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刘小艺  杨华  韩燕 《全国商情》2008,(10):19-20
本文分析了企业集群、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三者的联系与区别,指出了产业集群是企业集群随着产业集聚进一步演化而形成的,从理论上对"企业集群--产业集聚--产业集群"这一逻辑进行了分析,并将这一演进过程模型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间性组织理论的集群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间性组织理论的研究弥补了传统的"企业与市场"二分法的理论缺陷。集群作为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形式,它的存在弥补了纯粹市场机制与纯粹企业组织的失效。本文首先认为,应该把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两个概念区分开来,然后分别就交易成本范式与超越交易成本范式给出集群现象的一种经济学解释。最后,分析了社会资本在集群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企业集群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等三方面分析了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集群企业网络具有多体化下的合作、组织问协调、超市场契约等特征,集群企业网络演化过程也就是集群不断发展过程。本文将集群发展及集群企业网络演化过程界定为集群企业网络的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分析了各阶段集群企业网络的特征及对扩散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信任与声誉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竞合关系"表现出"合作关系占主导,竞争关系为辅助"的关系结构;高技术产业集群内部经济主体具有长期合作的主观倾向;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网络治理机制可以分为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从关系结构与网络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入手,对高技术产业集群非正式网络治理机制--信任文化和声誉机制进行了研究;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信任体系结构包含五个层次,信任是网络型组织的基本运行机制,建立高绩效网络的最重要的要求是信任或社会认同,信任机制可以降低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高技术产业集群以企业为主体的网络具有开放性,声誉机制的扩散效应更为明显,高技术产业集群声誉机制的重要含义在于拓展了交易范围与交易空间,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资源选择,使潜在交易对象可以演变为现实的可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由企业和市场二层次分析框架提升为市场、中间性组织和企业的三层次制度分析框架.交易费用理论证明了中间性组织的存在,并证明了中间性组织的存在能够克服交易中的机会主义、使投资最有效率.产业集群作为中间性组织形式之一,其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而且产业集群本身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7.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正经历着从科层范式向生产网络范式的转变。但是,对产业组织绩效的研究仍停留在科层范式的视野中,从而无法对企业集群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以系统论哲学观为主导,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交叉科学中的复合系统理论、协同学原理、产业组织理论、现代企业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相关理论构成的"多维理论分析框架"下确立的企业集群"经济—社会—生态"三重绩效综合评价系统研究框架,可以为企业集群网络组织运行绩效的评估奠定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于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法中的KMPW声誉模型分析信息不对称下产业集群的信用问题,认为有效披露和传递集群内企业的信用信息是发挥网络组织作用的关键,并针对性地提出建立集群内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的决定性因素与地方政府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聚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集群组织的过程,通过集群中的集体学习、地理临近、相互信任和技术创新溢出等内生成长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业集聚不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是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分工演化的自发结果,是企业出于自身需要通过市场选择的自发过程,企业是产业集聚的主体,区域的人口、社会文化和自然资源等固有条件"锁定"了在该区域形成产业集聚的初始形态。产业集群存在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在外部性方面产业集群无法替代政府功能。政府是外因、影响者,通过影响促使企业产生集聚的成本,在公共产品和政策方面引导产业集聚。在此基础上,围绕集聚的外部性,本文对产业集聚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间性组织视角的产业集群三层次治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作为弥补企业、市场效率空隙的中间性组织,在有效的治理结构下能充分发挥其效率优势,创造集群租金。然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各集群成员有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以分得更多集群租金份额的动机,并衍生出产业集群风险,弱化产业集群效率。因而,构建合理分配产业集群租金、激发最大化产业集群租金动力的产业集群治理框架就显得十分必要。根据产业集群租金的来源,我们将产业集群租金分解为“集群剩余”和“价值链剩余”,并分别以其为基础阐释了产业集群治理的内部网络治理和外部价值链治理。最后,进一步考虑企业(集群成员)的科层治理,提出了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三层次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大型组织一般都是某种形式的科层组织,其典型形态是官僚组织.在组织理论中,自韦伯提出官僚组织的思想原型以来,所受到的批评乃至抨击便不绝于耳.但迄今为止,有关的批评往往局限于道德层面上的谴责,未能把握住官僚组织的本质,所谓官僚组织行将就木的预言也缺乏事实根据.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两个,即高度的规则化和结构的层级化.以官僚组织为典型形态的科层组织之所以成为大型组织普遍采用的组织形态,主要是因为科层组织符合效率原则.通过建立一个科层组织的数学模型,可以揭示这种组织形态的效率源泉,以此可解释科层组织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集群理论是从价值增值环节研究经济组织和资源配置的管理学理论,企业集群的互利机理与共生机制对指导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和职教集团的现状,提出集团化办学是一种职业教育集群升级模式。职教集群升级本质上是集群治理效率的提升。我国职教集团化办学大体处于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层级,要实现价值链的高移与升级,必须加快从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到准等级型价值链的演进和从准等级型价值链到网络型价值链的提升。而要实现这种升级,必须基于深度产学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职业集团角色转型和准确定位,以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对接。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使人们开始关注慈善捐助活动,也开始关注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慈善组织其本质特征是公益性和社会性,国外法律通常将慈善组织定位为财团法人或者将其置于信托制度的体系之下,而我国民法只规定了社团法人,一些零星的关于慈善活动的法规也未对此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要准确界定我国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必须首先完善法人制度,增加财团法人的相关规定。其次,应该严格区分慈善组织与行政机构、慈善组织与慈善组织中的自然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战略联盟是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一种.是现代竞争环境下企业实现低成本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新型组织形式,战略联盟的发展引起虚拟企业的发展。该文拟对战略联盟的内涵、性质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虚拟企业作一分析,并重点探讨了战略联盟下应该如何重新思考传统的规模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生产力决定现代农业组织演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5~2005年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户性质变迁的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决定农业组织演进的变化过程。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存在状态,产生了农户打破自给自足和"小农均衡"状态的经济剩余。农户作为配置和利用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组织,正从传统农户和商品农户向现代农户转变。促进我国农户向现代农业组织演进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经济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一个相对合理的市场结构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今天,网络经济正在取代工业经济而日益成为主导经济形态,知识、网络成为关键性生产要素,学习效应、网络效应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日益凸显,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市场结构理论面临挑战,亟待创新和发展。为此,本文首先分析网络经济下市场结构和技术创新的新特点,继而分析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析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之间联合内生的双向互动机制,为寻求具有现实解释力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太极组织模式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认识,把阴阳互动、五行生克、天人合一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巧妙地运用到组织结构设计之中。当前,资源日益匮乏、全球竞争不断加剧,人类社会几乎已经达到“增长的极限”,重新审视太极组织模式的作用,必将有助于组织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实现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echnological changes affected labor allocations within the U.S. Navy. During the latter nineteenth century, the officer corps was highly specialized, split between groups of line and staff officers. Developments in 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 created a dilemma for the organization, as it balanced between the benefits of a specialized workforce implementing increasingly complex technologies with rising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costs. We first document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labor specialization in the mid-nineteenth-century Navy—engineers worked more with newer and larger vessels, while line officers worked more with unskilled personnel. The Navy endeavored to destroy this distinction, forcing generalized training and tasks for all officers. We suggest that the Navy’s phased-in approach was an effective strategy, helping the U.S. to become a world-class naval power.  相似文献   

19.
行业协会是为了达到行业的共同利益目标组织起来的一种社团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立法的不完善,导致实践层面对行业协会的法律性质存在争议。列举了国内外对行业协会的有代表性的定义,阐述了对行业协会的理解,并对行业协会的法律性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委托代理理论在解释企业内部组织问题时,提供了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分析框架.它用标准化的模型刻画了企业内部权力的配置,完整地涉及到了现代企业理论的两大问题--企业的性质和企业的内部组织.但随着社会合作的扩大,产权日趋复杂化,该理论的理论假设和对现实的解释能力逐渐陷入困境.此后的GHM模型作为委托代理理论之后的最重要发展,为企业内部组织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并将成为当今的企业理论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