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实施土地“三权”分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黄伏昌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进步,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目前,我国农业已实现了第一个飞跃,正在积极探索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努力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现就我们在湖北中西部的丹江口市(山区)、安陆市(丘陵),云梦县(平原)等地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实地考察,探讨一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重大变革,其中心内容是由原来集体统一经营的人民公社体制改变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地经营制度必然要进一步改革,实现“第二个飞跃”,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由“低水平的集体经济发展成为高水平的集体经济”。80年代后期开始,全国各地对农业“第二个飞跃”的实现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试点,其中90年代初,在一些沿海地区和城市郊区,如浙江、广东和福建等地开始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农地经营体制,形成农地股份合作制,收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不清、土地流转中制度的不完善和操作的不规范、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以及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的欠缺等因素,制约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达到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解决温饱的目标,然而却形成了小规模分散的经营模式。承  相似文献   

5.
为了应对农业发展危机,日本开展了一系列农地制度改革。自1945年自耕农制度确立以来,日本先后经历了土地权利移动规制、促进土地所有权转移、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依靠"农业经营体"推进规模经营和加快农地集约利用5个发展阶段。伴随着农地制度改革,日本不断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并创新设立了一系列农业政策。这些改革措施对于促进中国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说:“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魏章官 《开放潮》2002,(9):41-43
实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其适度规模经营,是新时期实现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没有土地使用权流转,或者说没有土地使用权结构性的调整,就没有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对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制”有方,但“活田”不足。特别是近年来福建省在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已出现了土地流转不适应、缺规模、引导不得力等现象。今后怎样使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承包权的流转有新突破呢?“瓶颈”必须突破 土地使用权流转,就需要突破土地家庭承包制的“瓶颈”,建立新的土地经营机制,也就是说要进行土地制  相似文献   

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的最大优越性,是彻底打破“大锅饭”。使农民真正获得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千家万户发展生产的巨大积极性,从而使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停滞的困境,农村生产力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但是农村从温饱迈向小康,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农业生产实现集约化、商品化和企业化。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实现农业的第二个飞跃,农民搞规模经营,把农业当做企业,这是解决土地抛荒的有效办法,是实现农业专业化,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农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是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村第二个飞跃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我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与思考山东省农业厅经管处早在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两个飞跃”的论断。他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适应科学和市场社会化的需要,发展规模经营。"要发展规模经营,首先必须把过多的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让土地向部分种田能手集中。多余的人口转移到哪里去呢?一是向大中城市流动,二是发展小城镇。相比之下,前者不符合城市化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让农村人口进入现有的城市,根本容纳不了。即使把1.5亿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是实现第二、第三产业反哺农业的激励机制,是促进科技长入农业经济的载体、关键环节和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由之路。我国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必须健全市场体系,培育农业主导产业、抓好“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test law of land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urban constructive land and the circulating mode are faced with great innovation. Land stor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reform for the land us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our country. It acts a positive role in protecting city land and promoting city construction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On the aspects of system innovation and land managemen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on how to carry out through the reform of land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相似文献   

13.
石玉顶 《乡镇经济》2009,25(6):90-93
农民工流动就业的主要特征是:低声望职业、低技术劳动、非正规和流动就业;其局限性表现在:对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提高、土地规模经营产生影响。解决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局限性问题。必须从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土地改革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制度变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条件。一个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农地制度应具有公正分配、产权清晰、交易自由、政策激励及建立相应的生产经营组织制度等基本特征。以此审视当代中国农地制度,在诸多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及不足。因此,要促进中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相应的土地制度变革为基础。在产权制度方面,应建立农民所有制;在市场制度方面,应祛除行政对土地市场的控制和垄断;在政策激励方面,应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土地集中的激励措施;在经营组织方面,应鼓励和扶持以土地权利连结的农民自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统筹中国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其保障制度仍很不完善,这是阻碍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主要因素。为了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健康有序地流转,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大力度完善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及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近30年的改革,主要是围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不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土地制度实现形式,理论上也有大量的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讨。笔者认为,目前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在维持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坚持市场化、综合配套和尊重农民选择的原则,并因地制宜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先前的适应城乡二元结构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弊端突出,问题、矛盾突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在诸城市进行"村改社区"过程中将会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置换和复垦,不仅增加了耕地而且还节约了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排头兵,率先发起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第三次土地改革的浪潮中,研究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探索。通过实地考察,以农户为调研对象,发现了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结构中所占比重少、农户受教育水平低、政策宣传不到位、土地规整度不完善等问题,从而提出了实行农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福利化农业补贴政策、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任保秋 《特区经济》2008,235(8):156-158
当代"三农"问题是市场经济展开的必然结果,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出现,本质上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冲突。解决"三农"问题,应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家庭承包制,引导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20.
王烨冰 《改革与战略》2011,27(1):104-106
农业产业化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在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中运用IMC(整合营销传播)管理理念,对于促进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而言,是一次产业化经营体制的创新。文章介绍了IMC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分析了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运用IMC管理理念构建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平台,为发展山区农业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