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肖圆 《中国城市经济》2010,(9X):120-120
本文认为,公司所处的行业性质(非成长性和成长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并购的绩效。利用我国2003年沪深两市具有代表性的105家公司并购活动来看,处于非成长性行业的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保持稳步的增长;而处于成长性行业的上市公司并购后绩效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而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本文以 1 999~ 2 0 0 1年发生兼并收购的 84家中国 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以经营现金流量总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和检验上市公司并购后的绩效 ,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和检验影响并购绩效的有关因素。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 ,上市公司并购当年绩效有较大提高 ,随后绩效下降甚至抵消了之前的绩效提高 ,并购没有实质性提高并购公司的经营绩效 ;交易溢价、行业相关性、相对规模、收购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是影响并购绩效的主要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解释并购后主并公司经营绩效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国有上市公司的上市模式、并购类型与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企改制上市的制度根源上考察国有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问题,以199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检验了改制上市模式与并购类型,以及并购类型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上市的公司倾向于进行不同类型的并购,分拆上市的公司倾向于进行改制型并购,而整体上市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投资型并购和行政主导型并购;不同类型的并购进而导致了不同的并购绩效,改制型并购显著提高了公司的经营绩效水平,投资型并购对公司经营绩效的改进产生了正面影响,但绩效改进的持续性不足,行政主导型并购则导致了公司经营绩效的显著、持续下滑。  相似文献   

4.
并购重组对深市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2001年深市发生并购重组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发生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共5年的绩效分别进行评估,并对年度间的绩效变化进行Wilcoxon检验。实证研究表明,收购兼并类上市公司的绩效在并购当年显著改善;股权转让类上市公司绩效总体呈下滑趋势;资产剥离类在并购当年来改善公司绩效;收购公司的绩效比目标公司的好;其他类型的并购重组并未使上市公司绩效发生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李杰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6):108-113
根据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和权衡代理理论,融资压力可以通过资金成本和公司治理两个渠道,解决收购公司的过度支付和过度自信,从而提高并购绩效。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997—2001年216起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按融资压力进行分类检验,结果表明,有融资压力样本的并购绩效优于无融资压力样本;通过设置并购融资压力变量,从负债融资和内部现金流两个角度进行计量检验,结果发现,融资压力与并购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验证融资压力促进并购绩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技术并购模式重构及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2002—2005年的我国上市公司中的93起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在技术并购模式重构的基础上,以主营业务利润率为指标对技术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并购总体上提升了企业绩效,行业巩固型技术并购绩效优于业务开拓型技术并购绩效。  相似文献   

7.
安玉雪 《特区经济》2011,(4):123-124
在我国,对上市公司的并购:一方面,它是政府拯救亏损企业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它也是企业寻求壮大、实现自身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发生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逐年上升,涉及并购的金额达1500亿元左右,平均每起并购案的金额约为2.2亿元人民币。本文运用综合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长短期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长期绩效比较显著,而短期绩效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开启了多元化并购模式.国内外上市公司并购案例研究表明了并购对绩效变化的不确定性.本文根据财务指标比较法和事件研究法两种方法,阐释案例中并购对于上市公司的绩效影响,希望为其他公司并购提供参考,以避免出现盲目跟风,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完全用西方的代理理论去解释转轨经济中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及绩效是缺乏说服力的。基于此,本文选择2007年-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收购、股权收购等扩张性并购事件为样本,从国有产权及政府控制类别这一视角来考察政府干预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因存在不同程度的政府干预而导致并购绩效较差,这一点在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表现尤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金字塔层级能够缓解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因政府干预对并购绩效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在中央政府控制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里没有发现类似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方面着手,选取11个指财务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综合得分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对20052007年发生并购交易的82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评价其并购绩效。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只能够在短期内改善其绩效,增加企业财富;但从长期来看并购行为并没有对其价值产生持久的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多个大股东对并购效率的影响及内部薪酬差距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首先,存在多个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能够在减少并购决策的同时提高并购绩效,实现了更高的并购效率,且多个大股东的监督越有力,并购效率越高;其次,考察内部薪酬差距在多个大股东与并购效率的调节作用,将股东、管理层、员工3个层面结合,结果表明内部薪酬差距抑制了多个大股东对并购效率的积极影响;最后,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多个大股东更能提升并购效率。研究结果不仅从并购效率的角度丰富了多个大股东的经济影响,也对改善股权结构、优化薪酬设计及提高并购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analyzes how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acquired companies in Japan. The sample period includes the era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of Japan promoted a seri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s.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nalysis is implemented to eliminate the endogenous effects of a corporate acquisition. Choosing a control group by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we find that acquisi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s on employment but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labor productivity. For acquisitions by Japanese companies, we also find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ROA bu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obin’s q.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zombie company theory, which indicates that an M&A prolongs the life of an insolvent company. Acquisitions by Japanese companies are in contrast with those by foreign companies, which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ROA.  相似文献   

13.
刘娥平  李泽熙 《南方经济》2020,39(10):37-55
近年来,业绩承诺被广泛运用于定增并购中,其作用主要在于保护投资者和激励标的公司。现有研究中,基于业绩承诺的存在与否、及其部分参数的设定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在理论层面及实证层面得到初步验证,但是这部分研究的出发点不够全面,衡量业绩承诺产生经济影响的真实路径,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文章选取2011年至2019年7月A股上市公司签订了业绩承诺的定增并购事件为样本,基于B-S期权定价模型,测算以期权形式存在的业绩承诺价值,并探讨该价值高低对定增并购价格偏离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业绩承诺价值越大,并购溢价越高,该影响在股份支付的情况下更明显;业绩承诺价值越大,定增折价越低,该影响在非股份支付情况下更明显。文章从新颖而全面的视角衡量了业绩承诺的价值,独特地解释了定增并购价格偏离形成的机理,为定增并购多方设置更合理的交易价格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监管机构完善定增并购交易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还存在着并购规模较小、并购领域集中、并购对象大多生存状况不佳等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存在诸多障碍。洞悉这些障碍,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快速健康发展是决定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全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管人员薪酬、自由现金流量对公司风险承担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目的在于调查2002年至2004年间,中国上市公司之高管人员薪酬与自由现金流量,对于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同时剖析两者之交互效果。此外,在进行公司规模分组后,进一步观测大小公司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实证结果显示提高高管人员薪酬确能有效降低公司风险的承担,且过多的自由现金流量及营运状况不佳的公司,会具有较高的违约风险,但藉由高管人员薪酬的增加,方可降低自由现金流量所产生的负面效果。在公司规模分组方面,上述效果仅发现存在于小规模的公司,大公司均无统计上的显著关联。对此结果,本研究亦推论此差异可归因于大规模公司具有较高的政治成本和高经济景气联动两个原因所引致。  相似文献   

16.
对企业跨国并购浪潮的分析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波及全球的企业跨国并购浪潮的成因、特点进行了分析。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对此 ,我们要认真分析思考 ,为作出正确的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高现金持有与股权收购动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确存在着滥用自由现金流的现象,也就是现金持有量高的公司,会由于存在"自由现金流"而增加股权收购次数,以消化掉本应返还给投资者的资金;代理成本越高的公司,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越严重,这会进一步加剧管理层滥用自由现金流的行为;大规模公司由于自身的某些优势,比小规模公司更有可能进行股权收购活动。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并购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虽然是使企业短期内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但从国内外大量的并购数据来看,成功的并购案例很少。因为在并购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风险因素,而企业并购风险存在于企业并购的整个过程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并购的失败。本文将并购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流程,从而将风险分散化,具体化,使并购过程规范化。进而提出了并购流程分析的方法,对并购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段分析,从而提高并购的成功率。本文着重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对并购整个过程的风险进行相关分析,总结出了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量风险因素,即使对于不同的企业,也可以从并购的各个流程中找到适合自身的风险因素,从而加以分析与控制。  相似文献   

19.
李献刚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1):129-130
定向增发为什么一度备受上市公司的关注?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的动因是什么?文章从上市公司资产增值、减少关联交易、公司控制权、管理成本、企业并购等五个方面给与详细分析,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寻求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