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杰 《上海企业》2006,(9):24-25
今年9月,迎来了《上海企业》25周年的刊庆.一时间,收到了兄弟媒体、作者和读者及各方朋友的不少贺函和贺词,情浓意深.此情此景,对于我——1989年进入编辑部,伴随《上海企业》十几年的一位编辑说来,不免感慨万分,"心潮逐浪高".对于《上海企业》怀有的那份特殊的感情,犹如骑手对良驹、射手对良弓的偏爱.多少年来,我为她洒过汗水,为她熬过夜,为她有过兴奋,为她有过愁苦,换来了她对企业、对社会、对改革、对发展的服务、推进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上海企业》2011,(9):55-57
探究《上海企业》30年的发展轨迹,改革大潮似乎仍然扑面而来。《上海企业》和着改革的节律,与企业息息相关,与政府紧密联系,与科合作频繁,成为企业的真正的参谋和智囊。要改革的重要时期和重大环节,《上海企业》总能"春江水暖我先知",起到媒体特殊的作用。这里为了回味《上海企业》在80年代改革初期的作用影响,特再次发表3篇当时较有影响的文章,以窥改革初期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欣闻《上海企业》创刊30周年。作为这本期刊的忠实读者,在衷心祝贺她"三十而立"大喜的同时,对她走过的并不平坦的茁壮成长之路作一回顾,并略加评点,对于《上海企业》今后的更好发展,对于媒体同行从中找到借鉴,受到策励,或许不无好处。有道是,"十年辛苦不寻常"。三个"不寻常"则更难能可贵。《上海企业》创刊于1 981年,是经国家经委和上海市委领导倡议而创办起来的。当时她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及时总结、交流上海广大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创刊五周年时,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黄菊在贺辞中给予充分肯定:"在编辑部同志的努力下,  相似文献   

4.
二十五年前的那个金秋,几个先驱者紧和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前奏,紧踏着中国企业最为发达的这方土地,几番运筹后,《上海企业》应运而生。从此,《上海企业》与上海,《上海企业》与上海企业,《上海企业》与上海企业的精英,踏上了同呼吸、同心声,共探求、共生长的发展历程。人们注视到:一路走来,《上海企业》既无硕大支撑,又无异光流彩;既无一鸣惊人,也无天量受众。然而,她,一路走来,一以贯之。她,一以贯之——《上海企业》作为一种由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有机结合的文化产品,其精神产品的本质属性构成了她的基本属性,社会效益作为第一追求的基本理…  相似文献   

5.
杨杰 《上海企业》2011,(9):50-51
星转斗移,寒暑交替,蓦然间,《上海企业》已届而立之年。耳闻同仁熟友的贺词热语,眼看那一摞摞的《上海企业》,瞻前顾后,几多欣慰,几许虚怵。欣慰者,30年前,几位前驱,历经艰辛创办的杂志,既助推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又经受着改革的历炼和检验,得到了健康的延续和发展。30年来,《上海企业》与改革同步与企业共发展,始终恪守天责,为企业服务,与企业同呼吸共心声。  相似文献   

6.
昨日,《国有资产管理》杂志王红玲编辑将《历程·进程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回顾与前瞻》的约稿函交到我手中时恰逢周五的下午。我国改革开放30年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0年之际,《国有资产管理》和《上海国资》杂志联手举办历程·进程——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回顾与前瞻大型征文活动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也勾起了我对从事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工作15年以来的澎湃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财务与会计》将由月刊改为全彩半月刊,同时创办学术刊物《财务研究》。闻佳讯,喜开颜。与《财务与会计》相识是1989年秋天。我参加工作被分配到一家工厂的财务处。当年财务处征订的专业期刊有《财务与会计》、《上海会计》等。作为从企业管理专业转行的我,对《财务与会计》中的专业文章刚开始只能看懂一小部分,渐渐地,能看懂的文章在增加。特别是会计制度改革、推行新税制和企业会计准则,我从《财务与会计》中汲取了不少  相似文献   

8.
对《企业文明》杂志,我始终怀有一种十分特殊的感情。说来也是有幸和有缘,我从事政工工作的时间与《企业文明》杂志正好同岁,都是十年了!而且我从踏上政工岗位那天起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一直伴我成长,助我进步,成为我生活空间的一部分。1995年,对《企业文明》和我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企业文明》(原《政工研究》)十年更上新台阶,而我的工作和生活也从此翻开了新的  相似文献   

9.
《上海企业》编辑部:值此贵刊创刊25周年喜庆之际,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杂志社谨致以热烈的祝贺。《上海企业》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25年来,贵刊矢志于宣传、导引和推动上海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上海经济的发展,风雨征程,与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此凉热”,息息相关,可谓是上海乃至我国企业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上海企业》以其鲜明的宗旨、准确的定位、独特的理念、新奇的视角、崇高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不趋利、不媚俗、唯质量是求的办刊风格,获得了企业界、理论界的认…  相似文献   

10.
十五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指出,结合国有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方式,对一部分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由于负债过重而陷于困境的重点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解决企业负债过高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已经先后有八家企业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股权协议,这八家企业是:北京水泥厂、上海焦化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下属梅山(集团)公司、江西贵溪化肥厂、山东泰安复合材料厂、山东华玉石膏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录集团公司和一家纺织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会计报     
正为会计人说话让会计人说话说会计人的话2008年7月,全国唯一一份由财政部直接指导的财会专业报纸一一《中国会计报》诞生。从创刊之日起,她就立志成为中国财会界最好的媒体。创刊4年来,她作为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其200期精心筹划的版面记录了会计人走过的坚实轨迹、留下的点点滴滴,亲历了财会行业改革、发展、进步的一个个历史瞬间……她独具权威视角,是一份中国财会界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从企业会计准则落地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到通用技术分类标准实施……她以追逐财会领域的重大新闻为使命,倾力传播财会政策、反映财会改革、传递会计心声。她秉承专业理念,是一份"为会计人说话、让会计人说话、说会计人的话"的最专业的报纸。从一线会计人关心的《实务热点》《考试频道》《充电课堂》,到财务管理者热衷的《CFO世界》《上市公司》《领先视野》……她以专业眼光、专业视角、专业表达,提高会计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全国贯彻落实《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交流观摩会在上海召开,为上海企业和质量工作者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对上海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上海企业追求卓越有极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我代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质量协会,对中质协、兄弟省市质协和国内有关知名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上海质量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3.
良师益友     
我和《企业文明》始终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十年来,她一直伴随着我,和我息息相通,指导着我的工作学习,成为我的良师益友。说她和我有特殊感情是因为我和《企业文明》有缘份。1988年8月,我受当时《机械政工研究》江明友、李祖荣二位总编的委托,代表刊物编辑部前往长春参加全国政研刊物首次期刊会。为了不  相似文献   

14.
面对海量媒体,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理性读者,也是一位悄 无声息的写作者。说实在的,追忆起来,我对中国企业和企业文 化的辨别认识,最早是出于对《企业文明》杂志的美好印象和深 厚感情。自我1992年毕业谋业,这十多年来,凭心而论,我接 触到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类刊物并不在少数,而优秀的、令我 难以忘怀的刊物则是少之又少,而《企业文明》,就是这样的刊 物。在对《企业文明》的阅识中,在与编辑交流中,这些年来, 我逐渐体会到了《企业文明》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成熟, 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进步提高,对于企业员工精神文化导向,都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企业文化》2005,(3):78-78
金言玉语 阅完2005年1月号(总第177期)《中外企业文化》,感到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较大变化。新增设的“国企转型与企业文化构建”征文活动,体现了与时俱进;目录的英汉对照,显出了“中外”特色;文章中的《企业诚信与经济效益》、《企业诚信经营的战略与策略》、《上海中凯集团“诚信”案例》,三篇成为一体,既有专家个人观点,又有专业公司的调研分析,既有问题剖析,又有对策措施,还有案例佐证,三篇内容互补,相得益彰。特别是文中所配漫画《诚信是金》,个人感觉有画龙点睛之感。在接触《中外企业文化》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觉得《发展的福田孕育了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揭示:思想解放,是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引擎。新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全面而深刻的改革。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变化,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实现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继1978年和1991年我国两次大的思想解放,当今,我们更需要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以推动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为之,由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和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主办,上海教育电视台"世纪讲坛"栏目和《上海企业》杂志承办,我们请我国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先生在"世纪讲坛"作了《以思想新解放促进经济社会新发展》的演讲。参加听讲的对象来自社会各界,其中有上海企联的领导和员工、上海经委系统直属单位的领导、上海企业的高管、上海新闻界人士、上海高校的师生等。周瑞金先生的演讲非常深刻,极富震撼力,打动了听众的心扉。为籍此演讲以推动当前的思想解放,本刊特辟专栏,分两期刊出周瑞金先生的演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上海企业》2011,(10):10-11
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上海企业》编辑部: 值此《上海企业》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表示热烈祝贺,并向企业家们和全体工作人员致以亲切问候!三十年来,《上海企业》坚持推广现代管理理论,介绍企业创新实践经验,反映上海企业改革创新的变化,成为企业管理实践与理论重要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8.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伴随着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脚步,《中国工商管理研究》走过了20年的难忘历程。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我与《中国工商管理研究》一路同行,亲眼目睹她由破土而出的柔弱嫩芽.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见证了她在研究工商理论、促进学术交流、指导执法实践、服务科学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从部队转业到企业已经十年了,从我到企业的第一年起,就与《企业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来,她给我启迪,增我知识,教我工作,促我奋发。我订阅的《企业文明》杂志完好地堆放在案头,并随时翻阅。她是我的良师益友。就拿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吧,我在部队是搞政工的,到企业后,我自认为凭我十多年经验,做思想政治工作不敢说是内行,也是轻车熟路。但事实却出我所料,我在困惑中阅读了《企业文明》有关文章,从中得到启示。原来,不是  相似文献   

20.
杂志社把最近一次“企业家月度沙龙”开到上海,在准备上虽然没下多少额外的功夫,额外的收获却不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发现上海的政企关系有很大的自己的特点。 沙龙尚未开始,全国著名企业家、上海光明乳业集团总裁王佳芬就对我说:这次活动没有真正进入上海企业家的主流。我问为什么,她说你看宝钢、上汽等那么多大企业的领导人都没来,这能算进入了主流吗?听了这话,我当时只是觉得这位大姐很直率,对她的观点我并未在心底里表示赞同。因为《中国企业家》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