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高明生  李泽广  刘欣 《财经研究》2004,30(12):130-140
通过对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金融结构宏微观变量间存在着相背离的悖论.经典的金融制度结构理论对此悖论的解释是苍白乏力的.在探讨我国金融结构悖论的形成机理时,需要引入"中国特色"变量:融资选择权约束、银行效率、企业成长周期和居民资产组合偏好与内外部约束等因素,从而构建新的逻辑框架来解释这一悖论.  相似文献   

2.
区域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数量分析的基础上,反映了自然资源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且指出了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发展反而落后这一"资源悖论"现象.通过对资源悖论的解释,作者提出资源丰富的地区要想应当充分利用其禀赋优势,必须疏通资源要素向财富现实的转化环节,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社会经济资源,从而进一步消除"资源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三元悖论中的政策选择出发,通过分析开放经济中的一般性政策选择,并结合中国当前面对的挑战——流动性过剩、高通胀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等问题指出,我国最初的政策选择"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自主权"在外贸结汇体制的影响下,已受到了极大挑战,并难以为继,我国最终将选择"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市化悖论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化人口生产方式与社会整体发展不协调,社会角色转换与相应政治权利缺失,国内经济一体化与社会文化排他性,农村社会转型与公共产品供给缺失等."拉美陷阱"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启示作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日益加深,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我国就业水平与奥肯定律发生偏离的验证、就业悖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等方面,对近几年国内学术界探究我国就业悖论问题的文献进行了简要梳理,希望能为我国就业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讨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收人属性问题,不能局限于表面现象,而要透过现象认识企业收入分配关系的本质。为此,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企业收入分配理论来阐释,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认识与结论;如果用西方经济学的要素价值论及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来分析,则必然像刘成碧同志那样欲"走出剥削悖论",却陷入"无剥削悖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变革三次浪潮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本股权化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逻辑和大趋势.如何在实际操作层面解决"两权分离"悖论,不仅是现代公司制度运作和发展的主题,也是中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变革的逻辑起点、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1992年以来,中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变革经历了三次浪潮.目前,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实现人力资本股权化、稚行股权激励计划,已经不是什么"理论"问题而是如何实际"行动"的问题.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变革积极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是未来中国企业必然而明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政经悖论     
真心期待房价早日不再是个问题。痛下决心吧,真正进行一番刮骨疗毒般"治标更治本"的深层体制改革,力促中国经济社会走上良性转型的轨道岁末年初,有关2012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讨论众多。在影响新一年走向的经济变量中,房价涨跌仍是国人的忧中之忧。在此背后,其实隐藏了一个更为让人不敢言说的事实:中国房价问题,已然成为一个矛盾显著的"悖论"。一方面,"搞活"房地产,固然对短期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规模积累有利,却难保不会为长远的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摆脱对房地产的依  相似文献   

9.
朱江水  吴健 《经济师》2007,(10):15-17
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利用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FDI结构性失衡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偏离;二是引资过程的市场弱化对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方向的违背。在并存情况下,这两个问题是此消彼长的,即一个问题的解决又会加深另一个问题的程度,这就导出一个政策调整的"悖论"。文章认为,应当在三段式的协同治理机制下解决这一困境,并提出了具体的阶段设计和目标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翠梅  朱伟松 《经济研究导刊》2007,(8):196-196,F0003
黄宗智在《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一文中,通过列举没有发展的商品化,分散的自然经济与整合的市场,没有公民权利发展的公众领域扩张以及没有自由主义的规范主义法制等悖论现象的存在,指出中国和西方目前的学术研究都存在普遍的规范认识危机,并试图以过密化理论来解释没有发展的商品化这一现象的存在,以说明我们可以以悖论现象的研究为突破口,来解释悖论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从而打破"规范认识"之普遍真理的神话,以实现对现有理论范式的突破.在该文中,他运用微观实证研究--地方史等具体史料的使用和不同朝代或不同地区的比较、综合经济学、法学、史学等学科知识,独辟悖论视角,对目前的理论研究进行批判性反思和独特的图景构想,表达了对中国的近现代化问题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1.
该文首先批判了当前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无伦理论"、"悖论论"、"对立论"、"困境论"、"和合论"等无理责难,认为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现实"镜像"的偏向,应当回归到以一元指导与多元整合、普世性与中国特色以及理论与实践等内在紧张的视域来阅读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道路上来,重构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原动力,开拓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理论空间,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均衡价格定理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核心和基本信念.在经济哲学的视域中,均衡价格定理存在着三个悖论,即经济人理性与非理性的悖论、消费者主权与生产者专制的悖论、竞争与垄断的悖论.经济人理性与非理性的悖论反映出均衡价格定理对经济活动主体的片面认识.消费者主权与生产者专制的悖论暴露出均衡价格理论的折中主义方法难以揭示现实中的经济矛盾.竞争与垄断的悖论则体现出均衡价格理论的机会主义思想特征.均衡价格定理的三个悖论挑战着它的理论完满性和理想性,折射出其理论的庸俗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以来,华为、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屡屡失利,使得中国高端制造业贸易在美受阻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文回顾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渊源,分析了在WTO规则约束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贸易保护与经济衰退的"悖论";引入了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指出了"选票至上"的公共物品供给逻辑是造成中国高端制造业在美国受阻的贸易摩擦症结;认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美国核心产业受到我国前所未有的冲击,决定了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美贸易摩擦和协调成为两国经济关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引入产品质量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及中国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提出以及发展,基于异质性生产率角度研究企业出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并且引入企业产品质量差异来重新研究生产率与企业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可以解释备受关注的中国出口企业所可能存在的"生产率悖论"问题。研究认为,国外市场对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相对较高的要求会使得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但是仅仅使用产出总量而忽视产品质量所计算的生产率却未必得到出口企业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的结论,即可能存在"生产率悖论"。应用中国制造业企业2005-2008年样本检验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发现中国制造业中大部分行业存在"生产率悖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变迁、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实证上通过在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验证了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转型国家规模与效率的悖论问题,进而给出了我国金融结构升级的选择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经验重构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是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该模型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角度分析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得到企业拥有高生产率是保证其出口的重要条件,从而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内销企业的结论。不过,对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却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未必高于内销企业,甚至低于内销企业,即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目前,对于"生产率悖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验分析,并没有提出一个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理论模型。文章从扩展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角度,建立了一个旨在解释"生产率悖论"的数理模型。尽管该模型对"生产率悖论"具有解释作用,但是并没有否定生产率对企业出口的作用。文章进一步使用较新的LP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并运用统计法检验了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大部分行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总之,文章研究认为生产率只是企业出口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也重新构建了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鉴最新文献对服务业发展规律的测度方法,用中国1952—2010年的地区面板数据对我国服务业比重变化的长期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测度,结果认为:宏观国家层面上,我国服务业比重的变化确实有悖于世界经济整体服务化的趋势;但在地区层面上,我国服务业比重与人均GDP的关系基本符合"服务业比重随经济发展不断上升"的普遍规律,所谓经济服务化的"中国悖论"在地区层面上并不存在;对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第一波发展阶段,只有少数地区进入了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导的第二波。文章最后对我国服务业发展规律的成因进行了一般分析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8.
胡凯  吴清 《财经研究》2018,(4):102-115
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为样本,运用能克服样本自选择性的计量方法估计R&D税收激励的专利效应,并以知识生产函数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没有获得R&D税收激励的厂商相比,获得R&D税收激励的厂商并不具有更高的专利产出.从作用机制上看,尽管R&D税收激励产生了显著的额外研发支出效应,但该效应并未直接增加企业的专利产出,中国的R&D税收激励面临类似"欧洲悖论"的困境.仅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下,R&D税收激励引致的额外研发支出能间接增加专利产出,知识产权保护缓解了R&D税收激励政策失灵的风险.前述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未来,为改善我国R&D税收激励的创新效应,走出"欧洲悖论"困境,需要优化R&D税收激励政策设计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功效.  相似文献   

19.
“资源诅咒”的实证分析及破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云 《经济问题》2008,341(1):42-43
自然禀赋与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形成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从中心一外围论、贸易条件恶化论、荷兰病到资源诅咒等也均揭示出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悖论.以此现实问题为背景,深入讨论了资源诅咒的成因及破解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中国经济三十年的发展是飞速的,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心从前些年的"引进来"转移到了"走出去".同时中国企业在这经济繁荣时刻也逐渐发展壮大,跨国并购俨然成为一种新的浪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种种问题,而问题的解决才能增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竞争力和效益.本文旨在阐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问题及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