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李欣 《当代经济》2014,(24):117-119
新修订的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将综合收益相关内容补充纳入准则正文,在利润表中增加了“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同时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进一步划分为“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两类区别列报.本文研究发现,财务报表列报内容的变化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提出"利得"和"损失"概念,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分为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到2014年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进行修订,在利润表中增加"其他综合收益"对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进行列示,已经基本实现国际趋同,列报方式也更加合理,但是对于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规定却散见于各相关具体会计准则中,给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一定困扰.本文拟对利得和损失信息披露的规定进行梳理,并对未实现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最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其中第三十三条增加了关于其他综合收益核算的内容,并于当年7月正式运用到企业实际核算工作中,这是我国首次在准则方面明确其他综合收益的分类及列报方式.相较于以往,其在定义、分类以及列报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规定,给企业财务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带来了便利.本文从其他综合收益的理论源头出发,结合国内外对其概念及分类的解读,以及我国学者对其列报方式的研究,从而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面收益是指“物质财富的增加”。全面收益比传统的净利润涵盖的内容要广泛得多,包括的内容除传统的净利润外,还包括其他全面收益项目,主要是一些已确认未实现列在权益项下的利得(或损失)。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开始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突出体现了我国推广应用全面收益理念的思路,这必然给我国的收益呈报模式带来质的变革。《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2条规定,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原来以资产负债表附表形式出现的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成了必须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列披露的第四张财务报表。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7,(4)
现在社会,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在经济的发展中,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14年,对于会计界是一个值得记录的时间,为了适应我国企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正式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并给予了定义,同时修订了6项具体准则和新增3项具体准则,实现会计理念的又一次变革。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中出现"其他综合收益"一词,在利润表中正式增设"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目前关于"其他综合收益"的研究较少,文章主要对其他综合收益会计确认与计量为出发点,对其的国际比较进行阐述,从新视角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6.
新企业会计第30号准则<财务报表列报>规定,企业应当编制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徐丽华 《时代经贸》2007,(5Z):88-89
每股收益既是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也是企业财务报表中利润表的一个计算项目。本文主要介绍企业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同时,对于计算每股收益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作了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怎样维持会计准则的中立性与经济后果之间的平衡,是会计监管机构与研究机构的重要研究方向。自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披露综合收益以来,为了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我国自2009年正式颁布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其他综合收益,这也必然通过其他综合收益的会计信息产生相应的经济后果[1]。  相似文献   

11.
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会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使得传统利润表提供的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信息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纷纷提出改进财务业绩报告的建议,全面收益报告已成为大势所趋。中国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增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全面收益。通过比较全面收益与传统收益的差异及国内外全面收益理念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在中国推行全面收益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孙琳 《经济研究导刊》2014,(36):148-149
2014年1月,财政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将于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就该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进行及其变化进行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引入"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取代"时间性差异",同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暂时性差异进行处理,对计量、列报做出了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自从2007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后,规范了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二条规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解读报表应关注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准则对"其他综合收益"的规定,并对其报表列报内容和方式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提高其透明度,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该准则对散见于各项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有关财务报告列报的规定进行总结,并根据发展变化了的我国经济环境的要求,归纳出对企业财务报告列报的一般性原则要求,对财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在哪些方面产生变化,其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本文将按此为逻辑线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唯一方法。主要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进行比较,指出了它们从制定理念到列报披露六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新修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于2007年1月1日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是以基本准则为指导原则,以存货、固定资产等一般业务准则为主线,兼顾石油、天然气、生物资产等特殊行业中特定业务准则,按照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告等报告准则进行列报,涵盖了企业绝大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形成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能够独立实施和执行的、与国际会计标准趋同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刘梅 《时代经贸》2007,5(2X):148-149
新修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于2007年1月1日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是以基本准则为指导原则,以存货、固定资产等一般业务准则为主线,兼顾石油、天然气、生物资产等特殊行业中特定业务准则,按照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告等报告准则进行列报,涵盖了企业绝大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形成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能够独立实施和执行的、与国际会计标准趋同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