使得汽车用蓄电池成为铅回收再利用的主体之一。中国电  相似文献   

4.
7月1日,欧盟《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以下简称“RoHS”)正式生效。根据该指令,投放欧盟市场的电子电气设备中的铅、汞、镉、六价铬、聚溴联苯和聚溴联苯醚等6种有害物质含量不得超过规定限量。  相似文献   

5.
欧盟“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分别于2005年8月13日和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WEEE指令要求在欧盟市场流通的电子电气生产商必须承担支付报废产品回收费用,ROHS指令则要求投放欧盟市场的电子电气产品不得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等6种有害物质。这两个指令不仅对世界各国电子电气产品生产造成深远的影响,也构成各国电子电气声品进入欧盟市场的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们可以利用快速溶剂萃取(AS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测定室内空气中的多溴联苯醚,其检出限为3.6~14.0 pg/m~3。本文选取三种不同类型室内场所,即居民家庭、办公室、电子产品拆解车间,按不同季节进行室内空气中多溴联苯醚的浓度、单体分布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家庭、办公室、电子产品拆解车间室内空气的多溴联苯醚浓度分别为156~306、166~562、1 981~2 547 pg/m~3;居民家庭、办公室空气的多溴联苯醚浓度略高于加拿大普通居民家庭室内空气的多溴联苯醚平均浓度;电子产品拆解车间室内空气的多溴联苯醚浓度较高,存在较大的人体暴露风险。三种不同类型室内场所空气中,检出的多溴联苯醚单体主要为BDE209、BDE99、BDE153,其来源主要为家用电器、电子产品中多溴联苯醚工业品添加。  相似文献   

7.
赵静 《改革与开放》2005,(11):15-16
<正> WEEE指令要求各成员国应在2004年8月13日前完成立法或根据指令的规定修改本国法律,在2005年8月13日后实施。根据WEEE指令,自2005年8月13日起,欧盟市场上流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生产商包括其进口商和经销商,必须在法律意义上承担起自己废旧产品回收费用的责任。出口欧盟的电子电器类产品将打上一个回收的标签,其主要目的是为促进废旧物品的重新利用。ROHS指令规定2006年7月1日起,进入欧盟市场的电子电气产品禁用含少量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等6种有害物质的电子电气产品,对每种物质的最大浓度值也做了规定。  相似文献   

8.
电子产品中6种有害物质将受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来自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的信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者应当保证,自2003年7月1日起实行有毒有害物质的减量化生产措施;自2006年7月1日起投放市场的国家重点监管目录内的电子信息产品不能含有铅、汞、镉、六价铬、聚合溴化联苯(PBB)或者聚合溴化联苯乙醚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下文简称《办法》)。据了解,《办法》的出台旨在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保障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工信部日前发布首批符合国家标准《汽车禁用物质要求》的汽车车型名单,这对于引导我国汽车产业绿色生产,促进汽车产品绿色消费,提升我国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着积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然而,由于发展阶段不同,长期以来我国对汽车有害物质的豁免标准整体较低,一些有害物质广泛应用于汽车钢材、玻璃、刹车片、电子器件、皮革、镀层等部件或材料中。这些  相似文献   

11.
近日,宁夏区商务厅等四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报废汽车行业管理的意见",内容如下. 为加强报废汽车回收工作的管理,规范报废汽车回收经营活动,保障道路交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第307号令)(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8部门发布的《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将于2016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2月28日公布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简称39号令)将同时废止。这份新的《管理办法》,对于中国家电企业、外资家电企业和所有国内家电销售商家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考验。有害物质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消费  相似文献   

13.
正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  相似文献   

14.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4月25日批准948项行业标准及6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样品,包括汽车行业标准71项,其中涉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共6项。分别为:《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定型试验规程》,《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ISG型)用动力单元可靠性试验方法》,《二甲醚汽车定型试验规程》,《车用二甲醚钢瓶集成阀》,《重型车用二甲醚单燃料发动机技术条件》和《燃气汽车专用手动截止阀》。  相似文献   

15.
<正>加强报废汽车管理愈发重要。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到2015年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1.72亿辆,汽车报废量超过600万辆;全国拥有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59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回收网点近3 000个,覆盖了地级以上城市和7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又到修订时。按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的信息,《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简称307号令)修订赫然在目。2001年春,笔者参加了国务院召开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电视电话会,转瞬15年过去了;当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应予关注     
经贸委:汽车生产打算实施准入管理国家经贸委产业政策司司长刘治2月9日透露,今年将加快汽车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此,国家将继续改革和完善车辆产品生产准入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车辆产品管理制度的改革。按照已发布的《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开始实施摩托车行业生产准入管理。研究制定汽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在适当时候对汽车实施生产准入管理。农业部:划定了35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农业部2月12日发布《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35个优势区域,重点发展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规划提出,要用5年时间建立一批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市场世界瞩目“要想来中国做生意,一定不能忽视汽车行业。”在近期的《财富》论坛上,主持人、美国《财富》杂志高级工业编辑阿历克斯·泰勒的开场白,道出了世界汽车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随着影响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价格、消费结构、汽车信贷、消费环境等因素的优化调整.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有专家预计,在今  相似文献   

18.
<正>成都市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管理。一、加强《报废汽车回收证明》管理。要求各专营公司到市商务局领取回收凭证由公司或办公室负责人签字确认。开具回收凭证之前必须查验车辆及相关信息,无车辆实物或者车辆发动机号、车架号及其他信息与机动车登记证书、行驶证不符的不得出具回收凭证。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史上最卷的一年。传统车企、新势力、科技企业纷纷涌入新能源赛道,展开花式比拼,以求脱颖而出。汽车行业已到了必须寻求突破的十字路口。在这场群雄逐鹿的竞争中,谁能笑到最后?“首先,大型汽车央企一定会有,因为我们的市场需要有央企作为平台去整合产业资源,它也代表了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支柱和门面。”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大中华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主管合伙人张君毅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20.
《北方经济》2006,(11):46
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全球汽车行业财务回顾》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并预计于2006年超越德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