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胜  叶菲 《现代商业》2008,(3):27-28
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然而,其他所有改革成效都会受到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制约。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力、路径与成效;通过对现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评价和分析,提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能完全寄望于中央银行政策推动,加强中央银行政策透明度与放开金融市场准入限制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邱学明 《北方经贸》2001,(7):110-111
利率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的变量,发达国家常通过这一金融工具来刺激经济或平抑经济过热,从我国目前来看,利率政策的作用发挥尚不充分,如何提高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找准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实现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改革的必经之路,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利率实现市场化的困难与阻力还很大,这就要求利率市场化进程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率是货币市场中货币的价格,利率市场化是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前提下,由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始于1995年,至今尚未完成。本文将利率市场化与我国经济现实相联系,说明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体现并提出了现阶段利率市场化面临的困境以及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我国资源合理配置、经济更好地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推进已经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本文根据最新出台的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政策,分析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实现程度;对现行利率体制进行研究并结合理论分析,论证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最后,给出利率市场化完成过程中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为利率市场化在中国的稳步推进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5.
利率市场化在保证金融机构资源均衡,实现金融机构资源高效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金融机构盈利模式变化的现阶段,利率市场化成为金融变革的重要趋势,促使商业银行随之开始转型。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传统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难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不够健全,难以拓展自身业务等。相较而言,美国商业银行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方面有着较为先进的做法。由此,文章对美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经验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当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不久,央行放开了外币存贷款利率,并表示将加快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这表明我国对利率的管理将由直接管制转向间接调控。我国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既是国际大环境使然,也是基于国内宏观条件已经成熟的结果。然而,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企业和银行,这将严重影响利率市场化进程,我们应尽快将其改造成合格的微观主体,为早日实现利率市场化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程雅婷 《商》2014,(34):172-172
十八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内容的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利率市场化是把双刃剑,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实现改革发展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最主要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积极、消极影响,对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我国金融机构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黄奕 《商》2015,(4):165
一、我国利率管制的弊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于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市场化,此后,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贷款利率也先后实现了市场化。目前,我国只有人民币存款利率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还处于管制状态,其他利率均实现了市场化。我国中央人民银行对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银行业过度竞争,维护银行业稳定,防范金融风险。首先,由于存款利率较低,甚至是负利率的存在,使得银行吸收存  相似文献   

9.
王俭 《商业研究》2002,(3):83-85
利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国经济运行机制中最灵敏,最有效力的一种杠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利率管理体制,利率对经济活动的杠杆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调整利率水平,改革利率结构,实现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容回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利率市场化的制度供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市场定价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一理论基础来看,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制度变迁的整体趋势。目前,英国、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各国已基本走完了这一历程。作为最后一个利率管制的发达经济体,香港也于2001年7月3日完全实现了利率市场化。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何逐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利率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可以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一、利率制度变迁的基本原理利率制度变迁的动力来自供求双方的趋利性。利率制度作为经济金融制度的…  相似文献   

11.
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改革的核心问题一直是我国金融界长期关注的热点,2000年我国央行宣布放开外币利率,这标志着我国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拉开了序幕。在改革的高涨呼声中,我国正式加入了WTO,这无疑埘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但是,对于如何改革,国内理沦界一直没有取得共识,因此,探讨和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路径问题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对我国目前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 ,提出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步骤以及相关配套改革 ,以保证利率市场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自1996年全国同业拆借市场实现利率市场化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走过近20个年头。特别是2012年央行放松对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再次迈出实质性步伐。利率作为一种重要的要素价格,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而我国作为一个转轨国家,改革中还涉及一些特殊的因素。因此,在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又要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趋势,是相对于利率自由化而展开的。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的不足问题,探讨了如何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指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1996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稳步推进。目前,人民银行仅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进行管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和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已实现市场化。2012年6月和7月,人民银行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重要进展,金融机构差异化、精细化定价的特征进一步显现,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商》2016,(9)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直在稳步的实施利率市场化,现阶段,在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基本已经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而且已经打开了存款端上浮空间,但完全放开尚未实现,这项工作将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此外,还应该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实际上,我国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国际上各个国家的经验,促使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中,在介绍利率市场化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市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城市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面临着种种挑战。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本文提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运用缺口和持续期管理技术合理地控制风险,建立科学高效的贷款定价体系等策略,以规避利率市场化风险,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面临的制度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款利率市场化作为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存款利率市场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的存款利率市场化面临着财政赤字的制约,银行风险的制约以及投资与消费不足的制约,要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道路漫长而艰辛.  相似文献   

19.
唐正康 《市场论坛》2006,(4):163-165
利率市场化是相对与利率管制而言的,实行利率市场化是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利率制度的必然演化之路。文章就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障碍,利率非市场化的弊端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苗芳芳  白洁 《商场现代化》2013,(32):192-192
健康稳健的利率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良好发展的基础,也是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单阐述了利率市场化的涵义,分析了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原因和现状,提出促进利率市场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