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资产概念是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一个新内容,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款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本文对其中的长期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以及后续计量做了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新准则。  相似文献   

2.
浅谈金融资产的会计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资产的会计分类将直接影响金融资产的会计计量,因此,企业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进行正确分类。本文主要对金融资产的会计分类进行了分析,着重阐述了金融资产的初始分类和重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提出了金融资产的初始分类判断流程和重分类判断流程。  相似文献   

3.
李明 《新智慧》2007,(8):24-25
本文通过案例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与《企业会计制度》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三种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会计与税法处理规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王碧秀 《新智慧》2008,(4):21-2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该准则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对金融工具的定义、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分类、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作了具体的约定和规范。但在金融资产的有关规定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何学武 《新智慧》2008,(5):48-49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企业对已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对该金融资产进行取得时的初始计量和持有期间的后续计量。初始计量中主要解决该金融资产实际利率的计算、摊余成本的确定、持有期间的收益确认以及将其处置时损益的处理等问题;后续计量中主要确认实收利息、投资收益和利息调整(溢折价)等。这些数据的计算在手工方式下十分复杂。本文结合实例探讨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功能建立计算模型,以简化计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王会兰 《新智慧》2007,(12):35-36
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对于属于金融资产的应收款项(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其减值损失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22号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确认、计量;对于不属于金融资产的应收款项(如预付账款等),其减值损失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确认、计量。本文侧重于探讨具有金融资产性质的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的核算,其中特别指出,金融资产摊余成本要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笔者尝试从其概念及计算方法角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刚 《新智慧》2007,(9):28-29
本文针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图表和举例分析的方式全面解析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其账务处理方法。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类: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②持有至到期投资;③贷款和应收款项;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相似文献   

9.
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明确规定了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范围,即: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其他三类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已经发生减值的,则应计提减值准备。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解析了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该准则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晓莉 《新智慧》2007,(11):47-48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规定金融工具、融资租赁等业务中只能使用实际利率法。《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是这样规定的:实际利率法,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相似文献   

12.
俞丽辉  黄雯 《新智慧》2007,(10):61-62
一、新旧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内容及会计处理 旧会计准则规范的投资内容包括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将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归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规范,将短期投资改称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3.
郑倩 《新智慧》2007,(11):32-33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人可以自己拥有的金融资产偿还债务,进行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金融资产的确认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  相似文献   

14.
吴春滢 《新智慧》2008,(5):39-40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支付的价款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没有余额。由此笔者认为,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应分两种情况处理。  相似文献   

15.
伍李明  樊敏非 《新智慧》2006,(11):44-45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简称“新准则”)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的,共三章45条。第一章为“总则”,说明新准则制定的目的是规范金融工具的列报,同时明确了准则适用范围。第二章为“金融工具列示”,规定了金融工具确认条件、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列报。第三章为“金融工具披露”,较为详细地规定了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需要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新智慧》2006,(4):24-2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外币长期股权投资的折算,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二)本准则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17.
《新智慧》2006,(7):34-3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第三条 衍生工具,是指本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  相似文献   

18.
丁自明 《新智慧》2006,(9):46-47
金融资产转移及其涉及的终止确认是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难点,随着企业结构化融资交易(比如资产证券化、信托、债券买断式回购等)创新步伐的加快,这方面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之前我国没有单独的关于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有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规定散见于《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他规定中。这次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关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和《国际会计准则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考虑到我国实际,分为4项具体准则。  相似文献   

19.
《新智慧》2006,(7):39-4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金融资产(含单项或一组类似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金融资产转移,是指企业(转出方)将金融资产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入方)。 第三条 企业对金融资产转入方具有控制权的,除在该企业财务报表基础上运用本准则外,还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将转入方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相似文献   

20.
完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我国2006年2月15日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出现了金融资产概念,它是金融工具的主要内容。由于金融资产内容广泛,既包括基本金融工具也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既存在于金融企业也存在于一般企业,情况比较复杂,其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难度较大。尽管会计准则对其确认与计量进行了较详细的规范,但仍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