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出台的"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政策的实质是以粮食换林草,国家以补贴粮食的形式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草。阳高县是国定贫困县。从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广大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艾花 《全国商情》2009,(1):25-27
本文对溆浦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对溆浦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切实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以实施"种三产四"工程为主体,推进粮食提质增效,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魏山林 《西部金融》2004,(10):45-46
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后,榆林市12个县(区)全面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农发行榆林分行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对粮食补助进行信贷支持.为了摸清退耕还林政策及其粮补贷款的执行情况,近日榆林银监分局对该项贷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这要求粮食必须不断增产。公开数据表明,世界人口将在35年内达到90亿人,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得许多社会问题更加严峻,例如:中东等地方的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冲突更加严重,能源问题也将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特别是人类的温饱问题变得极其严峻,最重要的是土地有限将导致人类温饱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单位产量和质量。櫅现代农业的理论支持包括现代产业体系改造农业,推进现代农业要依靠于先进经营理念。产业链思想櫅源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櫅1958年首次出现产业链条关系等概念,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企业各个环櫅节之间的纵向联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于是农业产业链就是一种新的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体櫅系,因此,建设并整合农业产业链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研究课题与支撑。然而更多的学者的研究将重点櫅櫅放在了农业产业化方面。而本文则以全新视角——组织理论提出了可执行的农业产业链整合实践方式与櫅理论研究,以期可以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储备粮食生产能力的出发点是,既能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又能够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双重目标。一方面,农业结构的调整将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与粮食自给率下降之间的矛盾突出出来。另一方面,地下水超采,土壤污染,草地、耕地及林地的退化,湖泊污染等环境危机和气候变化加剧了未来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这些挑战进一步突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根本地位。基于上述理念,结合云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提出在粮食供求稳定时,将粮食的生产能力蕴藏在特色农业之中,即"藏粮于地"、"藏粮于科技"、"藏粮于民"、"藏粮于调控",具体通过坝子保粮、坡地增粮,保持平坝与山区的动态平衡;通过森林加粮,粮食生产能力向食物生产能力外延扩展;通过以特换粮,食物生产能力向农业生产能力扩展。在危机发生时,启动应急机制将蕴藏在特色农业之中的资源投入粮食生产中。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好农村金融的核心作用.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持续增收,还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投入.农村金融系统虽然将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其主要目标之一,却因为体制、运行机制及"非农"偏好等诸多原因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金融支持不足将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公布的"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从产品结构、物质装备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及经营组织、生态环境、农民收入各方面到2015年的具体指标,同时还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大工程项目,提出了实现上述目标的六大保障措施,可以说这是一个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的具有很高操作性的关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如果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工业产品畅销全球,那么农业却恰恰相反,我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批量的农产品,如果不是政府强力保护,我国粮食及各种农作物可能就面临着被国外产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境地.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代农业竞争力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农业产值占GDP比重还太高;二是农业科技进步还较慢,机械化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太高.显然,在工业化、城镇化转型过程中,现代农业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现代农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下面我们提出以下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为应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适时提出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循环质量和稳固性看,以产业链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占优选择,而中国现有产业体系、核心生产技术、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等条件为这一选择提供了可行性。文章认为要形成相互促进的产业链双循环必须以差异化为原则构建内循环与外循环。依靠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创新发展等要素完善覆盖全产业的产业链内循环;在陆海新通道贯通"一带一路"的区域培育以中国为主导的现代农业、钢铁制品和文化旅游全球产业链;以数字技术、突破性创新、双循环理念等稳固、强化产业链双循环的关系。这需要国家在顶层设计层面优化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专业数据库建设、关注对外开放质量和加速科技创新制度化进程等,为产业链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9.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是中央政府用以提升县级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基于2000-2017年河南省82个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估计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影响县域粮食生产的平均效应和动态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一是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显著促进了县域粮食生产,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二是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促进县域粮食生产的短期效果并不显著,具备一定的滞后性,长期对县域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强;三是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主要通过激励农户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化肥施用量、提升农业机械总动力等路径促进县域粮食生产.为更好地发挥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对县域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中央财政应继续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提高产粮大县利益补偿规模.同时,探索以"大专向+统筹"的政策设计优化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使用结构,并重视对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使用开展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0.
加大生态移民力度 切实保护西部生态环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呈加速恶化势态。实施生态移民 ,是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和全体国民及其后代受益的一大善事。以债券方式筹资在粮足水丰的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建设生态移民新村和小城镇 ,将西部生态超载人口迁入 ,从事养殖为主的多种经营活动 ,可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和促进各项林业生态工程顺利实施 ;收到开发、脱贫与生态环境保护兼顾的多重效益 ,也是合理分担保护西部生态环境成本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朱总理针对1998年我国水土流失加剧而致使洪灾造成2251元人民币巨大损失的现实,于1999年8月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振”的措施,为根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良化我国的生态环境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肥力低下、水源缺乏、灾害频繁。根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情况,应采取的对策是: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好退耕后脱贫;推进东西部合作政策;保证人均一定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稻谷、玉米生产具有效率优势,但不具有规模优势,相对于豆类生产而言,二者具有综合优势。畜牧业生产不具有效率优势,但具有规模优势,贵州具有发展畜牧业的比较优势。烤烟生产具有效率优势和有规模优势,此外还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当前,贵州省应建设一批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促进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同时,应以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为目标,把生态畜牧业作为后续支柱产业来培育。此外,要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胶东半岛人才资源的现状,指出,必须建立半岛统一的人才市场、创新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半岛制造业基地人才生态环境,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保证胶东半岛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  相似文献   

14.
"生态移民"旨在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超载人口迁到生态承载能力高的农业区或城镇郊区,从而改变山区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并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北京市延庆县2004年以来在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实施生态移民计划,收效明显。本文即是对该县千家店镇大楝树行政村的生态移民情况的调查。调查涉及到了生态移民的各种利弊因素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探索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国际国内粮食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的粮食流通产业必须转变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以繁荣粮食经济、维护粮食安全。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因素的多重制约。顺应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客观趋势,政府部门应围绕产业目标定位,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进粮食流通产业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6.
“生态移民”旨在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超载人口迁到生态承载能力高的农业区或城镇郊区,从而改变山区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并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北京市延庆县2004年以来在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实施生态移民计划,收效明显。本文即是对该县千家店镇大楝树行政村的生态移民情况的调查。调查涉及到了生态移民的各种利弊因素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探索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能源的大量的消耗。近年来,高增长下的中国通过大量进口石油,保证经济快速发展。面对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生物质能源作为汽油的重要补充,已经得到广泛认可。逐步扩大的生物质能源生产将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将生物质能源的有利影响从生态和经济福利的角度加以考虑,提出生态与经济福利度量模型,充分考虑生物质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与化石能源相比的生态经济效益,从减排收益、环境收益和循环收益三个方面设计测算模型;评议了生物质能源在使用过程中效益评价的测算口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石家庄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石家庄市2000年—2010年的土地集约水平进行评价,然后选取7个省会城市2010年的数据,计算其土地集约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2001年—2010年间石家庄市区范围内,土地利用从低度集约进入到集约利用状态,但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益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同类城市中,石家庄市土地集约水平较高,主要得益于自然地理及政策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工业入园工程、加快城市绿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矿区产业生态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产业生态管理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提出了矿区产业生态管理的途径是构建生态产业链,研究和探讨了矿区生态产业链结构设计方法,最后对矿区生态产业链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生态网络是一种基于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生态技术和网络组织理论的共生系统和网络化经济组织。旅游产业生态网络演化的3个基本要素是经济、环境和技术,可以产生生态、规模经济和扩散三大效应。旅游产业生态网络演化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外部动力系统和内部动力系统,内外动力系统在物质和利益的基础上共同推动旅游产业生态网络的形成。旅游产业生态网络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推进作用,完善相应的旅游环境政策,加强生态技术创新和提高网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