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当前,我国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构建和谐社会,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缩小贫富差距、控制两极分化。税收是缓解分配不公、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政策手段,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我们应遵循税收公平,加紧税制的建设和完善,着力强化其对区域、部门、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在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被确定为2005年的工作任务之一。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关键在于全面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 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问题是社会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块重要基石,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我国目前教育公平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做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殷瑛 《商业时代》2007,(19):9-10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充分就业和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任香茹 《中国市场》2010,(18):97-99
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公平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发展,同时要健全和完善各种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在党的历史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决定中明确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8.
林桂英 《北方经贸》2010,(10):31-32
用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内在统一。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要求,把促进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核,把统筹兼顾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方法,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的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由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决定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逐渐突出。造成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一方面是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另一方面,也有其它一些不良因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积极对策,切实解决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对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公平作为基本的理念。文章简单解析了公平这一价值范畴的内涵以及分类,进而分析了和谐社会的内涵、特点与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公平与不和谐现象。文章最后指出,为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理想与目标,必须秉持公平理念,法治是人类社会治理国家最理想的模式与方略,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法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也是一个公平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是建设更为公平的社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落实到地税部门,就是要不断提升依法治税水平,用足用活税收优惠政策,发挥部门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应是和谐哲学,而不是斗争哲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既要尊重社会经济规律,更要尊重自然规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各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文章提出,我国社会现阶段存在公私矛盾和劳资矛盾这两种基本的经济关系,公私兼顾和劳资两利是处理这两类经济矛盾的基本原则。文章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妥当处理分配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创造财富的效率与分配财富的公平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要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视角阐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建设;要不断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魏书明 《中国市场》2011,(1):19-19,2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方面,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目标是构建诚信、公正、效率的市场秩序与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促进分配公平和经济平等,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贫困与两极分化、维护社会稳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和谐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齐敏 《中国市场》2011,(31):130-131,152
包容性增长是一种把经济增长过程和结果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它的提出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要在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政府职能建设,确保实现公平参与,合理共享。  相似文献   

16.
赵萍 《北方经贸》2007,(7):21-22
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由于心理不和谐、不健康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从而影响社会和谐,有时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社会转型过程中诸如竞争加剧、升学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分化和城乡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是造成人们心理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要实现和保持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软环境,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徐广浩 《商业科技》2014,(20):258-259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和谐社会。当然,和谐社会的经济建设已成为了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法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要想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大力推进经济法的建设。本文将对和谐社会的提出以及当前中国社会的和谐状况、经济法和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经济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创新进行研究,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提下经济法的创新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提出我国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是“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并将其正式列为我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深谋远虑的长远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社会是由相当数量的人(群)按照一定的规范,形成一定的社会结构并发生相互联系的特殊形态的生活共同体。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目前论说不一。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指在我国当前及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都要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这种协调包括要素(...  相似文献   

19.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这一重要理论的提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与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而且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时,要充分认识到公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机制和环境,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条件。公平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水平紧密相连的。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同一时期的不同阶级看来,都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在依靠土地对农民进行剥削时,对农民来讲在承受着被剥削的不平等待遇,而在统治阶级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什么不公平。其实,在封建社会后期,不仅农民承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即使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来说,也在承受着不公平的待遇。然而,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在资产阶级内部建立了所谓的公平,但这种公平只不过是一种产权的公平,而这种产权的公平从制度上保证了资本产权的合法性和不可剥夺性,从根本上维...  相似文献   

20.
张昌良 《消费导刊》2009,(10):232-233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党坚持长期执政的依据和强大动力。实现社会公平一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努力实现政治公平;二是要"遏制"两极分化,实现分配公平;三是帮扶弱势群体,实现道义公平;四是保障公民权益,实现权益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