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常态这一概念第一次被提及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5月在河南进行考察的过程中,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逐渐向新常态前进并做到适应。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动力将转换为居民消费、创新驱动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文章将明确新常态这一内涵,以及探究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如何把握未来10年的中国经济大趋势?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调研时强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生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我们把这一提法称之为“习近平常态”(Pinormal)。“习近平常态”的核心特征: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即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三是宏观政策的新常态,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常态下的广西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广西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要保持合理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要适应新的经济运行规律。文章对传统经济战略及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对现阶段中国及广西经济运行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新常态下广西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方向及重点举措。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发展新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新常态”是我国当前经济特点的新概括,是指金融、经济危机过后经历较为漫长、痛苦的恢复过程,这个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都出现了新的特点。银行业作为社会资金融通的主要供给者,其服务对象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出现了新的常态。因此,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发展必须在战略上做全方位调整,明晰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发展变化和需要,力促自身转型升级,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呈现出新的形态,传统的发展策略已经不能满足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增长需求,因此要不断探索经济发展新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先对经济新常态这一概念进行解读,对新常态下经济特征进行分析,然后探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课题。本文以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其产生背景及阶段性特征等,并就其相关研究成果稍作梳理。在此基础上,从全面深化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新格局和区域结构新变化,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四个维度阐释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特征从一种状态转向了另一种状态,而经济发展特征可以从多种视角、层面和领域来描述,因此,可以从不同语境、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来考察和理解经济“新常态”。在市场经济语境下,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是“非常态”向“常态”转变,即“计划经济常态”经过“市场化转型的市场经济非常态”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态”,是“旧常态—非常态—新常态”的转换,其核心在于形成新的市场经济规则、运行机制以及新的市场结构与模式,并持续演进。在国别语境下,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常态”进入“新常态”,是“在改革中发展,在转变政府职能和放松政府管制中发展,企业在激烈竞争和创新中自主发展”,与美国等“去杠杆化、强化政府管制”的“新常态”具有本质区别。在发展阶段和环境语境下,中国经济“新常态”则是要适应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新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优化升级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当然,还可以从不同的区域、产业,甚至城市、企业等视角来深入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政治生活、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生活进入新阶段,文化产业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实现新常态下的二次创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就成为亟待解决的迫切课题。论文借势消费引领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产业融合战略、文化金融战略、文化科技战略和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战略,提出文化产业要顺应消费的新方向、融合互联网和金融创新催生的新业态、汇聚创客群体、利用大数据新手段和国际贸易新通道,从而实现文化产业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处于"新常态"背景之下,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主要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经济结构也不断升级优化发展,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由之前的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开展也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篇论文主要论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关于职业教育的改革,以期能够更快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内经济处于转型改革深入发展的攻坚阶段,东北经济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新增长,成为国家以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之下积蓄新的发展动力,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为工作目标,争取取得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工作的新进展,探索能够将区域优势充分释放的新发展之路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新常态中探寻吉林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分析当前省内经济发展的瓶颈,力求能够寻求区域经济改革创新的新举措,以促进吉林经济的新增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我国的社会经济也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而对外贸易也迎来了"规模增长、增速放缓"新时期。如今科技高度发达,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增速已然超过了对外贸易增速,并且成为当前促进国家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的建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得到更进一步发展。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外贸"新常态"下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外贸新常态下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投资的收益率不断下降,出口拉动的增长方式不再可持续,以及技术进步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多重压力下,学会科学认识并应对新常态,并主动引领经济按照"新常态"的特点进行调整,是我们当前关键性的任务。在我国逐渐失去劳动力优势及资源优势的大背景下,将经济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已经得到国内诸多学者一致认可。这对于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机遇,本文从新常态下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我国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对于新兴产业发展有哪些机遇,以及存在什么问题并在文章最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模式"和经济"新常态"作为近年来出现在理论界和公众视野的热点词汇,前者承载着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经验总结;后者是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分析和研判。"中国模式"在引领中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是导致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推动"中国模式"的转型升级以使其妥善应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是关系未来中国经济能否在"新常态"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议题。而转变经济改革的驱动机制、具体方式与策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和宏观经济政策,是推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模式"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我国旅游世界化进程下,旅游院校纷纷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带来的一系列旅游新常态也必然要求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也要相应地发生变革。本文立足于经济"新常态"视域对新形势下的旅游业新常态进行阐述,剖析了当前旅游院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举措及存在问题,旨在探索全新的"E"型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2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首次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即双循环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既因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对我全方位围剿打压且不断升级等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有原先模式已不适应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2020年初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及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全球经济深度衰退,这些都要求我国必须审时度势,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双循环战略的提出,适应了当前的国内外环境需求,对我应对挑战,实现经济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些变化了的特征构成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金融业作为社会资金融通的主要运行者,其服务对象和本身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情况,金融生态出现了新的特征。以中国银行业为例来探究"新常态"对中国金融生态环境产生的深刻影响,金融发展模式、经营风险特点、结构调整要求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新的金融生态环境。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金融领域内银行业的发展态势产生根本性影响。因此,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也必须根据金融"新常态"作出新的战略性的调整,通过走节约化发展道路、全面风险管理以及持续性业务结构优化等措施的推行,以适应变化了的经济与金融的"新常态",并最终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日趋显著的宏观背景下,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局面,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的协调和发展更显得重要和珍贵。同时,考虑到我国当前中西部发展现状,尤其是西部地区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我国更应该将发展中西部经济,提高中西部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作为未来的重要战略发展目标。因此,如何有效地增强西部地区经济竞争力,提升中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但从全局上看,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协调与发展过程还会存在诸多的风险与挑战。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国内其他成功区域经济带发展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把握时代发展的契机,努力成为影响世界的区域经济带。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着贷款紧缩与经济管理效率等重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发展限制,是当前所有企业必须面对的发展问题。为了提高我国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格局,本文以我国企业在新常态背景下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分析重点,提出企业经济管理的革新路径,旨在增强我国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日"新常态"一词引起了热议,并已深入中国广大人民的心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出现,我国就业形势也呈现出就业新常态。2015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将会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择业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下转型创新助力我国粮食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产业发展,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立足于新常态这个宏观背景,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未来粮食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作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