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浅谈宋朝书院教育对我国当今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模式.它出现于唐朝,兴起于唐末五代,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持续了千余年.书院教育在北宋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书院制度,南宋时期达到了极盛.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古代宁波市所辖区域内高等教育书院的沿革、类型、特点以及宁波书院发展中形成的四明学派、姚江学派和浙东学派等三个主要学派的学术观点、成员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指出宁波的书院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书院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明代几经兴废,却没有没落下来,其主要原因应与它的经济来源有关。明代书院的经济来源大致分为官府赐拨、百官资助、民众捐输、书院经营四个方面。由书院的经济来源作为主要内容的书院经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代政治、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书院制融合了中国古代书院精神及欧美传统博雅教育,是一种汲取中国古代书院文化传统精神,借鉴欧美大学住宿学院管理方式,结合各校自身办学理念的创新育人模式,其核心是坚持以生为本,开展通识教育,实现社区自治,促进师生互动和全面育人。而改革尚处于萌芽期,难免存在些许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校书院现状、改革动因、面临困难和有效建议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书院制改革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古代教育深刻变革的产物。分析我国的古代书院教育,汲取古人创办书院教育之精华,可使我们在学术研究、教学改革中得到借鉴。  相似文献   

6.
武汉,一个破产富豪,以周末私塾为平台,专注于孩子的德行、礼仪教育,不仅赢得了富豪和众多家长的喝彩、得到中国顶级幼教权威机构和国学博导的青睐和支持,而且被团中央等授予中国青年创业项目金奖,成为在全球拥有50家连锁店的中国现代私塾CEO!  相似文献   

7.
2015年以来,大陆许多高校积极探索高校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在学生宿舍书院化的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文章通过界定书院文化与宿舍文化的内涵与关系,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强化宿管人员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合理设置学生入住分配制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提升宿舍文化内涵建设等方面,实现书院制宿舍与院系合力育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立于白鹿洞书院门楣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名扬天下,其所述内容包括“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既体现了儒家教育思想的最高精义,同时也是朱熹书院德育思想的集萃。《白鹿洞书院揭示》流传至今,对今日青年德育工作仍具有启示作用。青年德育工作需要依据青年的发展阶段和情感需求,顺应时代的要求,切实地对青年进行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道德教育工作,以帮助青年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党建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支撑点,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因此,在住宿书院制下,必须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以实现和谐发展,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甬上证人书院"为黄宗羲来甬讲学始设。他在"甬上证人书院"讲学期间,倡导明经通史,经世致用学风,门下弟子人数逾百,有一大批精于文史经学并兼贯百科,在明末清初学界堪称翘楚。黄宗羲首提"浙东学派"概念,培育了清代浙东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迥异于传统书院学风的学派,其深刻影响近播于浙东乃至于当世,远惠及清初直至近代。  相似文献   

11.
文书档案制度在宋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方面j宋政府对文书档案比历代控制的更为严格,无论是赋税文书档案还是刑狱文书档案都要求由县、州、路逐级上报到中央相关部门,各级机关文书档案除原件都要求架阁保管外,还置册抄录;另一方面,宋代还开创了架阁库制度,并在中央到地方普遍实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伪造官文书案件的大量发生,主要体现在伪造印信犯罪,伪造度牒犯罪,伪造官员身份的犯罪等方面,宋政府为了遏制这类犯罪的发生,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提高了这类犯罪的成本,加大惩治力度等,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2.
宋代史学处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兴盛时期,深入研究、把握这一特殊时期的史学,对于认知和建构整个中国古代史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近十年来,学术界在宋代史学史领域中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成绩斐然。具体表现在对宋代史家个案研究全面化,对宋代史学历程的总体分析不断深化,以及专题研究进一步拓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皇太极继位后开始营建皇宫,并于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将沈阳改名为盛京,使其由政治广场变为大内宫阙,后金都城有了皇家的尊严和气势.尤其是将都城定之为“京”,不仅彰显了其在东北地区的王者霸气及皇太极对盛京城建设的卓越贡献,也使这座都城得到了较快发展,一跃成为清入关前的政治中心.定名盛京城,标志着它走完了从明朝中卫城到清初都城演变的过程.定名盛京城,也是皇太极改族名和国号、年号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4.
以取消文学本体性为本质特征的栽道观经宋人提出以后,成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观念,构成了明清文学选本生成与传播的基本语境.明清时期认同载道观的文学选本以宋人真德秀<文章正宗>为典范,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在国运兴隆时期,文学选本以"明义理"为己任,主动担负起教化使命;二是在国运衰微时期,文学选本以"切世用"相号召,主动担负起经世使命.而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这些选本都将一种外在于文学的价值置于文学自身,因而本质上都是对以取消文学本体性为特征的载道观的自觉认同.认同载道观的文学选本一直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推扬,却始终无法赢得大多数读者;在明清特定历史时空中,它们共有清贵而寂寞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岳飞之死,目前学界有死于秦桧、宋高宗、宋高宗和秦桧联合及金人要求之下等说法。该文认为,岳飞以“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命”为处世原则而深得民心、军心和士心,从而引起了士大夫官僚集团嫉恨和高宗的猜忌而招致杀身之祸。他的死象征了南宋的政治选择重新回归到了武将必须绝对受制于文官集团的治国方略之中。  相似文献   

16.
张春义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5):34-38,43
南宋初,苏轼词被推至词坛“正统”受到广泛的追拟摹仿,甚至被提升到“宋一经”的高度,得到夸大性的阐释。据考察,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南宋初崇“苏”运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崇“苏”既是南渡后崇“元秸”政治与学术思想的反映,同时又与理学人士的多方推崇有着不可割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宋代的茶叶专卖制度的厘定最为系统而细致.各级统治者根据国家财政的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被统治阶级的反应,对茶叶等专卖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并针对不同部门,采取不同政策,茶叶专卖制度也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其演变的关键是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对比,总的演变态势就是由直接专卖制到间接专卖制,从传统的官产、官运、官卖.由官府独利到官督、商运、商销.官商共利的方向转变,政府的作用日益减小,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陈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南宋时期浙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道学占统治地位的南宋,陈亮“重功利、斥性命”,学术主张卓尔不张,其变通发展,强调进化的历史观在当时及后世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雕版古籍印书所用字体的规律,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为了更好地进行古籍整理的工作,很有必要梳理清楚各个时期雕版古籍印书所用的字体规律。文章利用现存的古籍资料,参考前人的理论成果,结合实际,探究了宋以来中国雕版古籍印书所用字体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社会私有财产权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社会私有产权,依据产权经济学分别考察了古代社会中土地私有产权、商人产权以及关于私有产权的观念,通过对土地私有产权的分析发现,古代土地私有产权处于残缺的状态,而且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土地收益权不完整,土地转让权也受到诸多限制;同时,商人的产权也屡受侵犯,表现在政府对商人财富的侵夺,以及商人的经营范围受到诸多限制。最后,回顾了自战国直至明清时期关于私有产权的观念,发现关于私有产权的观念主要是“抑私”,即对私有产权的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