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历史制度分析方法,论述了我国由于受到人格化交易习俗文化约束,政府信用对市场信用具有重要的替代效应。存款保险制度是由政府提供的一种有别于商业保险的“准公共”保险产品。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具有同质性,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是我国维持金融体系稳定的一种次优选择。所以我国暂时没有必要引入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建立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已势在必行。分析我国目前实施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种种弊端,借鉴日本存款保险制度的经验,能为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有显性保险制度和隐性保险制度.前者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正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后者是没有以法律形式正式规定由保险机构提供保险.我国现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发展趋势是向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过渡.由隐性制度到显性制度变迁,应注意建立旨在降低银行道德风险的保险制度;采取减少代理问题的保险制度设计;实行有效的监管协调办法.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报告》2006,(207):3-11
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广大储户利益的需要;也是防范金融危机、稳定金融秩序的需要;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改革进展顺利、不良资产得到集中处置、相关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及宏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金融体系运行平稳这一系列条件使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具备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张玉梅  赵勇 《南方经济》2006,(5):104-111
目前我国没有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但存在着对存款人的隐陛保护。本文通过严格的模型证明了当银行特许权价值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可信性高,被保险存款占负债总额的比例高时,从隐性存款保险向显性存款保险转变有助于降低银行的道德风险。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论证了合理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降低银行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6.
吴军 《湖北经济管理》2009,(17):146-147
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为维护金融稳定,我国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而中国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之所以十余年来久议未行,其深层次原因是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在存款保险体系中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提出缓解方案,理性剖析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  相似文献   

7.
王天进  田波 《特区经济》2006,(5):331-332
存款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建立的一项制度,是金融机构退出机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目前在我国一般都是国家信用对银行进行支持,此种被认为是隐性的存款保险,本文主要是通过借鉴国外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上的经验,对在我们是否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都由国家买单,有失公平。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村镇银行也必须纳入存款保险体系。本文在对东亚地区相关经济体的存款保险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其在防范道德风险上的可行做法,对我国村镇银行在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加以深入分析,并提出我国村镇银行防范道德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喆 《中国经贸》2011,(18):144-144
目前,我国关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讨论越来越多,但其推行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在存款保险体系中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理性剖析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存贷款利率的逐步市场化以及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银行业竞争日益剧烈,产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断扩大。我国由政府埋单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尽快建立符合市场化改革要求的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已是我国金融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现状及其趋势的分析,讨论了推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