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国百姓不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已开始认识到,养老不能靠子女和福利,而应该在价值创造的旺盛时期去实现积累,到年老的时候去享受,自己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这代表着中国百姓养老意识正在发生转变,养老保险的概念开始渗入生活。事实上,每个人的养老都可以通过基本养老、  相似文献   

2.
以经济保障责任主体来划分,养老模式可分为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基本模式。目前在中国,家庭养老逐步弱化,自我养老难成现实,社会养老难以完全到位。因此,吸收以上几种养老模式之长,兼容的居家养老模式应是我们解决养老问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预计到204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增长到3.8亿,占总人口的25.3%,养老问题日益急迫.但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大部分参加了退休养老计划的人,只享有有限的政府养老金(养老社会保险),企业年金由于不是强制性的政策,很少有企业参与,几乎名存实亡.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养老规划,人们面对养老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本系列将选取美国较为成熟的养老制度进行介绍,以为参照、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蕴含着我国传统养老文化的精髓,而文化转型,必定导致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变革。针对文化转型下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主张以家庭、社区、社会为核心构建混合型社会养老模式,并提出了完善社会养老新模式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徐世湘 《工业会计》2005,(11):18-19
养老资金是整个人生理财规划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个人理财规划,最终都是为富足养老服务的。40岁左右的人群,应该是投资养老的积极份子.毕竟老年生活已近在眼前了。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基本养老保险尚不健全,一些人的养老成为问题。当前国内存在着有房产无收入的老年人,参考和借鉴国外的反向抵押贷款的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以房养老"成为了时尚话题。本文首先论述了在中国以房养老的必要性,再次根据我国的房产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的发展,以及绝大多数老年人拥有房产这一物质基础说明了以房养老的现实性,最后针对以房养老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养老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从上期开始推出的“美国人如何养老”系列将选取美国较为成熟的养老制度进行介绍,以为参照,借鉴之用。上期主要介绍了美国养老资金规模最大的个人退休账户(IRA)。这种账户是员工为自己设立的一种个人自愿投资性退休账户;而本期介绍的401K计划是企业或雇主为员工设立的一种退休养老账户,类似于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河北省的养老问题更是不容乐观,且贫困老年人口众多是一个突出特点。长期以来家庭养老是国人选择的主要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观念不断转变,这一模式显得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养老需求。因此探索出切实可行并能取得良好成效的养老模式成了当务之急。河北省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动员各方资源,确保更快更好实现河北养老服务事业的多元化,促进河北养老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老年人有质量的晚年生活,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发展的不完善也无法完全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因此,"以房养老"制度应运而生,对进一步缓解家庭养老压力和政府养老压力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针对我国"以房养老"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媒体都在讲2013年是"中国养老地产的元年",意思大概是说从今年起养老地产开始真正引起政府包括市场的热切关注,在我看来我们对养老危机的到来是有些猝不及防的,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我们都没有准备好。根据国家要求,2015年要实现"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由家庭自我照顾、7%接受社区照料养老、3%入住机构养老。现实情况是,当前3%的机构养老刚刚做到了2.5%。这里涵盖的老人基本都是建国前出生的,他们受传统观念、文化素质、消费能力等等因素的制约,让他们很难走出家门。一方面有需求,另一方面建国前出生的老人仍然是消费市场的坚冰,很难撬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养老不单单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是包括物质,精神,医疗在内的等一系列的养老服务体系的需求。本文以唐山市为例,通过在实地调查养老机构,结合实际,对促进唐山市机构养老发展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养老服务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具有福利性与市场性相结合的基本属性。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助推了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然而,传统的养老观念、产业定位、政府缺位、监管不力、服务人员缺失以及养老服务消费市场发展滞缓等因素,制约了养老服务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顶层设计、产业规划、养老保险完善、服务人员专业化和消费环境优化等方面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单九龙 《中国石化》2015,(3):108-109
<正>文化养老体现在尊敬老人、关爱老人,注重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作为新兴的养老模式,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建立积极的养老理念,搭建情感交流平台,是对物质养老的延伸和升华。文化养老面临的形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12月2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未来若干年里,中国劳动力人口将在波动中趋于下降,出现负增长趋势,人口老龄化开始加速,将带来更加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并持续加剧,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刻不容缓.文章通过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适应当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应该选择社区养老为基础、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保障方式.国家应该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的社会化体系、服务体系、制度体系、金融支持体系以及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5.
对于养老产业,参与者一定少不了政府、保险行业、房地产业。在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参与者是公益性组织。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养老产业的公益性组织长青基金,对养老产业体会颇多。2013年1月31日,长青基金秘书长黄宁在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中国房地产业》:您如何理解政府、开发商、公益性组织等角色在养老产业中的关系?黄宁: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公益平台来整合社会资源,为老年人建设复合型公益养老机构。养老地产涉及到开发商的资金、政府的政策等层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河北省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也在不断的加快,而传统家庭功能的弱化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机构养老的出现恰好可以弥补家庭养老带来的空缺。本文就现在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内容单一、专业化人员缺乏等进行讨论,并提出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众的生活水平和健康得到保障与改善,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这就推动着养老建筑工程的迅速发展。养老建筑作为我国老年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社会功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建造与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现代设计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适老化理念为切入点和...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解决养老问题、社会保障是基础,其它方式是补充,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社保虽然保障水平低,但它保障了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商业保险、企业年金、储蓄等都是补充,其实养老问题说起来也不复杂,假设60岁退休,能活到80岁,按现在一年3万元的消费水平,20年共需60万元,也就是说只要有60万元就能养老了。至于方式,各有短长,就靠个人选择了。  相似文献   

19.
施工企业养老统筹金筹集探讨江苏省煤炭基本建设公司刘伯欣煤炭行业经国务院批准,从1994年1月1日起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实行行业统筹。煤炭施工企业属行业统筹范围。由于煤炭施工企业的特点,对筹集基本养老统筹保险金(本文中以下简称“养老统筹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相继步入老龄化社会,加之大力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催生出了大量的老年家庭。创造人性化的养老模式已成为噬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社区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对居住区设计产生的影响及要求”为切入点,对居华里,时代奥城两个小区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查问卷、与小区中老年居民直接对话的形式,了解了他们对小区生活保障和休闲娱乐设施及服务的满意程度和对小区发展的希冀。同时,也研究了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试图对现有小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再设计。笔者认为,在未来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分析新养老模式对住区空间及功能产生的影响,从优秀案例中汲取经验,并不断发现、应对随社会发展产生的新问题,使居住区设计向着人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