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的金融企业缺乏淘汰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4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焦瑾璞在“第二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针对中国部分金融机构在进行多年公司治理后仍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问题时,指出了其症结所在。政府过度救助金融机构近些年来,伴随着金融机构的改革,政府救助只不过过去对金融机构的救助靠财政,现在转移到靠中央银行了。央行通过发债来贷款,央行不仅成为银行体系的最后贷款人,而且成为了中国金融体系风险成本的最后买单人。自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为救助金融机构和推进金融改革总共花了5万亿人民币。这5万亿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2.
数据     
《中国总会计师》2012,(2):29-29
0.5%:央行今年首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2月18日晚间宣布,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下调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0.5%.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这是今年以来我国央行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上次央行宣布下调准备金率是在2011年11月30日.当时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3.
央行公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实自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开始,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大幕就已开启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以来.我国银行迅速实现了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以及外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的市场化:2004年形成央行直接确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央行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格局,同时.非金融企业债务工具的快速发展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大规模发行,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筹资利率和个人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虽然利率管制没有解除,但利率市场化仍悄然前行。本文简要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11年以来,在国外经济持续低迷、国内宏观政策趋紧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对企业发展和转型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据央行2012年1月30日发布的201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177万亿元,仅占当年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3卯%。  相似文献   

5.
如果对围际金融危机过去5年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第一阶段可称为私人债务危机阶段。这一阶段的突出标志是金融机构丧失了偿债能力,进而也丧失了融资功能,实体经济必然地陷入萧条。以美国为例,在雷曼兄弟破产后,联邦政府不得不推出高达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基金,对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进行救助。这种救助客观上避免了“大萧条”的重演。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的。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央行的监管在人力和业务素质方面均受到了一定局限,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应加强外部审计监督,以防范金融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外部审计包括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审计和社会审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审计两个方面。(一)国家审计机关对金融机构施行的审计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审计偏重于对国有资产流失方面的审计,如主要针对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违纪及呆账和所…  相似文献   

7.
苏秦 《上海房地》2012,(1):42-44
2011年11月30日,央行突然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三年多来央行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之后,大型金融机构由215%的历史最高水平降至21%.中小金融机构由18%降至17.5%。这一政策变化,引发各界强烈关注和热议。在中央坚持楼市调控政策不放松的形势下,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楼市将有怎样的影响?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历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楼市的影响,并结合当前货币政策变化和楼市面临的特殊环境提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一、目前央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1.透明度不够。由于央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是政策性的、内部的,监管过程不便公开。而金融机构涉及到的利益层面非常广泛,广大的利益相关人,如存款人、金融机构同业等债权人,股份制金融机构中的投资者,就缺乏必要的金融机构风险信息,难以作出正确决策,导致金融风险积聚,等到问题非常严重时,突然宣布接管关闭金融机构,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震荡,使外界措手不及。到目前为止,我国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很少,导致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非常淡漠,影响金融业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2.监管效率低。监管规章条例的落实,需…  相似文献   

9.
《北京房地产》2007,(8):55-56
今年第二季度高档住宅租赁市场需求旺盛,租金保持平稳,空置率明显下降;而销售市场需求有所回升,平均售价继续走高。 2007年5月18目,央行宣布同时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近10年来首次同时上调这两项指标。这一前所未有的政策组合.彰显出央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9月15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10月25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国家决定各金融机构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近期,国家经济杠杆动用频繁,旨在化解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等方面的突出矛盾。但实际上,房地产市场增长过快的问题仍然是中央宏观调控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继央行三年来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市场终于迎来苦盼已久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2011年11月30口,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1%,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5%。  相似文献   

12.
《北京房地产》2007,(5):64-64
央行网站公布从4月16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这是2007年央行第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而2006年至今,存款准备金已经进行了6次调整。央行频繁的调整存款准备金,减少市场上过剩的流动资金,限制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从而影响市场投资行为,这一调整将对二手房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导刊》2005,(5):34-35
2004年10月29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司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是央行连续九年降息以来首次加息,这也意味着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央行正式使用利率这手段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节。加息消息发出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经济危机正席卷全球,随着金融危机加剧,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日趋艰难,融资难问题一直严重阻碍其快速发展,问题的产生既有存在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内部因素,又有金融机构、制度等一系列的外部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结合时代背景,就企业自身、政府政策、金融机构三方面,对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鲁菲 《中国企业家》2009,(14):16-16
央行7月8日晚公布了6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为1.5304万亿元,各项存款较上月新增2.0022万亿元。同日,央行又宣布重启一年期央票发行,此举意味着信贷在大量增加的同时,央行也将收回部分流动性,防止未来通胀加剧。。  相似文献   

16.
数字     
《财务与会计》2008,(7):5-6
1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6月7日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上调。这是我国今年以来第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央行同时宣布,对于此次准备金率的调整,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相似文献   

17.
有效控制投资增长速度、保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增长一直是我国政府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2006年上半年,外贸不平衡、投资过快、新增贷款过多等矛盾相对突出,对此,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紧缩的财政政策,如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增发央行票据等,但上半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因为自然灾害救助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国家财政投入在自然灾害救助中非常重要。目前中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投入存在财政投入责任不明确、资金投入不规范、组织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将用数据分析我国自然灾害救助的财政投入的现状,然后根据现状分析我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学习日本在自然灾害救助方面财政投入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出对策,不断完善我国自然灾害救助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19.
观点速览     
《中国中小企业》2013,(10):13-13
支持民资设点民营银行 下一阶段央行将适度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引导其立足小微金融的市场定位;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为小型金融机构创造与大型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12月25日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2007年以来第10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存款类金融机构执行14.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达到中国近20余年历史新高。中国央行正在实施近两年来最为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以减缓流动性过剩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