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息化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推进涉农信息进村入户已经成为能否发挥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作用的关键.农村信息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息化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推进涉农信息进村入户已经成为能否发挥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作用的关键。农村信息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息化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推进涉农信息进村入户已经成为能否发挥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作用的关键。农村信息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之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并将其列为“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大方略之首。今年年初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推进农村信息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又重点指出,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河北省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农业信息化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河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时期,面临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任务,积极推进以农业、农村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和农民中的广泛应用,对推进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而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即农业、农民、农村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针对现实国情,必须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县域经济转变,把发展、壮大新型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力发展农村科技信息产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探讨更好的平台服务模式,拓展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功能,是创新平台机制、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闭幂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将为未来的农村改革确立方向.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值此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需要我们党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再认识.曾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从根本上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要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农民增收、农民权益问题.这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政治性的历史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好"三农"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农业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全省农民科技水平,实现河南省"两大跨越"、推动"两大建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息化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北京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解决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繁荣农村经济和村民生活,探索一条如何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三农"问题的道路,在科技部、市科委、市计委和市农委等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起,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顺义区吴雄寺村建立了农村信息化示范村,期间得到了顺义区农科所、顺义区大孙各庄镇政府、吴雄寺村的大力协助.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央连续四年把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作为一号文件下发,这再次表明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乡桥》2007,(1):50-51
解决好"三农"问题仍是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当前,在"三农"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农业基础依然脆弱,抗灾能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形式主义,损害农民利益;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就无法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就会引发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将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传递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切实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农业标准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技术指导,对于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增强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村社会转型和农民观念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上半年"三农"工作的主要特点2007年上半年,我州各地认真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这一主题,结合实际,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了全州农业农村工作持续快速发展。上半年,农业增加值完成3.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2.9%,农牧民人均现金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日趋明显.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重要的结合点,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载体,是"三农"工作的物质载体,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基地.  相似文献   

17.
锦涛总书记指出:"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途径,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一定要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全局性、方向性的工作来抓。"深刻领会这一指示精神,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以此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8.
<正>加农民收入是重点。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作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一条重要举措,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就自然而然地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这是对以往我们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政策方针的全面升华,是对农民全面发展和农村事业全面进步的新要求.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符合河北省情,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发表,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三年制定的推动"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必将对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客观评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下简称"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找出"三农"问题的差距,评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对制定相关政策、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