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月览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部署2014年工作时明确表示。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监管工作”,同时传递出三个政策信号: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和强化市场监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从严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和住房限购政策。房价开始下跌的城市,要注重消化存量,控制新开发总量。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导刊》2014,(1):18-18
1、更加注重分类指导 数据显示,11月份北上广深房价连续第三个月同比涨幅超过20%。与此同时,部分二、三线城市却存在去库存压力,房价上涨后续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3.
●限购标准 今年7月中旬出台的“新国五条”明确指出,已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政策。为细化这一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8月17日公布了5项限购标准,并要求各省在8月20日之前上报所辖区内各城市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4.
《上海企业》2011,(8):48-49
《人民日报》近期发表了中国资深财经评论人朱大鸣的文章说:国务院日前再次重申了楼市调控从严的决心。而且,鉴于当前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已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0年我国开始通过"限购"政策给房地产市场降温,住房价格上涨较快的城市纷纷推出限制购买住房的政策。目前,从全国的房地产景气指数和房价指数来看,"限购令"抑制了住房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成交量下降到低位。以限购为核心的调控政策在短期内遏制了过快上涨的势头,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  相似文献   

6.
数字     
《房地产导刊》2014,(1):16-16
正70城房价公布北上广深连3月涨幅超20%12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3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情况。从数据上看,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下降的城市仅有温州一个,而上涨的城市有69个。其中,北京上涨了21.1%,广州上涨了20.9%,深圳上涨了21.0%,上海更是以21.9%位居涨幅之首。自今年9月份以来,四个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已连续3个月同比涨幅超过20%。"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2013年整年房价上涨非常惊人。"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一二线城市因为集聚了过多的资源,使得房价易涨难跌。而且2012-2013年来过多供应的信贷是出现市场反弹的主要原因。这些影响房价上涨的因素目前依然存在。如果在2014年,楼市信贷不收紧,房价必然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7.
一、本轮房地产调控采取的主要需求调控措施2010年以来,围绕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实现房价合理回归的目标,房地产调控在供需双向调节的基础上,主要采取了以抑制住房投资投机行为为核心的需求调控措施。具体来说,这些需求调控政策包括以下几种。(一)住房限购政策在部分城市实施住房限购政策,是本轮房地产调控需求管理的核心措施。  相似文献   

8.
《楼市》2014,(Z6)
正现在,限购限贷两座大山已搬离,正合"天时",但除了天时,还需地利、人和。接下来,在同一蓝天下同一城市里,更要看"人为"了,即开发商如何顺"天时"而为,如何积极抓住这个天时,走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走向开阔的光明大道。分岔口,就看每家的选择了。这次限贷政策,也采用了"分类调控"原则。限购属于地方自主调整空间范围,至少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并未放开限购。虽然这些城市最终也将取消限购,但目前来看这种呈梯次不  相似文献   

9.
限购令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旦 《上海房地》2011,(1):13-15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新“国十条”).其中住房“限购”政策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政策措施,旨在调控房地产业非理性膨胀。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限购政策的出台及演进历程我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2008年的低迷之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量价齐涨的局面再次出现。为遏制房价快速上涨、保护居民合理住房需求,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简称新"国十条"),在信贷、税收政策之外,还提出"地方人民政府可  相似文献   

11.
正一、限购政策实施背景及其影响在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背景下,2010年4月"新国十条"即《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出台,其后一些房价涨幅过高的城市相继颁布限制家庭购房套数的规定(被称为"限购令")。最多时有数十个地级以上城市实施"限购令"。随着宏观经济环境趋冷,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12.
以限购为代表的住房需求管理政策是否应退出,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论文将住房限购政策抽象为针对"住房投资性需求推高房价"这一假设命题所进行的准自然实验过程,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尝试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该准自然实验过程作了量化描述与实证分析。基于中国115个城市数据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收入变量后,限购政策对限购城市房价的水平值无显著负面影响。实证结果支持了投资性需求是推高房价重要因素的命题,单纯扩大供给不足以平抑房价波动。住房需求管理政策不应被退出,但限购政策可能被更科学的需求管理或需求引导手段所取代。  相似文献   

13.
各地"两会"密集召开之际,房地产政策走向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北京副市长陈刚称暂不考虑放开限购,"北京房地产价格正有所回落,房价正理性回归"。上海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也在"两会"现场表示,上海目前未考虑放宽住房限购政策。与一线城市政府坚持限购不松绑政策不同的是,各专业机构就一线城市在2015年是否会取消"限购"政策打起了口水仗。社科院一份报告表示,2015年限购政策将告别历史舞台。上海易居房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房地产导刊》2013,(9):26-26
"一线城市不应放松限购"近日,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接受采访时称,温州微调"限购令"意味着房地产调控政策将由行政主导逐步转向市场调节,但房价上涨动力充足的一线城市不应放松限购。当前多数房企认为政策层面预期向好,对房地产行业而言调控长效机制的出台是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15.
企业受城市房价上涨的吸引进而投资于房地产业务,这对于企业的创新活动会产生挤占效应,最终会对企业主营业务的盈余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及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研究发现,房价上涨显著降低了制造企业的盈余持续性,在住房限购政策实施之后,房价对制造企业盈余持续性的负面影响有所降低。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显示,在非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在非国有企业中,房价上涨对制造企业盈余持续性的负面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章惠芳 《楼市》2013,(Z4):53
如果房价上涨幅度在合理的范围内,那么新"国五条"只是象征意义;如果房价超出了调控预期,那么新"国五条"也可以举起"大棒",必要时提高二套房贷首付比例,严格依法执行个人所得税政策,甚至有必要对一些房价过快上涨的地区进行限购。  相似文献   

17.
限购限贷房产税政策与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以来,全国有超过120个城市出台了房价调控目标.46个大中城市出台了“限购令”,数十个城市出台了针对楼盘的强制“限价令“。实际上.限购、限贷和房产税政策的出台无一不肩负着“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然而限购、限贷等行政性干预房价的措施不但难以实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一、国家及北京限购政策的主要内容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文,以下简称"国10号文"),要求"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北京市于2010年4月30日颁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的通知》(京政发[2010]13号文,以下简称"京13号文"),要求"暂定同一购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2011年2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京政办发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温州市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先后出台了系列文件,采取多项措施,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实现了兼顾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的"双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和预售资金的监管,采取临时性限购住房措施,并强化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的监管。商品住房销售明码标价实行"一房一标"的方式,开发商向价格主管部门申报备案后,1个月内浮动幅度不能超过5%。  相似文献   

20.
近日,全国范围内的限购二三线城市名单呼之欲出。具体到珠三角地区,中山、珠海,广州下辖的增城、从化以及东莞、惠州等城市,在广深佛限购之后,房地产市场仍然十分活跃,成交价格在2010年大幅上涨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房价仍在快速上涨。市场普遍预期这些城市出台限购的可能性较大。如今政策未出,但市场的观望情绪已经浓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