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手段和途径。本文在对农村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内在联系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要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手段和途径。本文在对农村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内在联系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要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3.
"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好愿景。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人的生态化行为。因此,生态人的培育与塑造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首先阐述了"美丽中国"视域下生态人的内涵与特征,接下来对场域研究范式进行了介绍和梳理,最后从主体子场域、时间子场域、环境子场域等方面探讨了生态人培育"场域"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抉择,生态城市是美丽中国的坚实载体。从生态城市的总体格局来看,城市间分离严重,中部地区城市明显占优,而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堪忧。必须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统筹规划,积极稳步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美丽中国之路。  相似文献   

5.
生态正义不是人与自然物之间的关系,亦不是以一切环境因素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而是以生态环境因素特别是以生态资源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正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弊端日益凸显的今天,现时代的生态正义是一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能够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享有平等地位,获得平等尊重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能够保障劳动者付出与回报对等的生产关系。伴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政治、法律、思想观念等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影响,生态正义表现出相对性和可变性、动态性和过程性,以及多样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宏观战略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和人民群众新期盼作出的战略新部署。实际上,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把握生态文明内涵,从生态文明理念树立和生态文明智慧融入两条路径,建成生态环境美丽中国和社会和谐美丽中国。生态环境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同。社会和谐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学习生态系统文明智慧,探析社会问题产生的生态根源,构建稳定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7.
美丽中国战略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时刻提出的,体现了这个现阶段的发展理念和发扎思路的转变。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是对生态文明提出的一种更高的发展要求,也指明了我国生态发展的方向。本文从美丽中国的本质出发,通过与世界文明,中国国情中的科学发展观为方向,强调了其重要作用,概括了完成这一新创举的制约因素,总结出美丽中国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8.
9.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党的十八大理论成果为基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涵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根本要求及重点工作等三个方面。认真梳理并深刻理解这些观点,对我们在新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是基础.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关键在于培育农民的生态伦理观念,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避免重走城市发展的先污染后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观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一条价值性理论主线,围绕这一主线所做的理论阐述构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其中,以生态危机为切入点、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的理论批判,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论文通过对"美丽中国"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二者相互关系的探讨,指出"美丽中国"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分析旅游产业对建设"美丽中国"所具有的优势,基于"美丽中国"视角,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即通过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大力提倡生态低碳旅游以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此彰显旅游发展造福人类的最高价值取向,从而助推"美丽中国"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哲学存在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和唯物史观的某些因素,从理论观点上说,与马克思主义有不少相同之处,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围绕着推进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这个主题,本文认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尚未实现实质性进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经验"的哲学基础或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个性特色研究还欠"火候".该领域研究思路目前的"尴尬"直接影响了其进展.应该以此为突破口,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定位、构架、称谓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回顾了新中国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状况,指出了50年后的今天中国哲学所面临的问题。文章着重提出了:在进入21世纪时,中国哲学保持自己的特质是振兴和发展中国哲学的前提。作者对哲学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意味着哲学观念的深刻变革—不仅仅是研究范式的转换。文章认为,只有从"元"哲学角度即哲学一般的角度、以真正哲学的方式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内涵进行充分阐释,才可能厘清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基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马恩经典著作中,有很多论述与生态社会相关的思想。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响亮的声音重回历史舞台。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可以思考中国未来生态的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诞生10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是否树立和坚持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影响社会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解决中国的实践问题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验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实现持续不断的双向互动,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树立和坚持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树立和坚持这样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即由工具理性霸权导致的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的批判,这种批判使价值理性失去了实践的基础,也使工具理性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生态马克思主义以生态危机为着眼点,分析了生态危机背后工具理性与代价值理性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化解这一矛盾,从而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