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至本息收回全过程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包括贷后检查、风险监管与预警、贷款本息收回、贷款展期、借新还旧、不良贷款管理、信贷业务档案管理等内容,它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风险控制不可缺少的一环。现阶段商业银行重贷轻管、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就如何提高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效率、确保贷后管理的重要屏障能够发挥其应有的风险预警和防范作用,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姚慧 《商业文化》2021,(6):76-77
贷后管理基本内容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到贷款到期收回全过程的管理,包括客户生产经营现况监测、未来发展趋势、风险预测防控、押品情况核实、资金用途监测管理等,目的在于确保贷款的合法合规使用及按时足额收回,防范化解与贷款相关的各类风险。贷款资金支付后,银行不能再直接控制,有可能出现借款人挪用贷款资金、无法及时还本付息等风险,通过对信贷资金支付后相关凭证的收集核查;对可能影响还款的因素进行动态检测、分析;对各类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对客户需求的反馈和服务质量不断改善提升,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因此,强化贷后管理是提升信用风险防控能力、提高信货资产质量、推动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其潜在的风险也在积聚,贷后管理作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最后防线,在预防不良贷款方面具有比贷前调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特征,确定了贷后管理中的关键风险指标并明确了阈值。  相似文献   

5.
一、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业务外包及其特点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业务外包实质上是商业银行对其贷后管理业务,包括贷后检查、贷款回收、不良资产管理等通过转包给银行外的专门外包机构来操作的一种方式。因此,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业务外包具有不同于一般债务管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信贷管理进一步规范,农信社信贷管理精细化逐步深入,贷后管理的重要性被各级管理者重新审视,县级以上联社管理部门设立了专门的贷后管理岗位,对其职能定位及职责履行加以界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贷后管理岗位实践,认为贷后管理岗位必须履行好以下五种职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客体,其贷款后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贷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高农信社贷后管理质量的建议,以期完善农信社贷款管理系统并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娟 《中国市场》2014,(18):164-165
本文结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贷款贷后管理难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全面、深入做好高校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的具体办法,对帮助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国家资助工作良性发展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客体,其贷款后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贷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高农信社贷后管理质量的建议,以期完善农信社贷款管理系统并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会 《商业科技》2014,(8):175-176
担保法的立法初衷主要是为了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担保法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最为我们知悉的莫过于金融机构担保贷款。金融机构为有效管理授信敞口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一般都要求申贷企业提供必要的抵押或者担保,以实现信贷风险可控。本文将主要结合担保法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金融机构担保贷款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并由此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信贷业务调查难度加大,信贷业务审查要求提高,贷后管理任务加重等.因此,商业银行应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及时调整信贷制度;多渠道获取信息,做好尽职调查;注重实质资产审查,合理保护债权并强化贷后管理,完善信用监督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系统对于实现智能贷后监控过程的自动化、标准化和网络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物联网便携式管理和服务平台,将"机器控制"合理地嵌入到智能化贷款管理系统中,从而实现"人控+机控"的现代化贷后管理模式,在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贷后检查的效率和质量,切实提升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3.
李珊珊 《商》2013,(12):153-153
加强贷后管理是个人贷款业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之一,是银行提高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又是防范信贷风险、减少信贷资产流失的重要环节。个人贷款业务在我行各项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进一步提升全行贷后管理水平,是当前我行个人贷款业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张竞文  戴银 《现代商业》2014,(23):163-164
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放贷,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对于保障银行收益同时降低风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内外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银行对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管理质量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问题及原因出发,提出加强贷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林志盛  林志洋 《商》2014,(12):146-146
贷款寻查贯穿授信业务始终,为有效控制信贷业务风险,银行信贷人员不仅要加强对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更应注重贷前调查第一道风险防范关口作用,以其作为首要风险防范手段。贷前调查除了获取被调查对象自行提供的信息外,调查人员还应运用独立调查机制,从纷纭繁杂的资料中去伪存真、加工分析,获取可靠信息作为判断依据,为信贷决策提供参考。下文对独立尽职贷前调查在信贷风险管控中的重要作用和如何形成该机制进行_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金贷发源于发薪日贷款。作为一种个人信贷业务,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符合普惠金融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会引发诸多问题。为了规范现金贷的发展,监管部门已经出台相应政策,但现金贷仍在探索中前进。基于现有文献,结合现金贷内涵、特征、分类和运营模式,分析了现金贷在发展中存在着畸高利率、不当催收及侵犯个人隐私、过度借贷及重复授信、"有场景"界定不明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了降低成本、审慎经营、完善征信体系以及明确界定"有场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2015,(26)
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信贷风险,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监控现状提出贷后风险监控中所面临的问题:包括对企业总体情况的把握缺乏广度和深度、贷后监控环节薄弱、贷定量风险分析不足等6方面问题并分析了引发我国商业银行贷后风险上升的原因。基于商业银行贷后的风险,本文提出了银行贷后对企业的四点管理优化措施,从贷后管理精细化和组建贷后资产管理专业团队两方面深刻阐明了现在及以后商业银行贷后对企业进行风险监控的主要方法及趋势。  相似文献   

18.
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把从社会筹集的资金以贷款的方式借给企业使用,通过收回贷款本息获得利润,但近年来对中小企业客户而言,在申请贷款时却常常遇到银行的拒贷、惜贷,使本来就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这种现象严重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下面我们通过从社会信用和信息分布的角度对银行拒贷、惜贷现象的分析,提出如何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沛杰 《北方经贸》2011,(10):85-85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信贷风险,而控制信贷风险又以贷前控制最为有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贷前控制存在信贷职能部门设置不合理、风险管理机构不健全、信贷制度执行无力、信贷管理制度落后等问题。应通过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贷前控制体系、健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经济环境来改善。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不对称是商用车信贷领域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难题,将GPS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科技手段应用于贷款决策和贷后监控,可以对商用车信贷领域进行风险管理。提出了一种根据商用车GPS模块产生的导航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用以评估和预测车辆运营的稳定性,帮助信贷资金提供商进行贷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