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根据已有评价体系思想,选取人均GDP,森林覆盖率等数据,首次运用切尔诺夫脸谱图在地图上直观表现中国各省国民幸福状况,并运用因子分析计算出各省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NHI)。从代表各省幸福状况脸谱图的"表情"差异,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国民幸福程度呈现不平衡分布,东部较中、西部呈现明显优势。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因子、环境因子、教育因子和社会因子是影响中国国民幸福程度的四大方面,进而由因子得分计算出中国31个省份幸福指数。通过对人均GDP及国民幸福指数的比较发现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人们所感到的幸福程度就相对越高。因此,发展经济仍是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是国民幸福快乐的客观物质条件,国民幸福快乐既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又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经济发展与国民幸福快乐的互动关系对于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调整政府公共政策、改进政绩评价方法手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绿色国民核算体系的演化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国民核算体系是建立在早期的经济福利测度、可持续发展福利指数、真实发展指数和真实储蓄的基础之上,在联合国的主持下,最终演化为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从SEEA1993,经SEEA2000,逐步发展到SEEA2003。虽然SEEA的核心指标绿色GDP颇受争议,但我们依然可以认为,它是绿色国民核算体系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985—2010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利用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等计量方法,在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得到逐步改善的背景下,对中国经济转型期犯罪率持续攀升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必然增加犯罪率,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城市贫困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对犯罪率的上升有助推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的扩大对于犯罪率的下降有积极作用;同时,因果性检验证实国民幸福水平与犯罪率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企业,它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我们称之为资本。世界银行在2000年首次提出,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企业,它的发展依靠三大资本,即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其认为这三大资本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企业的经济增长,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民福利。为此,其提出经济增长要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也就是说,从原来主要通过物质资本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转向充分利用人力资本、保护自然资本,使得经济的增长更具可持续性同时实现国民福利最大化。我们对此做了改进,增加了两大资本:一个是“国际资本”。  相似文献   

6.
以储蓄为变量,借助于代际交叠模型,全面分析了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测算出我国理论国民储蓄率的取值范围,这一理论与根据现实求得的国民储蓄率比较,指出在我国需求约束型经济奈件下国民储蓄率明显偏高,做实个人账户的选择并非万全之举。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劳动力市场与国民福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阿洛格斯科夫(George Alogoskoufis)关于开放经济下生产性实际工资和消费性实际工资存在差异的思想,构建了开放经济下劳动力市场均衡模型,讨论了劳动力市场名义均衡工资的确定,比较了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下国民福利的差异,分析了存在国际贸易情况下国民福利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扩大低价商品进口规模、提高出口商品价格水平是扩大就业规模、增加国民福利重要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有优势,但均需要创新发展,政治经济学创新需要实现从体系创新到范式创新的转变。“国民幸福论”的提出有着丰厚的经济学思想渊源,也必将助推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发展。中国学者对政治经济学创新的话语权较大,应该首先考虑用“国民幸福论”助推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创新。“国民幸福”是有较大理论创新空间和对新问题解释力的概念,符合市场与政府力量相结合的学术架构要求,可以开拓出历史阶段分析、数学分析、社会调查样本分析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论创新空间;中国特色的“国民幸福论”遵循政治家与理论界共同创新的路径,必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黎明 《现代经济》2009,8(3):114-115,119
对于环境问题,现行的国民账户体系是要负一定责任的。这是由于现行国民账户在环境方面的缺陷造成的。建立绿色的国民账户体系是必要和必然的。那么具体来说现行的国民账户体系在环境方面的缺陷有哪些,建立绿色国民账户的方法是怎样的,绿色国民账户将会给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经过30年改革开放发展积累,中国的经济社会成就举世瞩目,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由生存型、生产型向发展型、消费型社会转轨过渡的矛盾和挑战。当前,制订和实施《国民休闲纲要》,推动国民休闲健康快速发展,是一项调节财富分配、培育先进文化、缓解社会矛盾、提升全民幸福感的幸福和谐工程,是一项多层次、成规模、多样化增加社会就业的就业民生工程,是一项促进居民最终消费、带动服务业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经济结构的经济优化工程,是一项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和公民道德、文化修养的人力资本工程,是一项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益、提高国家和国民美誉度的国家形象工程,对于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发展和优化国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和平稳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与绿色国民账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绿色的国民账户体系是必要和必然的。那么具体来说现行的国民账户体系在环境方面的缺陷有哪些,建立绿色国民账户的方法是怎样的,绿色国民账户将会对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是本讨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的洪流开创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道路:无聊经济.无聊经济逐渐成为各类人群摆脱压力、打发时间,发泄情感的不二选择.本文首先对无聊经济的概念做了定义,即无聊经济分为被动无聊经济和主动无聊经济.然后以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并保证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为目标,提出了将无聊经济"有聊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因素中,投资对GDP的贡献率长期高于消费贡献率。伴随着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投资规模的扩大,对区域经济影响层次、影响范围也逐渐扩大,在产业空间布局、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地方财政收支等方面带来了多重影响。对这些影响进行分析评价,是区域经济学理论和实践面临的新课题。然而,迄今关于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甚少。亟需进行研究和规范。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为大型水电项目进行区域经济评价的实践,提出重大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并阐述了区域经济影响评价与国民经济效益评价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意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幸福指数的内涵、意义、指标体系进行简单探讨,以引起广大的学者、专家能更多地关注马克思主义幸福指数的研究,从而促进我国国民幸福指数的建立与提升,加快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西方主流经济增长理论在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显然没有像指导发达国家那样成功,中等收入国家普遍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典型中等收入国家在经济腾飞阶段依靠外部注入快速实现了工业化,但由于未能培育出具备自生能力的国民企业体系和成熟的本土资本市场,其经济体构造先天性存在缺陷,进而使其国民经济循环存在三种经济漏出,即国际漏出、政府漏出和寡头(分利集团)漏出,而无论是外部注入和还是内部注入的作用都被这三种经济漏出抵消了,并导致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所提供的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失效。堵塞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循环漏洞的关键是培育健康的国民企业和建设维护本土资本市场,进而构造健全的经济体。从长远角度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协调发展,流体力学和国民经济循环的“注入—漏出”机制也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在评析幸福与经济发展关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的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低估了经济发展中的幸福含量,二是没有建立相应的经济学框架来解释经济发展与幸福增长的非同步性。于是,在对幸福进行界定和阐释的基础上,基于经济发展史的维度,具体分析了持续的经济增长现象本身所蕴含的幸福含量,并得出持续增加的GDP中的幸福含量被低估的结论。既然GDP中的幸福含量并不低,那么肯定是有原因导致了经济增长与幸福增长的不同步,应该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负外部性增加超过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幸福含量的增加。在拓展外部性概念的基础上,既建构了分析幸福不等于GDP的经济学框架,也具体分析了影响幸福的诸因素并建立了幸福函数。  相似文献   

17.
幸福指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构建出一个合理、科学的指标体系非常重要。结合相关理论对城镇居民幸福指数进行研究,以调查问卷和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出幸福指数的4个层面,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为基础建立幸福指数的客观指标评价体系,以真实反映出人民生活幸福的高低,以利于政府制定提高居民幸福水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角度讲,梁启超一生精力都贡献在了民主宪政、关怀人民疾苦及民众思想的启蒙和改造上。伴随其政治主张的改变,梁启超对于国民的态度也在历史事件的变迁中发生着变化,从民权、民智的启蒙到”新民”思想的形成,再到辛亥革命前的动员民众请愿开国会,再到任职官位时的批判国民,最后到晚年的国民运动思想。他对于广大民众的关怀和教育一刻都没有停歇。  相似文献   

19.
流通中现金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即经济学中的M0,而非等同于货币。一般而言,一国的货币需求量与本国国民收入尤其是人均国民收入成正比。美国的国民收入尤其是人均收入是中国的10倍以上,但中国却是世界上现金流通最多的国家。针对上述现象,本文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国民人口基数、中国政府收支、贸易顺差、国民现金偏好、消费环境及水平、地下经济及官员贪腐等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因素,通过资料分析及文献查询的方法对上述因素进行研究,从而达到对我国现金流通量过多问题进行分析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是指一国潜在的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即国民财富或社会财富的增长。经济增长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围绕“中国经济增长是否过热”这一话题,国内经济学家分为“肯定过热”和“否定过热”两派。将通过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阐述“局部热度不等于中国经济增长过热”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