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香港作为我国本土的国际化金融中心,已经成为我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目前我国国内股票市场正在进行全流通改革,IPO暂停也已有一年多,此时分析我国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的案例剖析,说明我国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优势、途径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省委、省政府将民营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三大亮点”之一大力发展,使民营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来说,上市融资无疑是一条解决资金短缺,提高自身发展生存能力的极佳途径。目前沪深主板证券市场上市门槛太高,大批企业排队等候,民管企业难以如愿;国家专为中小高科技企业设置的创业板迟迟不能推出。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有一些民营企业寻求海外上市融资。本就我省民营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融资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据估计,2005年将会有超过100家企业申请到香港上市,其中房地产开发商不在少数。■据悉,今年在A股上市几乎不可能。国内地产企业海外融资存在不少障碍。  相似文献   

4.
从香港上市服务中心获悉,7月份以来,上海嘉宝实业等内地近80家从事石化、钢铁、煤炭、电力及房地产等行业为主的大中型重点企业,纷纷赴香港参加香港上市及融资国际推介会,超过80%的企业现已找到香港或海外的投资机构作为上市的咨询伙伴,9月初,江苏省宣布,推动省内民营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或步入上市融资轨道。  相似文献   

5.
伴随“走出去”程度的加深,中国跨国企业的东道国风险敞口越来越大,这将如何影响跨国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海外子公司的国家分布,利用国际国家风险指数(ICRG),刻画中国上市跨国企业的东道国风险暴露及其对公司债券发行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道国风险上升将显著提高中国上市跨国企业发行债券时的信用利差,表明企业付出了更多融资成本以补偿债券投资者对企业海外业务高风险的担忧。从风险分拆来看,东道国政治、经济和金融风险上升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显著提高信用利差。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具有国有背景、海外经营经验丰富以及东道国与中国关系越“近”,越有助于调节东道国风险对债券发行利差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自1993年青岛啤酒海外成功上市后,短短13年间,内地公司在海外上市的总量已经突破了350家,其中仅今年上半年就有40家企业成功赴海外上市,募集资金高达138亿美元。与此同时,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多伦多乃至东京、韩国等全球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也开始频频造访中国,对内地企业伸出橄榄枝。其实最近几年,在各大城市举办的“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咨询洽谈活动”及“全球金融与投资展”等活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海外证券交易所竞相比拼、游说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大舞台。而随着7月15…  相似文献   

7.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和融资金额逐年递增。快速发展的内在冲动和巨额融资能力使更多的企业想走出去。但同时却有很多已在海外上市的企业选择了退市。2006年8月,大众食品因无法融得预期资金,从香港联交所退市;2007年7月,首创中国企业海外借壳上市模式的华晨汽车从纽交所退市;2007年9月,TOM在线正式从香港创业扳退市,后又撤离纳斯达克市场;  相似文献   

8.
海外上市淘金,一直是内地民营企业的一个美丽梦想。近年来内地企业到海外上市集资已成为趋势,其中除遵循正常申请上市外,也有不少通过收购合并手段从而取得上市地位的案例,这些上市公司控制性股权的收购者大部分是迅速成长中的民营企业。时下,香港已经成为内地企业海外集资的首选之地。而近几年也有不少内地民营企业成功来港买“壳”上市,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专为民企老总牵线搭桥的“金融红娘”。刘梦雄便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27年的金融经验,使其对海外特别是香港证券市场和内地民营企业有着深刻的认识。 然而,买壳上市真的就是企…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外上市,是指国内企业利用自己的名义向境外投资人发行证券进行融资,并且该证券在境外公开的证券交易场所流通转让。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交流与创新推动了经济金融开放程度的迅速提高,为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在国际证券市场的上市不仅为企业的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而且促进了企业按照国际市场规则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有200多家企业走出去,在香港、纽约、伦敦等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融资总额达上千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向中国.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是必然的趋势。而对中国经济增长有重大贡献的民营企业,由于国内资金的“瓶颈”制约.为寻求自身的发展纷纷走向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因此.研究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发展规律和相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路径依赖理论的视角出发.研究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路径依赖,指导和规范民营企业海外上市。  相似文献   

11.
1993年7月1S日青岛啤洒挂牌香港H股,拉开了我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帷幕。近年来,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内地公司(尤其是中小企业)海外上市活动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从亚洲金融危机前香港市场发行的高峰,到中国概念股在美国纳斯达克(NASDAQ)上市受到的追捧,到如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大型国企的海外上市热潮,以及民营中小企业在新加坡、伦敦、东京等地上市的探索,海外上市己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王伟  丁焕强 《价值工程》2007,26(4):120-122
伴随着中国企业自身经营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不断提升,一部分企业走出国门,是大势所趋。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是:以需求为导向选择目标市场、与海外华商合作共赢、采取“渐进式推进”战略进入海外市场、直接海外上市融资、采用利基战略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3.
不败三难关     
面对中国 A 股市场这趟门槛很高,而车次、座位又太少的资本列车,有很多的企业只能像倚门而望的怨妇,中小型民企甚至连趴窗户窥视的心思都不敢有。但在今年10月,美国纳斯达克、新加坡证交所、伦敦证交所、多伦多证交所、澳大利亚证交所及香港联交所等一干交易所齐聚深圳,向盼望海外融资的中国企业大展诱人身段,猛抛迷人秋波,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国际资本市场的大门已然洞开。于是,许多有心的企业思考命题迅即变成:前方的路太凄迷,谁人为我指航程?这类人专业的称呼是上市保荐人,或称投资银行。在上市过程演绎的大片中,外人根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但“戏”的好坏几乎离不开他们,称其为上市大片的“制片人”颇为贴切。随着中国企业到海外市场融资的“春心”大动,他们将成为越来越活跃的一个神秘的群体。为此本刊天下工作室精心谋划,费尽周章,“挖”出一直在各种海外融资“大案”、“要案”中深藏不露的高手,引爆海外融资上市路上的隐情与门道……  相似文献   

14.
企业融资将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和优化公司治理,资本市场公开上市融资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具有债务融资、私募融资等不可比拟的优势,给企业带来有形的、无形的多重收益。尽管有诸如财务、税务等方面的接轨和规范问题,但中国民企海外上市的发展速度仍相当迅速,香港因有地利之便和市场成熟的优势,而成为内地民企海外上市的首选。2003年国际资本入港淘金H股,引发了1997年以来久违的颇为壮观的上涨行情,与H股市场表现有着密切联系的同期H股新股IPO发行也遇上了认购热潮,11-12月多家H股公司集中上市,连续获得巨量超额认…  相似文献   

15.
海外上市,是饱受融资之苦的中国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梦想中的“通天之梯”。然而,今年7月开始执行的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却是对这一梦想的重创。严苛的财务条例之下,陈天桥、江南春们的“纳市传奇”越来越难以复制。就在一些中国企业苦苦寻找走出融资峡谷的新通道时.年轻的欧洲证券交易所开始频频抛出橄榄枝,“到欧洲上市去”也因此成为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从1993年青岛啤酒挂牌香港开始,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已经走过了整整13年的历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融入国际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海外上市正风起云涌,方兴未艾.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海外上市既是一种融资行为,也是一个了解市场规则并融入国际标准的过程,企业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规则,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联动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股是指注册地在中国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股票.1993年,青岛啤酒率先在香港上市,开创了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先河,截至2006年7月底共有210家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筹资额达到5598亿港元,总市值为41450亿港元,其中31家公司同时在内地发行上市了A股(简称A+H股).H股已经成为香港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内地企业海外融资和香港证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交通银行(3228HK)和建设银行(0939HK)(以下简称两行)先后在香港顺利首发,在中国金融改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海外上市被认为是国有银行改革的“三步曲”,财务重组卸下了商业银行身上的历史性和政策性包袱。引进战略投资者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机制。海外上市则把商业银行推向了国际市场。但在战略投资者引进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信息广场     
李荣融:不会让国有股全部上市流通,外管局:企业海外上市所融资金可留在境外,商务部:连锁企业当心“火烧连营”,刘明康:将扩大小企业融资供给,国家统计局:让CPI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投资者认知假说,使用2007—201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投资者认知水平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融资约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投资者认知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融资约束在投资者认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相较于国有上市企业,非国有上市企业投资者认知水平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更强;进一步分析得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会对认知水平促进创新的效应产生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拓展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合理引导投资者、构建信息透明的融资环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