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中国的家族企业经过短短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不大”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家族企业的发展。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是中国企业长不大的重要原因,并由此断言家族企业没有发展前景。但有资料显示,全球65%-80%的私人企业是家族企业;而在财富杂志(Fortune)500强企业中,也有40%的企业为家族所有。  相似文献   

2.
余晴 《市场论坛》2014,(5):37-38
国美控制权之争是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的经典案例,它充分揭露了我国家族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在对这一事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主要从创始股东控制权改变及职业经理人与创始股东关系变化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过程中的公司治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完善我国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金融体制还不发达、现代公司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的经济体而言,外资股东的介入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外资股能否帮助公司改变业绩,它对国有企业和家族企业的作用效果差异又如何。本文对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共计145家含有外资股份的家族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经验分析表明,家族企业中的外资涉入程度高于国有企业。外资持股比例和外资股东参与经营均与主营业务利润率显著正相关。相对于国有企业,外资持股比例和外资股东参与对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促进作用要更强些。  相似文献   

4.
有研究认为,进入21世纪,二战后开始发家的创业者进入退休年龄,全球40%的家族企业都将面临老一辈创业者对下一代的权力交接问题,一个全球性的家族企业“接班时代”已经到来,这将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富迁移运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中国将全方位介入国际大市场,并与之互动,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带来贸易全球化、市场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在这个大市场中,一切成员都将执行统一的“国际游戏规则”,中国也不能例外。在我国,家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客观的分析了家族企业的优劣势,并对家族企业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创新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企业信用“三大问题”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日前就企业信用进行的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拖欠、违约和制假是企业信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被调查的4695位企业经营者中,六成多(62%)经营者认为在商务活动中跟人打交道“需要提防”。在被问及“我国企业信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时76.2%的经营者选择“拖欠货款、贷款、税款”63.2%的经营者选择“违约”;42.4%的经营者选择“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其他问题依次是“披露虚假信息”(27.3%)、“质量欺诈”(23.5%)、“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13.3%)和“价格…  相似文献   

7.
《浙商》2009,(23):64-66
新一代接班还是不接班?家族企业如何交接班?家族企业如何“去家族化”?2009年11月8日,由浙商杂志(浙商全国理事会)等承办的“辉腾·2009国际家族企业论坛”在浙江宁波(杭州湾新区)举行,会上公布了“水井坊·2009全球最受尊敬家族企业”和“水井坊·接力100-2009中国家族企业少帅榜”两张榜单。  相似文献   

8.
杜善重 《财贸经济》2022,43(2):68-82
非家族股东治理能够有效助力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转型的目标,因而提升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金融作为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的重要创新,能够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促使非家族股东积极参与家族企业治理。基于此,本文以代理理论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数字金融对非家族股东治理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代理冲突、弱化家族控制与强化传承意愿,提升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拓展性分析发现,对于非创业型、融资约束较强、位于金融监管程度较强地区的家族企业来说,数字金融对非家族股东治理的积极效应更显著;数字金融对异质性非家族股东制衡度存在差异化影响,即相较于外资股东与机构股东制衡度,数字金融能够强化国有股东与民营股东对家族股东的制衡;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升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促进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数字金融视角探究非家族股东治理的动机,丰富了数字金融与非家族股东治理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是我国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股权结构决定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和控制权的分配,影响公司的具体财务和经营政策,并最终决定上市家族企业的绩效。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分析,可以找出现存的一些股权结构上的缺陷,并做出相应对策来降低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经营业绩。一、我国家族企业股权结构现状分析本文抽取近3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数据,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截止2011年12月31日年度报告中披露的股东持股数据来对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家族持股占总股数的绝对控制数。30家企业中,15家家族企业持股占总股本的50%以上,持股最低的美亚柏科也有30.77%之多,而最高的天龙油墨,兄弟持股占到73.4%。第一大股东持股数从最低的松德股份17.16%到振东制药59.08%,也基本都对企业有重大决策权。  相似文献   

10.
何晓春 《浙商》2005,(9):88-89
家族企业在当代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已越来越为各界所关注。目前中国私营企业中90%以上是家族企业。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企业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家族企业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倪轶容 《浙商》2009,(23):74-74
11月8目下午,以“中国家族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为主题的分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以及家族企业管理者各抒己见,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现代化管理理念植入家族企业之中。该分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康荣平主持。  相似文献   

12.
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上。随着三网融合、媒介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进程推进,“全媒体时代”到来了。作为媒体经营者。我们应如何转变经营思路,热情拥抱“全媒体营销”大时代,力争上游,  相似文献   

13.
在结合企业管理知识和中国企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本文认为国美控股权之争案件相当典型,虽造成国美股价下跌但是警醒了中国企业家,对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有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家族企业焕发出的活力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我国的家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展现家族企业治理优势的同时,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外界环境的逐渐复杂,缺乏完善决策机制的家族企业逐渐滞后于当今市场经济发展,传统的家族制管理模式在当今社会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保证家族企业的竞争力,较好应对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态势,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进行过渡成为家族企业的可行之路,转型成为当今家族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阻碍是无法避免的,随之而来的公司治理问题更是众多家族企业的担心所在。本文将以国美控股权之争为例对家族企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倩 《中国电子商务》2013,(22):192-193
本文通过对传统财务目标利弊的分析,发现传统财务目标都只关注了股东的利益与经济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将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目标的考虑范围很有必要,这就需要建立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兼顾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客户、供应商、公众、政府等群体的利益,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倪轶容 《浙商》2009,(23):69-70
未来5-10年,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二代管理者将进入密集的“交接班”高峰期。“富二代”能否顺利子承父业,成为了一个横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热门话题。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家族企业如何处理好传承问题,2009年11月8日,“辉腾·2009国际家族企业论坛”在朝气蓬勃的宁波杭州湾新区举行。  相似文献   

17.
<正>“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新人”国美超市越受关注,“旧人”国美电器越显落寞。连日来,国美零售在投资市场上大放异彩。在截至11月27日的7个交易日内,国美零售股价累计涨幅近150%。此前市场上有消息称,国美计划在三年中开出10000家国美超市。尽管国美零售发布澄清公告称,国美超市业务与国美零售没有直接关系,是由公司主要股东黄光裕及其关联方与独立第三方合作经营的。但是打着“国美”旗号的超市业务,依然将国美零售推到了众人面前。  相似文献   

18.
2008年6月.随着“国Ⅲ”大限的到来.各商用车企业.尤其是卡车企业开始了“最后一搏”。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商用车市场88家企业销量完成总计24.85万辆。其中货车销量14.5万辆,累计增长19.28%;底盘销量4.96万辆,累计增长26.8%;公路牵引车当月销量2.08万辆,累计增长47.58%。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度苏宁上市公司351家门店缴纳企业所得税为3.66亿人民币,而国美电器的587家门店缴纳企业所得税仅为1.25亿4月17曰,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HK:493) (下称“国美控股”)在香港发布了2006年度业绩,截至2006年底,国美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股东应占净利润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每股收益0.38元。  相似文献   

20.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所有企业的首要目标。由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都是相分离的,传统的固定薪酬与预算业绩的激励机制已远远不能实现经营者与股东利益相一致、经营者与股东共同享受经营成果的愿景。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已成为当下众多上市公司所面临的难题。本文将基于EVA讨论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和股权分配问题,对上市公司如何有效激励所有参与利益创造的利益相关者以及如何建立一个股东与经营者合作共赢的激励机制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