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经济研究》2005,(9):37-39
县域经济在我市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2004年,我市8个县实现生产总值204.2亿元,占全市的68.1%;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5.0亿元,占全市的51.2%;总人口315.9万人,占全市的87.4%。承德经济欠发达,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县域经济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盘锦市辖盘山、大洼两县.两县土地总面积占全市的94%,人口占全市的53.8%,而两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只占全市的26.6%。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是破解盘锦长远发展难题的重要战略部署。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就应该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针贯穿于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河北经济研究》2005,(9):27-28
2004年,保定市22个县(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48.4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4.96亿元,分别占全市的76.46%和51.35%。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县域经济对经济全局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发展县域经济,既是每个县(市)自身的核心任务,也是做好全市工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现有49个县(市),县域行政土地面积占全省的69-6%,人口476.21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9.2%。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活则全省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陕西省县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8年,陕西省83个县(市)常住人口占全省的64.1%,实现GDP占全省51.2%,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县均实现GDP42.25亿元,较上年增加9.84亿元,人均GDP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79.8%,较上年增加3.1个百分点。83个县(市)平均实现财政总收入4.88亿元,较上年增加1.2亿元,增长33.3%。工业化进程继续加快,83个县(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6.4%,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比重达到70%以上的有15个县(市),较上年增加4个。  相似文献   

6.
县域农村经济作为全省国民经济的基础成分,对于促进全省经济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全省所辖138个县(市),单位个数占全省173个县(市,区)的79.8%,乡镇个数占全省 1973个乡镇的94.1%,乡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6.8%,辖区面积占全省的96.6%,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71.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空入,我省县域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对全省经济的支撑力大大增强,但在支撑力增强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采取措施。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唐旭 《广西经济》2004,(10):28-29
截止2003年底,全区共有109个县(市、区),其中县级市7个,市辖区33个。由于有的市辖区没有要求进行GDP核算,无法取得相关资料,本文的县域是指89个县(市、区)。2003年县域土地面积23.0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97.5%,县域年末人口4389万人,占全区的90.4%.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发展对内蒙古经济发展贡献非常突出,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的板块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慢显然将直接影响到全区整体经济的发展。内蒙古有101个旗县(区),其中,旗、县及县级市80个。截至2012年底,80个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大约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9%;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64%;旗县地方财政收入首次全部超过亿元,超过20亿元的旗县达到33个。  相似文献   

9.
壮大县域经济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全国而言,2003年末全国县域国土面积9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94%,县域人口9.4亿人,占全国71%。全国县域GDP6.45万亿元。占全国55.2%。从我区来看,县域面积占全区的98.9%,人口占82.2%,GDP占64%,地方财政收入占36%。与全国比较。我区县域平均人口为21.9万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8.1%,居第28位。平均GDP11.3亿元,是全国的43.1%。是进入百强县平均水平的6.9%,居第22位。平均地方财政收入0.54亿元.是全国的52.9%,居第24位,由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中心组织的前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要统筹内蒙古牧区县域城乡均衡发展需要解决几个问题:如转变观念、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问题;加快推进我区牧区县域"三化"进程问题;发展内蒙牧区县域社会事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上郡秦故塞以北诸县是汉武帝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上郡秦故塞以北可考者为6县,1县不确定。以6县计共开垦土地约90-100万亩;若以7县计则为100—110左右。占《汉书》卷29《地理志》所记全部耕地82705.36万亩的0.1—0.2%。6—7个县共有人口9—10万人左右。占《地理志》所记西汉全部人口6200万的0.15%;占上郡66.8万人口的1/6弱。其规模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2.
要统筹内蒙古牧区县域城乡均衡发展需要解决几个问题:如转变观念、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问题;加快推进我区牧区县域“三化”进程问题;发展内蒙牧区县域社会事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数为12.4万个.比2004年减少9811个。县域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机构的网点数为2.6万个.比2004年减少6743个。2007年末.农村信用社县域网点数为5.2万个.分别比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减少9087个、4351个和487个。由于县域金融机构网点的减少.县域经济获得的金融服务力度不足。截至2007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县域经济缺少资金的现象更加普遍.贷款难、融资难越来越成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我区县域经济的缺陷和障碍(一)县域经济的缺陷第一产业增加值大于第二产业的旗县2001年还有半数以上,到2011年只有8%;2001年农村牧区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6.5%,到2011年下降为43.4%,年均减少1.3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内蒙古的城镇化速度略快于全国水平。但是,内蒙古大中城市发展快于小城镇、能源富县快于农牧业旗县,一些农牧业基础比较好的旗县城镇化速度反而迟缓。2002年县域经济总量前16位的旗县,以农牧业经济为主的有半数,排在后16位的九成是农业旗县;  相似文献   

15.
一、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较早发展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地区之一。截至2009年10月,全盟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为465个(其中牧民专业合作组织293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2个)。其中比较规范的有260家、占总数的56%。辐射带动4.28万户,占全盟农牧户的36%。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整体实力壮大,竞争力增强,形成了强县率先发展、中间县加速崛起、欠发达县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2005年,县域行政区域总土地面积14.9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95.1%;年末人口总数8230万人,占89%;实现生产总值14650.1亿元,占79.3%,县域地方财政收入501.52亿元,占46.8%;  相似文献   

17.
从张家口看,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镇域经济弱、工业经济小、民营经济少、特色经济慢,2004年县域人均生产总值只有5215元,不足市域人均额的60%。因此,尽管我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逐年增强,但在发展中落后的局面还没有大的改观。据有关资料,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水平排名后30位中张家口市约占三分之一,全市13个县中有11个县仍为国家级扶贫重点县,2003年,13个县生产总值和一般预算收入的总和均不足全省的4%j县域经济已成为制约张家口市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18.
牛华  李强 《北方经济》2015,(7):75-77
内蒙古地区共有101个县,其中21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内蒙古自治区现有乡镇苏木641个,文化站848个,嘎查村12215个,农村牧区人口约136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9.1%。全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是完善的关键层面。  相似文献   

19.
(一) 牧区八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及其展望一、畜牧业基本情况畜牧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全省总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牧区面积占96%。在省辖6个自治州、一个专区、一个市的43个县、市、区中,牧业和半农半牧县(市)26个,牧业乡159个。  相似文献   

20.
铜鼓县是—个以林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国土面积154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0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7.9%耕地面积15.77万亩,只占国土面积的6.79%。全县总人口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9%。全县6镇3乡4个国有林场103个行政村。作为中部欠发达的山区小县,如何利用自身的生态优势,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一直困扰着当地政府,近几年来,该县从本地实际出发,立足自身优势,提出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发展战略,全面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在实践中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