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税制财政体制:评价与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在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范财政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程度、强化各地区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日益扩大等。本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若干建议,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四级政府运行结构、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权以逐步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分析地方土地财政形成的经济、政治、社会驱动因素,选用分税制改革后样本区间为1995~2010年16年间的中央、地方财政与土地出让金及税费收入数据,定量分析得出:一是分税制财政体制致使地方财政总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与土地财政收入在地方财政总收入中的比例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二是地方财政总收入对于土地财政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与完善地方土地财政与国家财政体制关系的具体对策建议,为构建地方政府可持续的土地财税收益(经营)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商》2015,(29)
作为一种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的实质是为了有效的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自"营改增"全面推行,已经用增值税代替了营业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营业税将被增值税完全取代,这将对分税制财政体制下的地方税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也进一步凸显了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缺陷。在后"营改增"时代,如何推进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以"营改增"为分析背景,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地方税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分税制运行以来,在财力逐步向中央集中的同时,地方税在地方财政收入、全部税收收入及地方可用财力中比重不高且总体呈下降态势,这使得地方政府对中央补助依赖程度较高,不利于稳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本文从地方政府的视角出发,认为应在划分财权财力的基础上,从合理划分税权、优化税制结构方面进行下一步地方税改革.  相似文献   

5.
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中国拉开了序幕,分税制的实行,使中国的财政秩序为之大改,中央财政重获活力。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搭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框架。在分税制二十多年的运行过程中,这个体制框架起到了一系列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逐渐显露和积累了一些问题。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分税制的改革动因、内容、效果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分税制体制对各地方政府以及地方经济的不利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财政和税收是人们生活的保证,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分税制度自1994年改革以来,财政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得到了长期发展。地方政府和中央财政的关系因分税制的建立,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对于地方而言,分税制在长期的不断改革发展中,促使地方的税收和财政有了新的变化。本文就分税制的改革对地方税和财政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分税制颜永刚分税制是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按税种划分财政收入,以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立的,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体制形式。我国实行分税制,主要是为了改革现行财...  相似文献   

8.
邹应文 《商》2013,(13):183-183
当前分税制形式下,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关系,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增强财政收入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也造成了财政压力,给地方财政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就分税制在实施过程中,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影响做出简要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从此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税收划分体系和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这一系列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尤其体现在财政收入方面。以地方财政收入为研究视角,对1994-2008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和结构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分税制的改革对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优化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不明显,是否恶化了地方财政收入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由此产生的“土地财政”现象已经成为了威胁地方财政体制稳定的一大隐患.本文通过对“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变动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假说:中央政府土地政策对地方土地出让合约自由的管制是扭曲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进而引发“土地财政”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利用我国2003-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了计量实证检验.本文认为,应当改革现行的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提高中央财政在土地出让金中的分享比例,但在土地出让合约选择上应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由.与此同时,应当提高地方政府在增值税分享中所占的比例,将“扩围”之后的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财政收入.上述政策组合是化解“土地财政”危局、进而发挥“县际竞争”机制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激励作用的一套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1.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是持续增加各级政府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建立客观的不以各级决策层意志为转移的财政体制。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机制,应设立专门的"涉农"基金并形成"三农"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非对称财力分享机制,即中央财政收入占主导地位,设置多元多层的地方财政收入体系,财政收入和税收管理权以中央为主,财政收入和税款的使用以地方为主等,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2.
由于分税制改革的不完善和不规范,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比例,导致税种划分不规范,地方税缺乏主体税种,使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税收权限,对地方财政体制尤其是地方税收收入产生不利影响。改善地方财政税收体系的政策建议是:优化税收结构,构建地方税体系;积极推进"费改税",合理增加地方税收入规模;明确中央地方政府事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理论与新近发展进行了回顾,根据其传统定义,对1978—2006年我国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分税制后中央本级财政收支正缺口和地方贞的财政缺口均呈扩大趋势,而且中央财政的正缺口并不足以弥补地方财政的负缺口。在地方举债受到严格限制的条件下,为弥补缺口,地方政府扩大预算外收入是其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军 《北方经贸》2005,(12):49-51
在各级政府间合理划分税收权限,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初步确立了我国政府间的税收权限划分模式,这对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配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行的税权划分方式在规范性和合理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完善政府间的税权划分关系,对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处理好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钢平 《财贸研究》2006,17(5):73-77
我国实施财政分税制,是适应政治、经济、财政等大环境,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和正确选择。1994年实行分税制,划分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权,并希望通过逐步深化改革来解决省以下各级的财力分配问题。十余年过去了,省以下的分税制改革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由此导致非规范化运作的负作用逐步放大。分税制改革无法深化,是因为遭遇到在现有体制下无法破解的“难题”。要解开这一“难题”,必须进行体制创新,将五级政府、五级财政“扁平化”为三级。中央、省、县三级政府三级财政三级分税,是我国分税制的出路,也有利于解决我国政府体制、财政体制中诸多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客观认识我国的中央政府财权集中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财权包括税政权、非税收入确定权和收入所有权三方面内容。财权集中度体现的是政府间财权划分格局。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属于财权相对分散的国家。具体表现是财政收入中央集中率偏低和非税收入高度分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新旧财政体制并存、预算不完整、公共产品供求矛盾尖锐。综合考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政府支出责任扩大趋势、控制财政风险等因素,我国理应提高中央财权集中度.似应逐步实现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60%的目标值。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3,(9):9-9
1994年.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分税制改革在中国拉开了序幕。分税制的实行,使中国的财政秩序为之大改,中央财政重获活力。焉襄行分税莉改革后.我国搭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框架。在分税制接下来十余年的运行过程中,这个体制框架发挥出了一系列的正面效应.同时也逐渐显露和积累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奕佚 《华商》2008,(10):28-28
随着1994年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完成,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比例逐渐减少,但其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例不断增大,造成了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财政收支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现有财税体制所导致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财经界》1997,(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改变了财政分配的"包干"体制,确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框架,形成了稳定的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国家财政收入由改革前每年增收二、三百亿元发展到每年增收近千亿元。1996年我国财政收入达7366.61亿元,比1979年的1145.38亿元增长了6.4倍。尽管财政收入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长期以来财政困难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由1990年的15.8%下降到1995年的10.7%,平均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财政赤字增加,1996年达610亿元,债务依存度提高,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由1991年的22.4%提高到1996年的56.9%,国家财政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造成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赤字不断攀高的状况,除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改变了财政分配的"包干"体制,确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框架,形成了稳定的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国家财政收入由改革前每年增收二、三百亿元发展到每年增收近千亿元。1996年我国财政收入达7366.61亿元,比1979年的1145.38亿元增长了6.4倍。尽管财政收入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长期以来财政困难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由1990年的15.8%下降到1995年的10.7%,平均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财政赤字增加,1996年达610亿元,债务依存度提高,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由1991年的22.4%提高到1996年的56.9%,国家财政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造成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赤字不断攀高的状况,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