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如何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我国银行深化改革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也是我国银行加入WTO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对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有很多主张和做法.主流观点认为,银行不良资产集中和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项目和人才等要素短缺所致,因此,解决要素瓶颈是降低不良资产的关键.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降低银行不良贷款最常采取的对策是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不良资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读者观点     
银行不良资产价值分析银行不良资产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即质量比同类的正常商品低劣,不能按劳动价值论去分析价值,比较适用的是效用决定论,即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效用所决定的。银行不良资产的效用是指银行不良资产本身所具有的获利能力,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态一般有债权类资产和抵债实物类资产两种。 (一)债权类资产债权类资产价值是由企业的整体效益决定的。由于银行不良资产偿还资金的来源并不仅仅依靠企业增加的收益,而是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多少现金流量,所以债权类资产的价值最终是由企业的  相似文献   

3.
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存在,在国际上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被严重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所困扰。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130多个国家的银行业都相继出现过不良资产风险问题。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泡沫经济崩溃影响,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后十余年间,日本政府不断完善不良资产处置法规和机制建设,建立破产金融机构处理框架,动用公共资金救助银行机构并对企业进行重组援助,直至2005年不良资产治理成效显现.得益于此间建立起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和风险处置机制,日本银行业不仅抵御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并长期保持了较低的不良贷款率.考察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成因、表现及解决方法,借鉴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琴 《银行家》2003,(4):152-15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爆发金融危机,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成为困扰和束缚许多国家和地区金融业发展的桎梏,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也很严重.  相似文献   

6.
一、国外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的运作模式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查,自80年代以来,不少成员国和地区都曾出现过银行危机或金融风险,这种危机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银行由于出现巨额不良资产,导致资产流动性下降,丧失必要的支付能力,并进而危及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各国银行、金融监管当局乃至政府和国际金融社会为此采取过不少措施,因各国在文化背景、制度模式、市场化程度、法律体系、不良资产的严重程度以及可供使用的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陷入困境,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不少存量贷款成为不良资产。企业改制是国家、企业、银行的共同需要,但改制中出现的问题影响了企业改制和银行化解不良资产工作顺利开展。本文提出将企业改制和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工作相结合,制订合理的改制政策,充分考虑银行利益,促进二者协调开展。  相似文献   

8.
曾康霖 《征信》2016,(8):1-8
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再生产过程的货币流通理论对银行不良资产发生和化解进行学理分析,发现银行不良资产的发生是垫支于再生产过程中的货币不能回流,引起货币不能回流的三个途径是企业、家庭个人和政府,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策略有信用替换、债转股、破产和通货膨胀四种.  相似文献   

9.
国际上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存在,在国际是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被严惩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所困扰。目前,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也较为严重,已成为我国金融深化改革的障碍。考察国际上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做法,借鉴其有益经验,对解决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较高,绝对额居世界之首;银行不良资产形成主要是由银行内部的败德行为和外部企业的恶意逃废债行为造成的。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受文化背景、制度模式、市场化程度、法律体系、不良资产严重程度和可利用资源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处置措施一般有销售、重组、证券化、债转股等。  相似文献   

11.
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剥离不良资产降低不良率,换取资产的流动性,以规避流动性风险.而从银行接棒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所经营的传统不良资产业务则具有逆周期性、投资周期长、现金流回收不稳定以及长远利益不确定等特点.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实现传统不良资产业务收购处置过程中的“资产流”与“现金流”有效配置,避免现金流短缺风险的发生?在当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资产处置环境较差的情况下,资产管理公司既要注重传统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经营模式,同时也要进行经营模式创新.研究表明资产管理公司合理利用“自有资金+合作方劣后资金+外部机构型理财资金”经营盘活不良资产,是其实现资产合理流动,提高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创新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孙杨 《西南金融》2004,(3):37-38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银行投放贷款后形成的银行信贷资产中不符合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处于逾期、呆滞或呆账状态,而使银行资产风险加大并面临资本损失的贷款。有关产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基本理论研究认为,任何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都会产生或可能产生不良资产,在一定程度内这是一种正常现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本文提出了划分新旧账户,实施分类划分的办法,并主张建立以银行为导向的企业监控机制,活化新账户不良资产,而且在化解过程中,要政府、企业、银行各部门联动,争取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直接损害银行稳健经营和安全,而导致经济和金融危机产生的最重要问题也是银行的不良资产聚集。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不良资产问题也逐渐成为经济生活的一个焦点.将对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增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于银行业并购重组的分析、借鉴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初、20年代、60年代、80年代曾经发生过四次大银行、大企业并购浪潮.以商品为中心的横向并购,以寡头垄断为中心的纵向并购,旨在发挥资本规模经济的混合并购和广泛应用金融杠杆的举债并购等.每次并购浪潮都令世界经济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并购重组盘活了资产,激发了生产力,刺激了生产的发展,令世界经济向一个新的高度飞跃.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后,全球又发起了以大银行和大企业如电信业、国防工业和飞机制造业等垄断企业之间的并购为基调的第五次并购浪潮,战略并购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拍击"全球各个角落,它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形成新世纪经济环境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郭艳彬 《银行家》2003,(5):140-142
截至2002年年底,工行、中行、建行的不良资产率分别为25.52%、22.37%、15.36%,比2001年底下降4.26、5.14、3.99个百分点;历史负担相对较重的农行只是宣布去年不良资产下降4.72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不良资产率又有所增加.降低不良资产率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贷款客户经营风险加大难以还款;而银行本身在不良资产的处置上也存在着手段不多不活、处置成本较高和专业人员缺乏等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企业的多次变更,一些不良资产处置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指出,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是历史遗留问题,是多年积累形成的,如果用银行的积累化解这些不良资产,时间可能比较漫长,不良资产的处理要有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被严重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所困扰。目前,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也较为严重,已成为我国金融深化改革的障碍。论文在考察国际上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做法的基础上,借鉴其有益经验,为解决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岁 《南方金融》2002,(9):43-44
一、商业银行开展贷款营销的意义 (一)贷款营销是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有效途径.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难题.信贷资产的有效扩张对不良资产的消化不仅体现在其稀释作用上,随着银行资产规模的壮大和企业经营的改善,银行核销呆坏账的能力和对不良资产的转化能力也会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银行不良资产从广义上讲是指银行在资产业务中"经营资产风险超出预先估计"造成部分或全部资产的损失;从狭义上来看,银行在信贷业务中由于种种原因借款人不能按约定的期限偿还全部本金及利息造成银行损失全部或部分贷款.本文所指不良资产系狭义上的银行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20.
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 《银行家》2006,(3):82-85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过程中,金融企业和工商企业都会有相当数量的不良资产需要处置,商业银行系统不良贷款比例较高的情况将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此外还有政策性银行、农信社等机构的不良资产以及金融机构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良资产。据统计,截至2005年9月末,全部商业银行 (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