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扶贫工作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时也为全球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从1981年到2004年的20多年间,中国农村的贫困率(人口数量比例)从18.5%下降到了2.8%;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从1.52亿下降到2600万。按照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按2003年农村价格计,平均每人888元)计算,中国在这个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所占比例从65%下降到10%,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由6.52亿降到1.35亿,5亿多人摆脱了贫困。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大石山区、水库淹没区、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和减贫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制定发展战略所考虑的重点。改革开放初期,新疆通过经济增长极大地降低了农村贫困,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显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10年,由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下降和收入不平等程度增加,减贫趋势变缓;2011年以后,随着援疆工作和民生工程的不断推进,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对贫困人口有利的收入分配对减贫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经济增长出现了益贫性特征。纵观改革开放至今,新疆减贫成就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人力资本的明显改善和政府采取的反贫困行动;而其减贫趋势放缓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增长质量的下降和农村收入分配的不断恶化。为此,本文认为新时期扶贫工作中,新疆应实施益贫式增长战略。从生产领域着手,在增加就业的同时通过增加穷人的资产基础以提高穷人的自我发展能力,而政府在打造民生工程时应注重市场机制,以保持减贫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2010年的2688万人,贫困线标准从1978年的100元提高到2011年的2300元,率先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的要求。细数我国减贫工作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五个  相似文献   

4.
在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国骄傲地宣布: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3年底的2900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为3%左右。“但愿苍生饱暖”,这是多少仁人志士的美好愿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壮举,从而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认为:如果以减贫的人口数量为标准,中国无疑是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中国政府在带领广大人民消除贫困的伟大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政府…  相似文献   

5.
数字     
<正>1.7%2018年我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86万,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全国已有153个贫困县宣布脱贫摘帽。(顾仲阳)19.84亿元在2019年春节期间,四川省雅安老区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共计接待游客241.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84亿元,同比增长9.73%和20.14%。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2007年10月30日召开的"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上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6年的2148万,中国的扶贫开发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市场并不能自动惠及所有人群,单纯的经济增长和普惠性的政策措施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贫困问题.因而中国政府组织实施了针对贫困人口的专项扶贫开发计划,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其核心就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五大特色的中国式扶贫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7.
一、近年来我区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
  (一)主要成效
  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坚持把中央精神与自治区实际紧密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底,全区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258万减少到了80万,累计减贫17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9.7%下降到了5.85%。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末的1437元增加到3100元,年均增幅高于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平均水平。贫困地区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同期,我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148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7%下降到2.3%。我国政府扶贫开发的伟大成就同样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政府在农村减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按照官方贫困线标准,1978—1999年,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3412万人。但有研究表明,在1978—1985的7年时间里农村贫困人口就减少了一半,农民人均消费水平增长率达到10.0%,这一时期全国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3%。1986年以后,农村贫困人口减少明显趋缓,到90年代中期,贫困人口停止下降(Khan,1999);即使按官方贫困线标准和统计数据,90年代减贫速度也是趋缓的,而这一时期(1990—1…  相似文献   

10.
李建伟 《改革》2015,(4):41-57
运用经济增长周期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速周期性波动及其动态均衡增长状态进行的模拟预测表明,未来10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呈周期性下降趋势,平均增速将从高速增长期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下降到6.5%左右的较快增长,经济增速的波动介于5%至8%之间。针对未来10年我国经济增速的阶段性转变与周期性波动走势,短期政策应以平抑中短期波动、稳定经济增长为主,中长期政策应以稳定出口、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与鼓励企业创新、促进经济结构升级为主,力争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汪三贵 《发展》2016,(1):6-6
为了抵销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下降,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政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Kakwani等人提出的测度方法--减贫经济增长率,定量分析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对于城乡贫困的影响.结论显示,经济增长对高阶贫困指数的影响大于低阶贫困指数,表明反贫困成本(转移支付金额)相对于贫困人口而言,对经济增长更加敏感.同时,减贫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要明显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这意味着贫困人口更易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因此,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以及改善收入分配、加强社会保障等有利于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六亿多人口成功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制定的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为人类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国家的贫困状况呈现出新的态势,正处于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共存的一个双重性阶段。云南迪庆藏区作为云南省藏族居民聚居的重要区域,其贫困状况充分体现了这一双重性特点。因此,我们必须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坚持经济发展,脱贫在前,推动经济建设和精准脱贫工作向纵深发展,促进云南迪庆藏区精准脱贫各项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的中国经济在防范过热的紧张气氛中实现了高速增长。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经济过热的风险。宏观调控在高速增长和过热风险的矛盾权衡中重视增长.对2006年最终实现10%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起了重要作用。2007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条件具备.可否继续实现高速增长.关键在于宏观调控部门对高速增长的目标取向及调控操作。  相似文献   

15.
以经济增长为渠道,本文分3步就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贫困的影响进行实证估计。本文的估算结果显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下,2008~2010年中国城镇贫困人口收入分别下降了0.474%、0.569%和0.284%。从三大需求角度来看,贫困人口收入下降主要源于国际金融危机所致的净出口大幅下滑;从三次产业角度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对贫困人口收入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上,在第二产业上的作用力度更大,而在第三产业上的持续时间更长。根据上述研究结论,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对贫困人口收入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在迅速"点燃"经济增长的同时,积极实施帮助穷人脱贫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10月17日,记者在北京举行的“改革开放与中国减贫模式暨千年目标进程高层论坛”上获悉:根据联合国2008千年发展目标报告,目前,我国已经提前实现了使绝对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其他七项指标也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7.
侯燕 《现代乡镇》2012,(11):73-74
中国在抓住全球化大时代的机遇后,保持了30年之久的高速经济增长,但2012年国内GDP逐步由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下降到近斯不到10%。作为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贸易8个月同比增长6.2%,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三十年,大规模减少贫困人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发展成就。1981-2005年期间,中国减少了6.24亿贫困人口,减贫贡献率达到了95.1%,中国成为对世界减贫贡献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发展》2012,(5):47-4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人口从1.72亿增长到2009年的6.22亿,城市化率也从17.9%上升到2009年的46.6%。城市化已成为支撑中国下一个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就业、资源环境与社会稳定提出了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已由高速下降到中高速。与此相伴随,财政运行也进入了新常态,其中最突出和令人揪心的是财政收入增速的急剧下降。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仅增长了8.6%,2015年1-2月则陡降至3.2%。3月、4月有所回升,分别为4.2%和4.7%。财政收入的高增长时代宣布结束,正式进位“一位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