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地区,经济上属于中等发达省份,包括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东和河北等省份。这些省份的生产结构布局以粮食为主,粮食在生产和经济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粮食主产区为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产区粮食生产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对于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 ,对于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 ,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从而实现粮食供求的全国和地区平衡 ,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对小麦、玉米和水稻为代表的粮食生产潜在优势、显性优势和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 ,并以 1 995年数据为依据对粮食生产的规划布局提出建议。祝美群 白人朴  地区比较优势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一、潜在优势潜在优势是指目前已经存在但还没有有效地发挥作用、预期在将来会对生产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条件。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 ,发挥粮食生产的潜在优势无疑是粮食增产的根本所…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 1 995年统计资料为依据 ,比较了我国不同地区在粮食生产上的潜在优势和显性优势 ;这种地区优势 ,特别是潜在优势的充分发挥 ,是实现我国粮食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国际粮食生产、贸易结构分析和支持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满足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既是我国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要求,也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内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系统回顾和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同国家(地区)的粮食生产、贸易的总量和结构的历史变化趋势,并根据FAO相关的研究成果预测未来30年世界粮食生产及贸易的发展趋势,同时借鉴国外粮食生产发展的支持保护政策,提出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设计我国粮食国际贸易政策应该把粮食生产、贸易放在整个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格局中加以考虑。许多研究表明,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中,我国在粮食等土地密集型的种植业产品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园艺、畜牧业等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我们应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有利于国家福利水平的提高。入世后,我们必须重新确定一个合适的粮食自给水平。一般认为,粮食自给率的确定会使决策者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过高的自给水平,势必会丧失按比较优势所带来的利益;过低的自给水平又会使粮食安全受到威胁。过去我们长期偏重于粮食生产,较高的自给率是以恶化环境、牺牲经济和社会福利为代价。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达95%,笔者认为偏高应该有调低的空间。除了考虑经济合理以外,即使是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也没必要维持这么高的自给率。由于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和畜牧业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未来中国粮食贸易的基本方针,应该是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也就是“有出有进”,即“两头在外”(原料和产品),进口粮食,出口食品。加快国内粮食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机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应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贸易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对我国农机产品近10年来的对外贸易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识别出各种产品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主要结论是我国整体农机产品竞争力正在增强,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的产品类型比较单一,主要出口的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不高。提出我国应在现有价格优势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争创产品名牌,重点增强主要农机出口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红黄壤地区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测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区域经济差异变动和农村发展水平的改变,红黄壤地区近十几年来,粮食生产比较优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粮食生产格局也在进行着新调整。本文分析了近20年来影响红黄壤地区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变化的因素及优势变动趋势,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区域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国大豆生产格局与区域比较优势的演变特征及时空分布,文章综合运用生产集中度指数、生产规模指数、资源禀赋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测算分析1988~2017年我国大豆生产布局的变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豆种植进一步向东北地区集中,黄淮海流域产区播种面积与产量均在不断缩减,长江流域产区播种面积与产量逐渐上升,南方地区则相对稳定;(2)黑龙江、内蒙古、安徽等省份大豆生产规模指数与集中度指数不断上升,河南、河北、辽宁、吉林等省份大豆生产均在逐步下降,四川、云南等省份则逐渐成为大豆种植新兴地区;(3)1988年以来我国大豆优势产区呈现"东减、西扩"趋势并向全国扩散,具有综合优势省份由8个减少为5个,资源禀赋优势、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及综合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大多数省份具备效率比较优势而缺乏规模比较优势。结论:为充分发挥大豆生产地区比较优势,需要综合考虑各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及经济发展特征等来优化大豆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0  
通过应用国内资源成本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中国主要粮食产品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的测定和差异分析,验证了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可以也应当引导各地区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蔬菜生产比较优势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近15年的江苏省农业统计资料,分析江苏省蔬菜生产比较优势的空间异质性以及历史演变规律,为蔬菜产业结构优化及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生产规模优势指数、生产效率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测算蔬菜生产比较优势。利用GIS技术对农作物比较优势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1)近年来江苏省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最高的4个市从高到低为徐州市、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最低的4个市从低到高为淮安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 (2)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江苏省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属于空间随机分布; “高高”型的高值聚集区包括丰县、沛县、大丰区、东台市、无锡市区、苏州市区、吴中区,“低低”型的低值聚集区包括宝应县、高邮市、金湖县; (3)近15年来江苏省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 与2002年相比,2017年苏南地区的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整体提升幅度较大,苏北地区、苏中地区的大部分地区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则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建议江苏省苏北地区蔬菜生产的侧重点是规模化,重点布局徐州市蔬菜产区,并在宿迁市、盐城市适当发展蔬菜产业; 二是苏南地区蔬菜生产的侧重点是精品化,重点布局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蔬菜产业; 苏中地区蔬菜生产的侧重点是特色化,南通市要衔接好上海市的蔬菜市场,扬州市、泰州市重点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水生类蔬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