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司治理全球趋同:问题与纷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明辉 《经济评论》2006,(1):98-106
世界范围内主要存在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控制模式和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内部控制模式。对于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否会发生趋同,学者们存在不同的认识。一些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效率的公司治理制度将会展开竞争,最后促使不同制度向一种高效率的制度趋同。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公司治理的演进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和制度互补性特征,因此,不同模式的公司治理不会发生趋同。对于公司治理趋同是形式上的还是功能上的以及不同模式的公司治理将向何种模式趋同等问题,持趋同论的学者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公司治理模式演进的新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各国公司制度相互渗透。公司治理模式的演化出现新趋势:美国在寻求其他公司治理模式特别是日本与德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帮助,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公司治理却开始不同程度地转向美国模式。把握公司治理模式演进的新趋势,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制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国际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趋同和存异是比较公司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在对两类主要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对治理趋同的影响,探讨了公司治理趋同的主要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改善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制度互补性与公司治理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制度必须与其所在社会现有其他制度相互补。这就决定了公司治理本身具有一定的惰性,因此,公司治理趋同只能是相对的,现有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异性将会长期存在。就一国而言,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公司治理趋同化进程中,不能够不顾与现有制度的适应性而盲目地移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公司治理立法和实务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其结果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控制模式和以德、日为代表的内部控制模式显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但是,公司治理变迁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和制度互补性特征,不同公司治理模式在发生一定程度的趋同的同时,仍表现出较强的持久性。这表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不可能完全趋同,而将出现一种趋同与持久性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不仅在其整体制度环境下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而且受时空诸多因素影响,其模式框架的构建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伴随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之间相互学习的互补性不断增强,出现全球公司治理原则的趋同化。每一种模式都有其自身优越性和历史延续性,任何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公司治理实践都不能完全包容其他国家的制度和实践。较强的路径依赖和制度互补性也决定了公司治理模式仍将保持一定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公司治理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经济缋效的基本手段。公司治理健全与否,是决定中国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中国迎接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司治理危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全球历次重大的公司治理危机事件的回顾,应用新制度经济学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辩证关系原理,剖析了公司治理制度失效的根源.研究结论表明,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公司治理忽视非正式制度的建设,造成了公司治理制度结构的失衡和控制机制的失效,从而引发道德风险的泛滥和公司治理的根本失败.因此,从内外部治理的双重角度强化伦理治理机制,弥补公司治理制度体系中非正式制度的缺失,是保持公司治理结构稳定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严若森 《技术经济》2010,29(9):99-102
本文对公司治理趋同的竞争说、政治说与路径依赖说以及有关公司治理的形式趋同与功能趋同、法律趋同与事实趋同的既有研究进行了梳理与简评。本文指出,如果某种公司治理制度或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其所面对的公司治理问题,则其即是最好的公司治理制度或模式,从而无须按照它方的公司治理模型进行自身的制度变革,且即便一国或地区之内的相关公司治理情境与该国或地区的国际义务交错混杂,该国或地区公司治理制度或模式变革的动力亦须极大依赖基于该国或地区之内公司治理环境的内生诉求。  相似文献   

10.
张旭 《生产力研究》2006,(4):215-216,265
本文认为我国现行的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中,监事会远未发挥人们预期的独立监督职能。近年来世界公司治理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出现了几个重要的趋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推进国内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逐步取消监事会,建立一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Reform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redirecting the European agend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is in the air. This article warns against partial and hastily conceived interventions in complex and fragile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Reformers should step back and analyse the fundamental links between corporate law and corporate finance, and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rest of the economic and legal system. Reform efforts should not meddle with specific ownership and control structures. Specific problems like the poor liquidity of particular stock markets and poor protect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 some countries should be addressed directly. Fundamental refor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probably desirable in certain countries, but will require far-reaching and country-specific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system. Reform is thus best handled at the level of individual member states. Initiatives to harmonize the structure and control of corporations at the European Union level are bound to fail, and the prospects for specific proposals like the European company statute are bleak at best. A European Commiss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Policy' should focus on promoting transparency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评价及其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严若森 《技术经济》2009,28(7):114-120
本文整合并完善了既有的各类公司治理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涵盖8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以及122个三级指标的公司治理评价的一般指标体系;构建了一个公司治理评价的灰色关联模型,对公司治理灰色评价进行了模拟分析。该公司治理评价的一般指标体系与灰色关联模型能够为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以及政府的监管提供有益的指导,并有利于上市公司进行科学决策与诊断控制。  相似文献   

13.
侯鲜明 《经济与管理》2004,18(10):84-86
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从法学角度分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有关公司组织机构之间权力分配与制衡的制度体系。中国公司法确立了分权与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式,即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个机关分别行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该模式的确立,是由股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决定的,以公司治理的效率和公平为价值取向,借鉴了“三权分立”原则和西方国家公司治理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全球的公司治理模式简要分为两类:股东模式和相关利益者模式。以最大化股东利益为目标的股东模式在董事会、大股东和公司控制权市场这些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上都存在明显的缺陷或失败。相关利益者理论的发展导致了公司治理理论的现代演变。相关利益者理论认为,公司治理从本质上说是各相关利益者之间制衡关系的有机整合,其目标是最大化整个公司的财富创造。相关利益者公司治理成为可替代股东模式的公司治理形式。  相似文献   

15.
We develop a model of jurisdictional competition for corporate charters among the states in which a firm’s agency cost depends on the federal dividend income tax rate and the takeover regulations of its domicile state. When firms are mobile across states, the federal dividend income tax rate affects both the intensity of competition among the states and the equilibrium level of state takeover regulations. Our model shows that increasing dividend tax rate weakens the competition for corporate charters under a condition: dividend-paying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are complementary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This condition holds empirically, suggesting that dividend tax not only discourages firms from paying dividends but also weakens their corporate governance by disincentivizing states to improve their corporate laws.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一层次和上层建筑,对企业管理控制和交易控制有效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公司治理控制的关键环节是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及信号阈值与可观测结果的对应关系。在企业流程再造中,应该充分重视公司治理控制对已有流程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英两国在保留家族企业最终控制权的同时,有选择地将现代公司制度的优势融入家族企业,形成了比较成熟、规范的企业治理模式;日、德两国家族企业家族色彩浓厚,以保障相关者利益的思想与人本主义的融合为基础,是一种内部监控型模式;东南亚包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在儒家家族传统观念基础上,建立了以家族为代表的控股股东主权模式.比较分析三种模式的共异点,对我国家族企业的治理和发展可以得出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考证了两种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效率和演变趋势,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并得出结论:现实的国情和西方公司治理的演变趋势决定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路戏只能是首先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未来应朝着以内部治理的主、外部治理为辅的博采众长的混合模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We present a model in which wage-setting structures explain cross-country variation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model predicts a nonmonot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centralization in wage-bargaining institutions and the levels of firm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investor protection legislation. Low and high degrees of centralization yield less concentrated ownership and more investor protection than intermediate degrees. Like recent research, this paper highlights labor as a key constituent in shap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However, our theory can resolve an important puzzle this research confronts, namely, why Scandinavian countries with higher than average labor strength also have higher than average investor protection legislation.  相似文献   

20.
股东积极主义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及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外关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及绩效影响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深度和维度,相关理论也日趋成熟。国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加之国内资本市场的特殊性以及国内上市公司尚处于股份有限公司初级阶段的特点,国外成熟的理论尚不能完全适合于中国情况,尤其是对特定行业和特定地区而言。中国各经济区上市公司发展水平迥异。公司治理和业绩表现大相径庭。对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改善公司决策、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分析尚不深入,尤其缺乏严谨的实证分析。本文试图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wind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机构投资者的傲东积极主义’对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