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冯丰 《魅力中国》2011,(8):73-73,67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逐渐得到完善,作为一种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保护机制,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样的公众参与制度也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信息披露,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之间存在着冲突,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制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刘剑锋 《魅力中国》2010,(5):118-118
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热情不断高涨,其作用也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本文就结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简要分析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一些缺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影响评价是当今世界各国为预防和减轻拟从事的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在立法及具体操作层面上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文章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入手,在比较分析相关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和实践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法制状况和具体国情,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可使公众了解规划项目以及可能引起的重大的潜在的环境问题,增强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规划或建设项目的综合和长远效益。本文就如何成功组织公众参与环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侯宗宇 《魅力中国》2013,(32):387-387
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机制的公众参与制度则是推动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的公众参与程度较低,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本文从对比政府、企业、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角度,阐述了公众在保护环境中的重要性。最后,文章建议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公众的环保重要性意识。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环保知识水平,提出了促进公众参与的思路与对策,从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法的精髓和灵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目的是通过社会力量监督影响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把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降至最低。公众参与在我国尚处于发端,我们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持续地推动和完善我国的公奄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现状为切入点,对公众参与过程中存在的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公众环保意识等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建立多样化信息公开方式、完善公众参与方式、建立公众意见采纳反馈机制和加强公众参与宣传等应对策略,其目的是切实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力度,达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的措施。要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培养公民社会,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平衡社会利益,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动力保障;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是我国宪法赋予的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种普遍性的权利,更是公民必须承担的义务。现代社会的政府,在城市管理中越来越重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但就完善城市管理领域的公众参与工作而言,仍大有可为。本文谨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姚佩 《魅力中国》2009,(14):61-61
公众广泛参与决策是《21世纪议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公众参与应在制衡型环境政策中发挥独立机制作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和社会自组织能力是公众参与的基础,政府对市民社会的权力让渡与分享是公众参与发挥机制作用的前提,环境法律中的制度规定是公众参与实际的形式保障。  相似文献   

11.
徐丹 《黑河学刊》2012,(4):26-28
近年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凸显了公众参与机制的缺失。结合实践观察,公众参与监管的制度化程度低、参与监管的组织化程度低、参与监管阶段的片面化构成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问题。未来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机制设计可以从规范公众参与监管的制度化、提高公众参与监管的组织化、规范公众参与监管的过程化入手完善。  相似文献   

12.
李荣华 《特区经济》2012,(8):282-285
非政府组织是完善社会管理重要力量,具有沟通协调、拾遗补缺、促进社会和谐等独特功能。目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存在公众认知度低、法律不完善、行政化倾向、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其在社会管理中的有效参与。因此,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社会监督等途径,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徐玉枝 《特区经济》2013,(10):227-229
当前城管行政执法存在很多不和谐.城管部门与公众出现若干矛盾.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城市管理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分别对公民参与的价值、公民参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建立和完善公民参与城市管理绩效评估的长效机制,以期望对城市管理绩效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起到些许作用,同时为缓解城管部门与公众之间的矛盾出份力。  相似文献   

14.
林惠娜 《魅力中国》2014,(19):48-48
公众参与作为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公众自身生存环境,弥补国家在环境保护中的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分析目前中国公众参与的现状,从公众参与的内涵及法律依据等方面着手分析我国公众参与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是土地整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公众参与能保障农民利益,并且保证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科学性、有序性。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公众参与存在诸多局限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整理公众参与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和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钟琳 《特区经济》2013,(11):235-236
目前,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社会和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在现实社会具体实施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也成为了之后城市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问题爆发的导火索。本文将从影响目前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问题和影响因素出发,结合外国经验,以寻求出提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勇 《理论观察》2014,(10):89-92
公众参与是近来关注的热点,但具体到土地征收程序中的农民参与,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分析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泰州地区相关农村的实证调查,有力地说明了当前土地征收程序中农民参与的现状。公众参与的视角下,审视土地征收程序中的农民参与,发现在规范和事实层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法律制度构建不完善,农民的参与能力仍需提高,农民参与的效力不足。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公众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推动我国的公众参与进程,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公众参与正在兴起,参与途径和渠道正在逐步拓宽,但在推动公众参与进程的道路上,中国政府和民众都正经受着各种问题的考验。不断完善公众参与的途径和形式,解决公众参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深入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马强 《魅力中国》2011,(8):101-102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对于民主理论与价值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公共决策系统的弊端和决策者的官僚主义习气以及公众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缺失。本文努力探索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现实的意义,以及在参与途径上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途径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管理需要公众参与,公众有参与城市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城市社区组织公众参与既为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城管水平的提高。提高公众参与要领导重视,广泛宣传,同时让公众在参与中得到信心和实惠。要研究公众参与的特点、设计载体,巩固成果,不断创造条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