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守钰 《发展》2001,(7):19-20
贫困地区县级农村金融部门主要包括“两行一社”,即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农发行是国家政策性银行,严格按国家政策实行资金封闭运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这两大农村金融部门在向商业银行经营转化过程中,如何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呢 ?  一、荣辱与共,树立信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不断走向完善成熟的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县级农村金融部门要充分认识自己经营或者说是“售买”特殊商品货币的市场主体地位,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运行法则,树立正确的信贷观念,…  相似文献   

2.
李银 《山东经济》1995,(4):45-47
应建立全国性股份制的农村合作银行李银在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分门办公不久,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建立什么模式的农村合作银行,已成为尽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发展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议题。一、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需要建立全国性的农村合作...  相似文献   

3.
对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目标,已经有不少讨论。大致有:其一,保留现有组织机构,调整职能,扩大业务范围,从目前支持粮棉流通扩大到其他领域;其二,与中国农业银行基层机构、农村信用社合并,成立“农村区域发展银行”;其三,并入国家开发银行或农业银行;其四,将粮棉油业务移交其他政策性银行,改组为不发达地区开发银行;其五,将粮棉油业务移交其他政策性银行,成立农村信贷担保银行或者农村中小企业担保银行。究竟哪种思路较优,还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发育状况来选择。  相似文献   

4.
徐江彬 《特区经济》2008,228(1):242-243
在农业发展面临转型与升级、农村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农村金融体系中仍存在许多不利因素,成为制约"三农"问题的瓶颈之一,建立农村信用社为主,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为辅,完善农村保险制度,建立集合作性、政策性与商业性"三维"特征的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法制建设以引导和规范农村金融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支农力度。改革农村信用社,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对农业发展银行进行了政策性支农改革;强化了农业银行支农定位;在农村增设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通过回顾农村金融改革实践,总结了农村金融发展创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一、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现状长期以来,农业银行受人民银行委托,领导和管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有机整体,在共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但在资金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农业银行长期占用农村信用社资金,借以支撑资产业务。从湖州市1993年底的情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发展银行的组建和下一步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农业银行在农村的阵地将大大缩小,业务也将萎缩。农业银行只有大力开拓城市金融业务,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一、农业银行发展城市业务的重要性及战略意义城市,工商企业、居民高度集中,经济门类齐全,企业经济实力强、素质高,商品和资金吞吐量大,信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实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我国农村经济迫切需要更多金融支持和服务。然而,随着近年来银行业机构整合和商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显现。几十年来政府主导构建的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体制运行效果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最根本的问题和最直接的表现是农村金融服务充分性不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受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银行将政策性业务划给农业发展银行后,将向以追求效益为目标的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然而,近几年来农业银行经营效益低下,亏损加剧,这一态势如果得不到根本扭转,势必影响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进程,也与商业银行的本质相违背。因此,农业银行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确立合理的效益目标,狠抓经营管理。一、拓展市场,把握风险效益1、抓住机遇,开拓市场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农行自身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现行体制下,要求农行按商业化标准经营,提高资产质量,优…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几经变迁,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从"农业银行"脱钩以后,恢复了其合作金融的地位,在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上形成了现行的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分工协作的格局.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在新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业务也进一步拓展,支农作用明显增强.但管理体制的滞后等带来的问题,使农村信用社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元化、多层次农村金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王仲斌 《发展》2007,(9):147-14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加快农村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在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及临夏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农业发展银行临夏州分行认真贯彻落实2007年初总、分行分支行行长会议和各专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业务有效发展,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狠抓精细化管理,积极防范信贷风险,努力提高经营效益,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改革与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吕文广 《发展》2006,(6):86-88
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必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推进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并同时要“推进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改革。”这就为我国今年的农村金融改革提出了一个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王慧颖 《特区经济》2007,(7):118-119
目前县域商业金融的潜力非常大,农业银行作为县域金融的主体,通过改革发展县域业务已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农业银行必须顺应不断变化的金融形势,遵循"整体改制、服务三农"的改革方针,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原则,改革管理体系,改革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积极应对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涉农金融机构,是指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家县域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涉农金融机构从不同角度向“三农”融资,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涉农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是经营理念由传统的政策性支农向效益性支农转变,经营行为由传统的注重服务向偏重自身利益转变。  相似文献   

15.
潘维宁 《特区经济》2014,(7):139-140
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资金融通,提供金融服务,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等。基于此,本文从目前我国以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邮政储蓄为代表的正规金融机构和以小额借贷、民间借贷为代表的非正规金融机构出发,针对其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我国农村资金供不应求的现状,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推进农村金融创新以及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监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中央“两个转变”政策的驱动下,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如雨后春笋,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带动传统农业从弱质中崛起,向现代农业过渡。农村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经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给农村金融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也为农业银行开辟了广阔的业务领域。为适应这一转变,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同步增长,各级农业银行必须转变贷款经营方式,收拢五指,握紧拳头,集中规模资金培植优质客户群,全面实施信贷集约化工程。信贷集约化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农业产业化发…  相似文献   

17.
刘炜 《山东经济》1998,(5):f002-f003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成功地与农业银行脱离了行政隶属关系,并且成立了信用社的直接领导机构县联社。脱钩后农村信用社增强了自主经营能力,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现金供应能力增强,利息收入增加,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农村信用社的充分发展提供了...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禹 《发展》2007,(6):110-1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立了以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和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公司为主体框架的农村金融体系,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各项事业发展迅速,资金需求大量增加,多元化的资金需求日益增长,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创新步伐缓慢,  相似文献   

19.
常明勇 《中国经贸》2014,(16):138-138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是是制约我国“三农”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而随着农业银行等主力金融机构撤出农村,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的农村地区,金融供需矛盾更加严重,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的逐渐壮大以及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将目标逐渐瞄准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这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的庞大需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必须创新现有的金融体制,建立适应农村发展,既具有商业性又兼具政策性的新型金融机构。本文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现状和对策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探究如何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建国初期的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之一,是支持由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发展过渡的重要力量。44年来,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党的各项金融政策指导下,广大的干部和职工为农业生产产业化不断调整和农村各项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农民不断致富奔小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后,在向农村合作银行迈进的过渡时,多年经营集聚起来的金融风险越来越突出地暴露出来,这对今后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正常运作将造成诸多障碍和难度,并会直接危害农村政策、经济生活的稳定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