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数据大集中为标志的新一轮银行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初见成效,各商业银行纷纷把原来分布在一、二级分行的业务和管理数据逐级上收,最终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总行中心,以实现全行业务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适应管理扁平化改革.这为各大银行初步实现数据大集中、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平台,同时也为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各商业银行建立全行统一的核心业务处理系统来集中管理客户数据成为了一种可能。在各行数据大集中工程中,完成各分行应用系统数据向总行系统的数据转换是整个数据大集中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数据转换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以及效率对于数据集中工作的质量以及系统切换时耗来说,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银行以分行为中心分布存放数据的模式下,各分行根据自身需要各自开发了业务查询系统,所用的系统平台和实现方式各不相同,由此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复开发,导致数据的统计口径不一致,难以适应数据大集中模式.因此在数据大集中模式下,非常有必要开发一套全行统一的业务数据综合查询系统.福建兴业银行科技研发中心为支持总行与各级营业机构及时了解业务经营状况,实现业务经营的查询与管理,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Web方式的业务数据综合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了适应集约化经营管理的需要,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实施数据集中工程,将原来分散于各一级分行的核心业务集中到数据中心处理,同时在全行形成统一的核心应用开发体系;一级分行科技部门应用开发的工作重点及平台也从原来的以主机平台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开放平台为主。  相似文献   

5.
数据大集中是目前各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的趋势。数据集中后,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客户服务水平、产品开发和市场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赢利和降低成本。由于全国性商业银行业务数据的复杂度很高,往往实现以账务数据为主体的全行核心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所以各地业务处理模式的差异性不能全部在各商业银行总行集中系统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建设银行的数据集中是在统一业务需求、业务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合业务发展需要和现代管理模式的技术框架--数据中心、前置(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前端(网点或各种外部渠道)三级系统架构的全行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以账务数据为主体的全行核心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形成与数据集中相配套的业务和管理制度,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帐务数据和其他信息,为金融创新和业务拓展奠定基础,从而提升全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建设银行的数据集中是在统一业务需求、业务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合业务发展需要和现代管理模式的技术框架———数据中心、前置(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前端(网点或各种外部渠道)三级系统架构的全行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以账务数据为主体的全行核心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  相似文献   

8.
工行数据大集中和全行集约化科技管理体系的初步形成,有效地提高了全行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加快了信息系统的整合,有力地支持了业务发展和创新。但随着数据大集中和管理集约化的不断推进,分行信息科技工作如何定位?如何有效配置资源,进一步发挥科技对业务发展与创新的推动作用?目前分行的科技工作中的问题及如何应对?这是各级关心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思考并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随着股改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数据大集中的陆续完成,信息化建设模式逐渐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信息化管理、生产运行、产品开发和应用体系日趋庞大。如何重构商业银行IT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先导、支撑和推动作用,为全行业务经营提供高效、快捷和优质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将数据大集中后的网络优势尽快转变为业务经营的竞争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从2000年开始,国内各商业银行先后完成了对业务生产系统的集中——将各自省级分行的业务主机上收总行,在全国设立一个或几个数据中心,将全行全部生产数据集中到总行大机中,分行仅保留应用前置机等主机辅助系统或分行的特色业务处理平台。这一举措实施后,银行完成了应用系统数据层面的整合,在信息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