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靳琳  李敏 《品牌》2011,(2):150+138
在海报设计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关于"女性"的身影,她们的视觉造型各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形象鲜明的女性形态,她们代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群体,诠释着女性的性格、性格背后的社会延展作用,且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其多元化的视觉表现形式散发着她们特有的艺术魅力。她们静静的为我们诉说着不同语义背景下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人人说话     
《商务周刊》2008,(7):14-14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给我们描述了一群形象各异的女性企业家形象,她们或活泼或沉稳,或积极进取或以柔克刚,或主观努力或时代推动……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几乎"与生俱来"的女性智慧,掌控着商业社会的权杖。她们是名副其实的企业"右脑"。  相似文献   

3.
25商业女杰     
《商务周刊》2011,(6):22-22
21世纪第一个10年,"她们"崛起为当今中国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她时代"所蕴含的新型社会里,经济不再单纯依靠规模化大批量生产来推动,组织更加强调人性化与合作,"她们"如鱼得水,成为给企业甚至全社会带来幸福的原动力之一。作为国内最早进行杰出女性评选的商业媒体,《商务周刊》在2008年推出首届"中国25商业女杰"榜单,着力于解读女性高管作为商业"右脑"所展现的领导力;2009年《,商务周刊》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臧政齐 《光彩》2012,(6):12-13
"左手轻摇摇篮,右手驾驭世界。"女性,尤其是商界女性,正以购买者和财富创造者的双重身份改变商业,而且这种力量正越来越强调查显示,中国消费品购买的70%由女性决定。购买者和财富创造者的双重角色定位,让驰骋商界的女性拥有改变商业的特别方式,她们怎样主导消费、影响商业?她们如何利用女性优势管理企业?她们又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呢?2012年4月,"第四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在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特殊阶段。一方面,强化了女性的女性意识,妇女得到解放,提高了妇女地位;另一方面,却又对女性的女性意识进行了压制与弱化。因此,尽管这一时期的女性话语依旧难以超越男性在"无性别"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但其中的叙事作品总会透露出女性心理的特殊色彩及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思索。她们以自己的女性视角,用自己的女性话语,对传统的男权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和解析。这无疑对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上,李奥贝纳的CEO琳达·沃尔夫(Linda Wolf)用富有创意和充实内容的短片为大会掀起了女性广告创意的风暴。琳达·沃尔夫首先指出,在现代环境中,女性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们已经不再只专注于家庭,虽然这也是现代女性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她们有更多自己的空间。比如,琳达本人就身兼数职。但当被问及她是否是女权主义者时,她直摇头,说不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艺术家在创作中的性别意识有"自觉"和"不自觉"之分,而对于很多女性艺术家来说虽然作品中呈现出性别的影响,但她们的性别意识其实是"不自觉"的,她们只是在"自觉"表达自己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流露出女性意识,这种对待"性别"的"不自觉"态度是健康而又自然的.对女性艺术的评论需要男女评论家的共同参与,以便在交流中增进彼此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女性是消费群中永恒的主体,她们更加追求精致的生活,更看重消费细节和习惯带给自己的舒适感受,尤其是城市女性,更是消费的代表人物。 "拥有游戏机"的女性中,"中教育水平者"与"35-44"岁之间的女性水平显著:而"拥有音响"的女性居民中,虽然高教育者和高收入者并不占据最高比例,但是通过定位分析,可以知道她们才是家庭影院的忠实受众。  相似文献   

9.
市场前景爱美是女性的天性,佩戴上首饰无疑会增加她们的美。现在到处都是佩戴首饰的女性。随着女性审美眼光的提高,她们开始喜欢不断变换首饰的样式,使自己的首饰常戴常"新"。开一家新型首饰加工店,可以满足女性求新的心态,获得商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女性的发展机会也随之增加。女性天生的社交技巧,温和谦逊,善于教导和帮助他人,是她们活跃于饭店业的优势。在饭店经营管理这条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线上,我们撷取了三位不同类型的女性经理人,尽管她们的职位各不相同,故事各有精彩,但她们同中国饭店业一道的成长经历却是如此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意义上"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慢慢改变。女性已经成为领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男性相比,她们友善、细致、耐心等性格在领导和管理上占有一部分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领导在成长过程中,仍然有很多无形的阻碍影响着她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使她们处在一定的位置后,很难再得到提拔的机会。找出这些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是为女性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关键所在,也是鼓舞女性在职业生涯中更有信心和决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职场,女性群体力量的崛起备受世人瞩目。也许她们的人生陷入过低谷,但她们不曾向命运屈膝,反而在泥泞中披荆斩棘,蹚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花路;也许她们的生活历经坎坷,但她们绝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用非凡的睿智和无畏的勇气,成为业界的一颗闪亮星辰。从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女性自信自强,积极寻求思想独立、经济独立的态度与行动力。  相似文献   

13.
张娅 《商务周刊》2008,(6):24-27
她们是企业重要的"右脑",也是不容置疑的领军人物。无论是命运的推动还是主动的选择,她们都凭借女性的坚韧、敏感、忠诚,当然更有刚柔并济,走向职业的顶峰。我们试着总结这种商业逻辑与群体特征之间"无缝衔接"的缘由:商业竞争中对抗性的减弱和合作性的增强,现代组织结构所需要的更具韧性和人性的领导模式,以及在生物学上,女性负责情感创造的右脑更为发达,并且可以同时使用左右脑。与其说是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让女性管理者的比例不断攀升,不如说她们本身与生俱来的特质正在与现代讲究和谐的商业社会实现完美结合。女人也许还没有统治整个世界,但至少已经统治很大一部分了。  相似文献   

14.
孙丽丽 《品牌》2014,(9):100-100
九十年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来自西方的女性理论对女性作家的创作产生影响。经历迥异但又独立前卫的女作家们,首先开始自觉地用文字表达对现实女性生存态的关注和焦虑。作家们把过去遮遮掩掩的对女性生活、心理等的描写重新铺展在新社会的朝阳下,为她们寻找生存的空间和深入开掘女性的独特性,使她们的生命更精彩的延续、追求更完美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效果立竿见影使女人容光焕发"女人茵子"作为美国纯原装进口的女性保健用品,为中国千万女性带来了福音。成年女性的妇科疾病发病率非常高,阴道炎、附件炎、盆腔炎、宫颈糜烂、阴道息肉、子宫肌瘤等时常困挠着她们。  相似文献   

16.
张静葳 《品牌》2012,(11):70-70
<正>母亲对孩子的培养,与领导者对员工的培养,在管理原理上有很多共同之处。每一个好母亲,都是一个有潜力的优秀管理者。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参与到商业竞争当中。在"女性撑起半边天"的同时,她们比男性面临更多的压力。结婚、生子,长达两年的哺育期,都将是她们职业生涯的分水岭。有的女性自此回归家庭,留在职场者重心亦有所变化。女性管理者,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这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探讨了西方女权主义对20世纪90年代的陈染、林白、徐小斌等女作家创作的实际影响。在这几位女作家的的文本中,女性都是空灵秀美超凡脱俗的,而男性却萎缩卑劣,甚至缺席。她们拒绝平庸洁身自爱,守望家园追寻崇高,曲高和寡却不肯向现实低头,孤独是她们永恒的主题。这是一种对长期以来的男权世界的矫枉过正的反抗。但是女性自我封闭只会带来精神的荒芜,最终使得女性自己"无处为家"。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她"世纪的到来,"80后"女性逐渐占据消费主导地位,在她们的影响下,女性的消费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集体呈现出了易受流行趋势影响、消费目的多样化、消费领域和消费渠道拓宽、服务性消费比重上升等趋势,这决定了企业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在其一生创作的小说里,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光明圣母"型人物:"五四"时期,"三不从"的觉醒的东方娜拉;三十年代,昂首阔步投身社会改革的女义士;抗战爆发后,在血与火中笑对人生苦难的大女人.她们身上注入了作者的美好理想,是引人走向真善美的圣洁女神,具有崇高美.她们身上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不仅记录了作者的心灵历程,而且展现了20世纪前半期中国时代壮剧的历史画卷,同时映照出中国现代妇女争取解放的光辉历程.郭沫若是以对女性的崇拜与赞美,以将女性形象理想化、审美化、神圣化,作为改革社会实现"人类幸福"的独特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朱丽 《致富时代》2013,(5):56-57
"女人心,海底针",这六个字道出了女人难以琢磨的心理特征。但是,作为一个消费能力强大而又具爆发力的群体,女性在现实消费尤其是网购大潮中的表现已经远远高于男性消费群体。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消费的数据显示,在综合百货类电商平台女性用户约占所有用户的6成以上,美妆类电商或是社会化分享电商(如蘑菇街、美丽说女性)女性用户甚至占到9成;而部分团购网站她们也达到近7成。面对庞大的女性网购消费市场,商家该如何把握女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更有效地针对她们开展品牌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