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与特征 1.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在审计模式的发展历史上,曾出现过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账项导向审计主要根据对账簿记录、原始凭证等会计核算系统的审查取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当今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环境的变化,注册会计师审计方法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师转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企业的战略等宏观层面分析入手,评价被审计企业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从而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3.
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4.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财会[2010]11号)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会协[2011]66号)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自2012年1月1日起应当向投资者提交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采用这一方式意味着同一时间内需要执行两项审计业务,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审计路径的选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二十八条规定,应当首先识别与评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下  相似文献   

5.
陈德军 《电子财会》2009,(11):62-64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企业整体效益的滑落,企业出于摆脱困扰或其他应对、危机的动机,通过人为操纵财务信息、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已成为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切实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谨慎识别、评估和应对这方面审计风险。本文以审计准则的相关规范为依据,讨论金融危机与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的关联,介绍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分析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操纵财务信息的动机和手法。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经营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效益性和有效性(3E)的审计,它突破了以往以财务审计为主的内部审计,把审计范围扩展到非会计业务和管理控制等领域,给内部审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对于经营审计实施的具体方法,理论界仅仅针对审计目标的变化和发展相应地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审计模式:以结果为导向的审计模式(账表基础审计)、以制度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风险基础审计),并没有具体到不同企业或组织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图借鉴理论界的基本审计模式,从战略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不同类型组织及不同业务流程的具体审计模式,以解决经营审计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使其发挥应有的职能和作用,这也是理论界和实践工作的一大任务。  相似文献   

7.
浅谈公司战略审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战略审计应采取由董事会主导的审计模式;战略审计的对象是有关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全部信息及其资料。在设计公司战略审计的评价标准时,可借鉴平衡计分卡思想,即考核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方面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风险基础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风险基础审计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我国审计实践中如何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提出了四点具体思路,即: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固有风险;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降低审计风险;合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和抽样方法,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内部审计应用中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社会审计(独立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思路和优势   风险导向审计是当今主流的审计方法,是以审计风险模式为基础进行的审计,它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战略目标及其内部控制,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程度,确定剩余风险,明确审计重点,执行额外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方式.   ……  相似文献   

10.
全面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在战略层面的新发展,主要特征表现为依据风险控制及管理机制识别固有风险与剩余风险,并根据审查出的剩余风险指导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安排.全面风险管理审计重点关注评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控制固有风险范围,并通过评价固有风险管理机制,识别与管理企业剩余风险.本文通过构建全面风险管理审计框架,重点探讨分析基于战略视角的内部审计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1.
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审计风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PA)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地发表他的意见的风险。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CA)的观点是:审计风险是审计程序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国际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的定义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不同的定义,指导不同的审计实践,带来不同的审计结果,这种结果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审计结论、审计成本、审计效应等。与风险定义有不同争论是,多数组织都认同:审计风险都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高度相关,同其他风险控制措施相比,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占有主导的决定性地位。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委员会确定的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也进一步强调了审计人员个人因素在控制审计风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以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对可能引起重大错报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此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的一种审计模式。它以审计风险为出发点,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的程度、状况,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使审计资源向高审计风险领域倾斜。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风险的评估最为重要。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中,不仅有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而且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审计实务中对内部控制的相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010)》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为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提供基础,并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这使得注册会计师即  相似文献   

14.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以评估风险作为审计资源的前提条件,利用审计程序管理审计风险,并最终把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达到审计目标的审计模式。所谓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但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风险导向审计正是以审计风险为出发点,通过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审计风险准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新审计风险准则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最终通过控制检查风险来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审计风险准则将对注册会计师更好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改进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起到重大作用,并对注册会计师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的。但注册会计师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做出评估,将检查风险和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如果注册会计师不能遵循审计准则。不能保持职业谨慎态度和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就有可能审计失败。  相似文献   

17.
一,风险导向审计与逆向选择 风险导向审计(Risk-oriented Auditing)也称为风险基础审计(Risk-based Auditing),是指将审计结论建立在审计风险评估基础之上的,依据企业内在、外在风险因素,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从而确定应当审计的事项与审计重点的系统方法,是注册会计师依据当前形势的变化,采取的方法上的变革.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基础上,分析审计风险所在及其程度,把审计重心集中于高风险领域,执行细节测试,降低审计风险(李爽,2004).  相似文献   

18.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主要用于改善机构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通过引入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实现其目标。在我国,内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内部审计是和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列的三种审计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含义 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绝对数或比率与相关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发现会计报表重大差异的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遵循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外部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在信息上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处于明显的弱势。注册会计师若仅仅局限于具体的账簿,通过具体的实质性测试来发现重大的错弊,往往是事倍功半。但若注册会计师多作一些比较、分析,对会计报表的整体与各会计要素的合理性总体上进行把握,往往能很快发现重大错弊的端倪,从而大大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降低审计风险。在审计实务中,经常会出现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审计,但一些重大的问题未发现的情况,即用常理性的知识就可判断出报表的错假,而注册会计师却未发现的重大错报,其部分原因就是缺乏对分析性复核方法的正确运用,如琼民源事件等。正确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于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冲击,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审计环境的重大变化,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电子商务及控制环境.识别和评估其经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并实施进一步的风险应对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