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1月发布并试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其中“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试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以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中使用的“会计报表审计”,笔者认为使用“会计报表审计”一词不确切,也不正确,应更改为“财务报表审计”,其理由有四:其一,会计报表不等于财务报表,“准则”中所指的“会计报表审计”也只能是财务报表审计,而非“会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是根据日常核算资料定期编制、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主…  相似文献   

2.
“重要性”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关键概念之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应当明确界定什么是重要性原则,审计准则中也要加入“重要性”的定义,这样才能使我国联结会计和审计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不再缺失。但实际上会计中“重要性原则”中的“重要性”一词与审计中所涉及的“重要性”一词有着完全相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1996年1月发布并试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中,“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试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以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等多处都使用了“会计报表审计”一词,笔者认为,“会计报表审计”这一提法不正确,应更改为“财务报表审计”才对.其理由有三:其一,会计报表不等于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根据日常核算资料定期编制、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及附表.而会计报表的范围则要大…  相似文献   

4.
第三章:外勤准则和指南:绩效审计的开始和计划3.1绩效审计过程的步骤正如《审计准则》第3.0.1条规定的:“外勤准则的目的是建立审计师必须遵守的有目的、系统化和协调一致的步骤或行动的标准或全面的体系。”外勤准则规定了审计计划、实施和管理工作的框架(《审计准则》第3.0.2条)。  相似文献   

5.
关于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反向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均科 《四川会计》1997,(12):32-33
关于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反向思考○陕西财经学院冯均科我国1995年底颁布《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后,“独立审计”一词颇为流行。“独立审计”并非中国审计特色,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以研究审计准则而享誉全球的斯坦普和穆尼兹两位教授认为:“职业的独立性是国...  相似文献   

6.
审计机关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概念最早起源于民间审计领域。自1931年美国厄特雷·马尔歇公司案件开始,到1938年的麦可森·罗宾斯公司破产案,再到60-70年代针对八大会计公司的300多起诉讼案,在民间审计领域刮起了一股诉讼浪潮,被世人称作“诉讼爆炸”,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审计风险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民间审计的审计风险有许多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审计查证材料”是1996年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底稿准则》出台后,由原审计工作底稿转变而来的一种过渡材料。它保留了此前审计工作底稿要求被审计单位签署意见并签认的做法,是审计工作底稿没有按《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底稿准则》的要求规范编制的产物。它既不能作为审计工作底稿的组成部分,也不能为审计工作底稿提供证据支持。但笔者了解到,目前仍有部分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使用“审计查证材料”,把“审计查证材料”既作为重要的审计证  相似文献   

8.
论审计判断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审计判断是审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因素,无论是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还是国家审计规范都强调了审计判断的重要性。美国GAO在其2003年修订的审计准则中,把审计职业判断与独立性并列作为一般准则的主要内容,指出:在计划、执行审计和鉴证业务以及报告结果的过程中都要使用、运用审计判断。然而,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了是否了解并正确运用审计判断模式。审计判断模式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判断的标准式样,是审计人员描述审计判断过程或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判断可以遵循的基本范式。从不同的角度看,审计…  相似文献   

9.
试论审计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 ,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 2 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 47号认为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 :“审计风险 ,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一、审计标准的概念与内容审计标准,又叫审计依据,它是审计人员评价被审单位,判断审计事实的是非优劣,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的客观依据、淮绳和尺度。是具体反映对审计客体的要求。这是狭义的审计标准。广义的审计标准,包括审计准则.乃至审计原则。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活动的行为规范。审计原则是审计活动基本指导思想的理论概括,也是审计活动必须遵循的行为指南。同时,审计原则也是制定审计准则的依据。审计准则一般包括审计人员资格要求,即一般准则;审计作业要求,如审计现场工作准则;审计报告要求,即…  相似文献   

11.
一、对被审计单位应执行会计制度类型的审计 即将施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1502号准则,对审计报告最重要的内容一审计意见中有这样表述:“ABC公司财务报表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因此,确定被审计单位(以下简称)财务报表应该按照哪一种会计制度编制,即单位应执行哪一种会计制度,是执行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以下缩写为CPA)首先应审计确认的事项,因为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首先确认会计标准.只有按照认定无误的会计标准实施审计,报表审计业务才具备最起码的前提,审计确认是非曲直时才能有衡量标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独立审计准则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册会计师被卷入民事赔偿诉讼后,多以自己是以独立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执业进行抗辩,独立审计准则在界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时究竟发挥何等作用,其具有怎样的权威性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会计界认为,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循了审计准则,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即具备了审计标准上的“真实性”,即使与实际不符,也无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注册会计师由于过错即未遵循独立审计准则而出具了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报告,则须承会计界和法律界的认识分歧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由此可见,独立审计准则成为判定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标准。其理由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成本的约…  相似文献   

13.
去年,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下发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一次详细地提出了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它要求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该准则还明确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1)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2)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3)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4)审核公司财务信息及其披露;(5)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不久后,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治理准则》对关于审计委员会的部分进行了补充,要求“审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召集人)一名,由独立董事委员担任,负责主持委员会工作”…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有许多,但较具有代表性的一般认为是《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国际审计具体准则》的定义是“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一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1、抽样审计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任何一种审计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指出,“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诸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可见,重要性可视为会计报表中包含的错报、漏报能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全面反映的整体理解的“16界点”。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用《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而要适当地运用重要性原则,首先要正确认识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目前的审计理论中,一般都这样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  相似文献   

16.
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玉梅 《企业导报》2009,(12):119-120
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是很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审计标准的范围大,审计准则的范围小,对审计工作本身有制约性的法律规范、制度条文是审计准则,也可表述为,对审计行为有制约性的行为规范,审计标准是对审计对象进行判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独立审计准则—审计工作底稿》(以下简称《底槁准则》)指出:“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编制或取得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资料”。本文讨论的工作底槁,主要是指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自己所编制的业务类工作底稿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一般规范(一)底槁格式统一。《底稿准则》要求:“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要达到上述各项要求,首先必须设计和使用格式规范统一的审计工作底稿用纸,而不能以信纸、稿纸代替。按《底稿准则》规定,审计工作底稿应包括“…  相似文献   

18.
蔡乾峰 《陕西审计》1996,(C00):34-35
随着各国民间审计准则的相继问世,“无论美国还是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一般标准,都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编写审计报告中具有应有的职业谨慎”。“关注”也好、“谨慎”也好,表述上虽有差异.但基本精神还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要求职业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具有应有的职业关注(或懂慎)已在许多国家的会计师职亚界形成了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19.
一、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实施有效内部审计的保障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执行主管应该有效管理内部审计部门,保证内部审计部门为组织增值。”《具体准则》第五条也规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之一是审计活动能够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增加组织的价值。”内部审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功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完善为组织实现增值服务的本质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有的审计机构以“审计” 命名,如宋代的审计司;有的审计机构则不 是以“审计”命名,如唐代的比部。本文根据 有关史料,将我国历代封建王朝设置的以审 计冠名的审计机构,归纳分述如下。 关于审计一词的沿革 据笔者所知,审计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 时期。三国时期的曹操在《〈孙子〉序》中说:“后百岁余有孙膑,是武之后也,审计重举……”(引自《汉语大词典》上册2133页)。这里的审计一词当解释为“周密谋算”。数百年后,五代时期编撰的《旧唐书》里,亦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