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回顾C市体育局委托M招标代理机构对本市全民健身器材采购项目组织公开招标活动。6月24日该项目发布中标公告,A公司中标。参与此次投标的B公司于6月27日对本项目第三标段评标结果提出质疑,M招标代理机构对质疑事项组织复审,7月4日做出质疑答复。因对质疑答复不满,B公司于7月10日向监管部门提出投诉。  相似文献   

2.
《中国招标》2013,(10):25-26
一窗帘采购及安装项目公开招标结果引来质疑并最终投诉:中标人以高价中标,造成采购成本上升和国有资产流失;投标产品样品透露了投标人信息,实为提供虚假厂家资质文件材料或假冒产品作为样品参与投标,理应废标。接受投诉的监管部门会做出怎样的判定呢?请看本案例。  相似文献   

3.
案例 受采购人的委托,2007年7月,某招投标公司发布公开招标公告,就其所需视频系统设备项目进行采购。公告发布后,得到了供应商的广泛响应,还吸引了不少供应商组成联合体参与投标。2007年8月3日,开评标活动如期举行。8月7日,招标公司发布中标结果公告,由A、B、C、D四家公司组成的投标联合体以1237.9356万元中标。中标结果公布一周后,采购人与投标联合体的代表签订了采购合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招标》2012,(10):28-29
案情回顾2010年11月,H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接受本省第一测绘院的委托,就其所需专用设备项目以公开招标方式组织采购。共有5家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购买了招标文件。开标后,经评标委员会评审,有效投标人为3家,并最终推荐T公司为中标候选人。中标公告在指定媒体一经发布,即引来参加项目投标的B公司质疑。由于对H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的答复不满,B公司向当地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提出投诉。  相似文献   

5.
案例2009年8月,某省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就本省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升级改造项目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开标时间为9月1日上午,共有甲、乙、丙、丁4家供应商参与投标。项目评标结束并发布中标公告后,投标供应商甲公司向该省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提出了质疑。质疑称:1.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不合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招标》2017,(41):39-39
20××年8月2日,Z招标公司受采购人H中心委托,为该中心“监测系统采购项目”进行招标。8月7日发布招标公告后,”共有15家供应商购买了招标文件。8月29日投标截止,15家投标人均按时提交了投标文件。经过评标专家评审,B公司被确定为中标候选人。采购人H中心确认评标结果后,z招标公司发布了中标公告,B公司中标。  相似文献   

7.
案情介绍某采购招标有限公司(简称“代理公司”)接受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代理该局工矿国检中心实验室台柜采购项目(下称“本项目”)。2013年12月13日,代理公司在项目所在省政府采购网发布公开招标公告,共有8家供应商购买了招标文件,实际递交投标文件的有7家。2014年1月6日,代理公司组织了开标、评标。1月7日代理公司在前述采购网上发布了中标公告,中标候选人为某实验设备有限公司。1月10日,参与投标的某实验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对中标结果不满,向代理公司提出质疑。代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招标》2012,(27):28-29
案情回顾H交易中心受A省卫生厅委托,组织A省地、县两级疾控中心实验室设备采购项目国内公开招标。招标公告发布后,共有5家供应商参加该项目品目1生物安全柜的投标。H交易中心按时组织了开标和评标工作,并根据评标结果发布了中标公告,B科技公司成为中标人。参与投标的Y生物公司对此提出质疑:B科技公司没有取得招标产品的经营资格。接到质疑后,H交易中心组织原评标委员会专家进行复审,并根据复审结果作出了"取消品目1生物安全柜B科技公司的中标资格,该品目作废标处理"的中标结果更改公告。之后又发布补充公告,  相似文献   

9.
《中国招标》2012,(25):43-44
近期,甲公司向当地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投诉,认为在某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中标供应商此前已经中标该工程的总体规划项目,不应再参加分项目的投标。该起投诉事件虽是个例,却引发了业内较大的关注和思考。在政府采购实践中,总体规划项目的中标人究竟是否可以再投标分项目呢?采访中,业内人士对此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政府采购争议案件:一卫生保洁、电梯导乘服务单位采购项目,因某供应商涉嫌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被质疑、投诉;市场监管和行政审批部门分别报案并提交中标供应商涉嫌伪造证件及公章的线索,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中标供应商申请履职;财政厅责令采购人签约;采购人起诉财政厅一审败诉,上诉后,二审又败诉;中标供应商员工因伪造证件被判处刑罚;采购项目被废标;中标供应商被行政处罚……经过三年多的“折腾”,目前该项目争议纠纷已画上句号,但过程存在的一些行政处理决定与裁判思路,值得反思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万玉涛 《中国招标》2010,(31):16-17
案例 在一次医疗器械项目采购中,共有4家公司参与投标,经评审,Q公司的综合得分最高,被评标委员会推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E公司排名第二。拿到评标报告后的第二天,采购人代表确定Q公司为中标人,在委托代理机构发布中标公告的同时,向Q公司发出了中标通知书。中标公告发布的第三天,E公司向采购人代表举报:Q公司是一个问题公司,产品质量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招标》2013,(3):26-27
案例某采购代理机构就采购人委托的无纸化办公系统项目组织公开招标采购。2012年9月12日项目开标,9月13日预中标公告在网上发布。第二天,当地检察院收到了参与项目投标的H公司的投诉书。H公司在投诉书称,该项目第五标段的中标结果对其权益造成损害,要求检察院认定此标段中标结果无效。同时,该供应商还向上级纪委递交了同样的投诉书。随即,上级纪委向当地纪委下发了案件督查书。据了解,当地财政部门规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两个案例令人深思。案例一,某部门公开招标采购体育设备一批,经严格的评审程序后评标专家一致评定甲公司中标。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采购人对中标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核实,发现中标公司存在投标文件虚假情况,遂向招标组织单位进行举报,要求变更中标公司,因此引发了质疑与投诉等纠纷,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经过大量艰苦工作后按法律规定判定该采购项目重新招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招标》2009,(31):16-17
案例:某项目招标结束之后,采购代理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向中标供应商发去了中标通知书,同时将中标结果在媒体上公示。就在当天,采购人找到了中标供应商,与之签订了政府采购合同。但在合同签订后的第6天,某未中标供应商向监管部门提起了投诉,认为:财政部18号令第六十三条规定了“投标供应商对中标公告有异议的,应当在中标公告发布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招标采购单位提出质疑”,但是采购代理机构却未等到“质疑有效期”结束就与中标供应商签订了合同,使得法定的“质疑有效期”形同虚设,更不要提“投诉有效期”是否能够实现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招标》2012,(8):22
G省政府采购中心接受本省卫生厅的委托,就所需医用冰箱项目组织公开招标。2010年初,在经过开标、评标后,评标委员会根据评标情况推荐Z公司/M公司联合体为中标人。知晓这一结果后,参与该项目投标的O电器公司提出了质疑。由于对G省政府采购中心的答复不满,其向当地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提出投诉:一、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产品生产厂家须具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以及产品必须通过国家3C认证这两个必须条件,中标人Z公司/M公司联合体并不符合这一要求;二、中标人Z公司/M公司联合体的投标产品样品中冷藏室内加装了温度计,这与其提供的3C认证证书不符。当地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受理投诉后,对此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招标》2012,(33):24+27
P市水城气体顶压自动消防给水设备招标项目,经公开发布政府采购信息后如期开标。共有6家企业参与投标,其中北京A公司报价70万元,黑龙江B公司报价62万元。根据招标文件约定的评标办法,最终黑龙江B公司以最低价成为候选中标人。此后,中标公告在政府采购指定媒体上发布。公告期间,A公司针对中标结果向采购人和招标代理公司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招标》2012,(24):17-18
药品耗材采购项目公开招标的中标结果引来供应商质疑并最终投诉至监管部门:其品目7实际合格投标供应商仅一家,应废标。招标代理公司认为该项目是整体",此次投标针对整个项目符合业务条件的供应商或者对招标文件作实质响应的供应商达到三家"。对此,监管部门在调查后将给出怎样的处理意见呢?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两个案例令人深思。案例一,某部门公开招标采购体育设备一批,经严格的评审程序后评标专家一致评定甲公司中标。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采购人对中标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核实,发现中标公司存在投标文件虚假情况,遂向招标组织单位进行举报,要求变更中标公司,因此引发了质疑与投诉等纠纷,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经过大量艰苦工作后按法律规定判定该采购项目重新招标。案例二,某单位竞争性谈判采购厨房设备一批,经专家严格评审后评定乙公司中标,采购人对3家投标商实地考察后认为乙公司的产品在价格和质量方面均与排名第二的公司存在较大差距,坚决要求政府采购组织部门更换中标公司以维护采购人的利益,经查情况属实。以上两个政府采购项目都是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的,由评审专家根据投标文件进行的评定,但都引发了采购纠纷,既影响了政府采购效率,又增加了政府采购成本与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梁羽 《中国招标》2015,(30):35-35
案情介绍 在X市环境保护局中心机房及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信息系统集成采购项目中,A公司和B公司参与了投标。采购项目招投标结束后,A公司认为该项目的招标代理公司C公司在答复B公司对A公司作为预中标人的质疑过程中,未按照《X市政府采购供应商质疑投诉处理暂行规定》要求,将B公司的质疑书副本递交给投诉人,就在质疑答复中取消了A公司作为预中标人的资格。A公司就此向X市财政局投诉,要求恢复中标资格。  相似文献   

20.
杨志坚 《中国招标》2011,(48):26-27
案例某政府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如果投标人存在不真实投标的情形,则没收其投标保证金。该项目评审结果公告后,采购代理机构便收到了来自乙公司的质疑:中标供应商甲公司的投标承诺超出了其经营范围,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