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虽然不是太平洋沿岸国家,但印度是太平洋地区安全形势的利益攸关方。印度与东盟最近发表的联合声明已经提到了"印度在确保地区和平与稳定、应对海洋问题、确保海上安全和自由航行方面发挥着作用"。印度进入该地区几乎受到了该地区所有国家的欢迎,但中国除外。简单地讲,南海问题已经成了印度战略谋划  相似文献   

2.
海湾国家:经济联合及其对外合作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赐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特殊地位,这一地区的经济动向一直牵动着世人的视线。海湾合作委员会经济一体化计划正在取得实质性进展:统一电网、联合铁路、统一身份证、统一旅游签证、信息共享等工作正在实施。2003年1月海合会国家关税联盟正式启动,2007年有望建立海湾共同市场,2010年将实现货币联盟。同时,海合会与欧盟(EU)、欧洲自由贸易区(EFTA)(瑞士、挪威、冰岛和列之登士敦)、中国、印度、东盟(ASIAN)、美国和俄罗斯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在…  相似文献   

3.
海湾资金市场的现状为达到充分利用海湾资金的目的,首先要客观地认识目前的海湾资金市场。七八十年代,海湾国家一直是世界资金的重要供应国。海湾战争后,一方面世界石油价格徘徊不前,海湾国家的石油收入相对地处于低水平上;另一方面,由于战争的破坏和战时庞大的军费...  相似文献   

4.
吴晓黎 《开放时代》2021,(1):185-205
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半叶经历民族解放运动和建立现代国家的非西方地区,民族主义都包含了"民族"与"现代"的双重追求,以及由此而来的内在紧张:既要维护、复兴民族文化,又要改造它以适应现代的价值观和标准.在一个宗教深植的社会如印度,宗教之物与"民族"之物、"传统"之物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民族追求与现代追求的紧张,通常就变成宗教与现代的紧张.为考察这一双重议程在印度的情状,本文将分析一个宗教习俗争议如何在印度的司法、政治和社会的不同场域展开,由此勾勒出在宗教与现代性议题上,印度国家设置的改革通道及其相关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海湾资金市场的现状为达到充分利用海湾资金的目的,首先要客观地认识目前的海湾资金市场。七八十年代,海湾国家一直是世界资金的重要供应国。海湾战争后,一方面世界石油价格徘徊不前,海湾国家的石油收入相对地处于低水平上;另一方面,由于战争的破坏和战时庞大的军费...  相似文献   

6.
印度独立以来,历届政府都将实现大国目标奉为政策"圭臬",致力于理念与认知调适、战略与政策设定、宣传与实操匡定。就后尼赫鲁时期而言,印度对实现大国目标的新认知是:发展军事实力是强大后盾、独霸南亚是现实政策选择、确立印度洋战略是长远考量、倡导"不结盟运动"是谋取国际尊重的利器。基于此认知的印度外交路径和作法是:对南亚邻国推行"印度版门罗主义"、对美苏两大超级大国采取"亲苏疏美"、对亚洲强邻中国实行"敌视加缓和"、对传统友邻非洲国家注重"道义外交"。历史性地透视和客观性评价后尼赫鲁时期的印度对外政策与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印度外交政策演变及对外关系进展,准确评估印度对外关系的前世今生及未来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印度希望借助国际市场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谋求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发展与经济地位逐年提高的非洲地区和国家的经贸关系,成为印度经贸战略和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印度经贸政策的深刻调整,对非洲市场、资源尤其是能源的迫切需求,印度通过充分利用其地缘经济优势、中小企业强项、与非洲地区组织特殊关系以及"软实力"等资源与手段,与非洲的良性经贸关系逐步建立,国际影响也备受瞩目。管窥和客观评析印度对非洲的经贸策略,裨益于我们对印度与非洲经贸关系发展趋势和可能影响的准确判断,亦裨益于新世纪中非"双赢"经贸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冷战即将结束时,为了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最大化地维护国家利益,印度开始实施东向政策,积极发展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湄公河地区地处战略要道,自然资源丰富,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地区安全来看,该地区国家对印度和中国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曾是湄公河地区国家主要的合作者之一,随着近年来印度及其它区域外大国对湄公河地区的介入,使得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着重阐述印度在东向政策指引下同湄公河地区国家关系的发展历程和合作成效,剖析印度实施东向政策的意图、湄公河地区国家和印度双方在该地区合作的动因,评价其施行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双方关系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尽管目前中印两国在湄公河地区是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但是如果加强中国、印度和湄公河地区国家三方多边的良性互动,推动三方在更多的领域与机制下开展合作,三方合作将会取得"共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向阿联酋外派护士的启示徐伦(中国医疗卫生对外技术合作公司)海湾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医疗劳务市场之一,医务人员90%以上来自国外。中国医疗卫生对外技术合作公司在卫生部、外经贸部的支持下,大力开拓海湾市场,经过多年努力,与海湾国家签订了派遣3000多名护士...  相似文献   

10.
海湾国家的石油资源最丰富,是世界上引人注目的劳务市场.一、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据英国"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最新统计资料报道,海湾六国石油总储量达2985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的42.2%,其中沙特阿拉伯独占鳌头,储量达1688亿桶,占世界储油量的23.8%;其次是科威特,储量为898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2.7%;阿联酋储量为324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的4.6%.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丰富,埋藏浅,易开采,生产成本低,平均每桶不到5美元,沙特生产成本最低,平均每桶不到1美元.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中国台湾地区成为印度"东向外交"的重点对象,印度也成为台湾当局"烽火外交"与"活路外交"关切的重要国家。由于印台间具有利益"契合点"且采用的手段比较隐蔽,双方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领域动作频繁并在合作关系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对中国核心国家利益的损害不容忽视。厘清新世纪以来印台关系的进展,裨益于我们客观评估其关系现状及可能走势,更好地探究实现海峡两岸"兄弟相亲"与中印"龙象共舞"关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据经济学家预测,海湾国家经济1987年将会止跌回升.持续四年的经济衰退,到1986年渐趋向稳定.油价回升将预示今年经济状况的改善,预计到1990年经济将缓慢地增长.目前海湾国家正努力调整经济,逐步减少石油在总收入中的比重.1986年末,石油输出国组织达成"限产保价"的协议,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今后,石油市场的前景将取决于世界石油的生产情况和欧佩克的价格政策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情况.据估计,今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加到平均日产4660万桶.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导刊》2008,(3):10-10
为了缓解美国经济的巨大压力,美联储主席伯克南曾经说过,可以用直升飞机往美国撒钱。然而他大概没有想到,石油资源丰富的海湾国家和资金充裕的亚洲国家的"直升飞机"已经盘旋在华尔街的上空。2008年1月15日,新加坡、科威特和韩国三国政府联合给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  相似文献   

14.
《经济地理》2021,41(6):1-11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和印度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崛起,对地区乃至全球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印共同周边国家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度"东向战略"的交汇区与重叠区,对中印地缘经济地位提升和中印地缘经济权力空间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家间相互依存理论,构建地缘经济权力模型,解析中印与周边国家的地缘经济权力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1)周边国家均未出现为中印负向敏感区和负向脆弱区,周边国家对中印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国、印度的敏感区和脆弱区整体表现出明显连贯性和持续性,个别年份存在差异。(2)中国与印度对共同周边国家的地缘经济权力均呈上升趋势,中国和印度都成为周边国家地缘经济的重要辐射源,呈现中心—外围的区域扩散趋势。(3)印度对周边国家地缘经济权力弱于中国。(4)中国与印度对周边地缘环境的构建和选择各有侧重,中国深入影响东南亚、中亚,印度则将南亚视为"自家后花园",以缅甸、斯里兰卡为代表的地缘战略区则成为中、印双方地缘经济权力对抗的"前沿阵地"。(5)战略层面上的大国零和博弈,中印双方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彼此把对方看作地缘政治博弈的假想敌,中国、印度地缘经济权力之争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6)敏感性、脆弱性、地缘经济权力均存在一定的国别集聚性和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任佳  李丽 《经济前沿》2007,(2):55-58
"亚洲溢价"即中东石油输出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卖给亚洲国家的石油价格,平均比卖给欧洲和美国的石油高出1-1.5美元/桶,给中国和印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两国应采取联合一致的策略,共同与中东国家进行对话和谈判,争取重新认定目前的计价标准,形成有利于中国和印度以致亚洲国家的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于1979年开始进入海湾市场.海湾有着极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近几年来石油价格一路飚升,使得海湾国家拥有了巨额的石油利润,这些钱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上.  相似文献   

17.
从1973年10月战争以后到1981年,是海湾产油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1982年以来,世界石油市场供过于求,两伊战争延续不断,海湾国家的经济一直处于萧条状态.1986年世界石油价格暴跌,产油国收入锐减,海湾国家石油收入由1981年的1700亿美元,将下降到605亿美元.加上其他因素,海湾合作委员会六个成员国1986年赤字约达200亿美元.进口贸易萎缩1984年海湾六国从美、英、日本、联邦  相似文献   

18.
环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力量对比正在迅速发生变化。该地区的"权力真空"激励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开始探索在印度洋多边机制中如何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环印度洋地区处于从地缘政治快速向地缘经济演变的背景下,中国和印度都在不断扩大自己与环印联盟国家的接触与合作,两个国家有可能会相互竞争,特别是将面临在海洋空间、资源、航线、贸易及影响力等方面的竞争。但是,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领域,印度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中国进入印度洋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印度必须探索如何从中印关系中获取利益,并在中印合作中保证自己的利益。环印联盟这一多边机制的存在,不仅为中印两国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共享地缘政治的平台,以确保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尊重彼此的权益,并通过相互合作以及创新发展的共赢策略来实现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主权基金"的兴起和壮大,让西方那些一贯对国外投资采取欢迎态度的政策制定者们渐显尴尬。中国、海湾国家、俄罗斯以及其他从出口工业品、石油、天然气等聚集了大量外汇的国家,目前正在寻求从这些外汇中获取更大收益。这些总计约2.8万亿美元的主权基金控制的资本比所有对冲基  相似文献   

20.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响应。目前,已经有30多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一批区域内合作项目开始启动和实施,表现出良好势头。沿线国家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激发新兴市场活力,给区域内新兴经济体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按照目前国际上的基本分类方法,"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有12个国家属于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