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付和 《魅力中国》2013,(10):62-62
打击乐器,顾名思义,是通过用槌、手或板,击打共鸣体的表面而发声的乐器。这类乐器大致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两类。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多半是起加重节奏、合奏、独奏以及乐曲中的间奏和过门等色彩的作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则多起强调节奏意识,还可以弥补力度的反差,是人在欣赏过程中,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从意像朦胧、含糊、模糊的情景中很快转变为另一个情景,情感同时得到真正激发和释放,去理解更深刻、准确的音乐整体形象,感受音乐气质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近几年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接受并用于教学实践。但人们在运用这种形式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小组分组不合理;小组分工不明确;课堂节奏太快,学生无时间合作交流;教师的评价简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相应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有:分组科学,搭配合理;分工明确,及时合理;内容难度适当;评级科学,激励充分等。  相似文献   

3.
马骏 《魅力中国》2011,(17):248-248
意象之美自原始岩画便有之;艺术之美在似于不似之间;画论中“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意象表现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展示设计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体,是当代艺术设计中最具艺术“气质”的学科;意象造景是将古人绘画中的意象表现方法应用到现代展示设计中来,为展示设计增添气韵,,而不仅仅是为一种造型而造型。  相似文献   

4.
唐源 《魅力中国》2014,(18):101-101
关于现代实验电影的概念,即为广义范畴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其具有先锋实验性特质的电影形式;非逻辑、时空的非连贯性(模糊性)、非线性叙事、淡化叙事与冲突(非故事性)、重视觉冲击;通过形状、色彩、节奏等视觉元素的组合,设想建构像音乐艺术一样纯情绪传递的“视觉交响乐”;未来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实验电影.对“机械文明”、“运动”理念的热衷,将胶片上的影像的连续性叙事特质因素剥离,借鉴音乐、绘画、舞蹈表现节奏、运动的形式.去实践电影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页的艺术设计日益被网站建设者所重视。网页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包含着视听元素与版式设计两项内容;它以主题鲜明、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强调整体为设计原则;具有多维性、版式的不可控性、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紧密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保卫民俗     
许多珍贵的民俗技艺和民族艺术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地方戏曲、说唱艺术、年画、民间工艺等随着其生存土壤的破坏和文化生态的变化而日渐式微;民族文化的典型器物大量流失海外。面对民俗遗产的不断消亡,仅有文化人的坚持和苦行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7.
周密 《魅力中国》2013,(17):94-94
音乐是一门能够表现艺术家情绪的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与其他的艺术门类有着很大的差别。它的艺术体现可以被运用到电影艺术当中,使画面与音乐相互结合。以音乐烘托画面的气氛,以画面诠释音乐的真谛.声与画的完美结合更加突出电影的主题与内涵,并将电影的内容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海上钢琴师》就是运用了这种元素。在电影的情节中。音乐可以通过声调、节奏、声音大小的变化来体现人们的情绪,通过音符向听众诉说表演者的情感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使电影的艺术特征能够更为鲜明的体现出来。本文通过赏析《海上钢琴师》中的钢琴音乐元素,来对钢琴音乐的运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巩雅娟 《理论观察》2006,(4):201-202
节奏是音乐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所有表现力的基石、灵魂、生命。音乐离不开节奏,音乐教学也应该重视学生节奏感知能力的培养,为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利用模仿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兴趣培养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与情感的最高艺术的表现形式。一些世界名曲,像《野蜂飞舞》就是音乐大师用高超的艺术手段所模拟、再现出来的一些大自然中的音像。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在生活中探寻节奏,并进行模仿与感知。在模仿中学习,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技能或出色的音质,每个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且愿意做的事。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是一种运用影视手段记录生活的影像艺术,是一种结合纪实性和艺术性的再现艺术.真实是纪录片与故事片区别的根本,而故事化则是增添艺术表现力的手段.在从原则上保证记录内容真实性的前提下,适当的运用充满戏剧冲突;适当的主观参与;把握节奏等叙事手法,是增加纪录片可视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刘堂春 《魅力中国》2010,(3):328-328
金圣叹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揭示和总结了一系列小说创作与批评的经验,为中国叙事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述声音等许多方面,金圣叹已经突破了古典叙事理论的藩篱,显示出某种卓越的现代眼光,极大地影响了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等小说评点家。尽管他还未能完全区分叙述者视角与人物视角,但是已经隐约觉察到人物视角特殊的表达效果,以至在评点中多次将原作的叙述者视角改成人物视角;重视叙事的节奏变化.特别是情调错综造成的节奏之美;大大弱化公开叙述声音的响度,烛隐探微地发掘隐含的叙述声音,所有这些筚路蓝缕的理论开掘,为后来者提供了极为丰富,而又包含价值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是声音在时间上进行的过程,它不是瞬间的,也不是停滞的状态.因此,在把握音乐、处理音乐表演这一问题上,"声音和时间的关系--节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常常把音乐的节奏比做生物的脉搏,海潮的起伏,以此来说明音乐表演过程中速度与节奏的灵活变化,就像一个健康人的脉搏随心情的感受或生理上的影响时而加速、时而减慢.这种速度节奏的灵活变化,往往最能体现出演奏者的个性以及他对作品的理解水平,是作品艺术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作品本身又和特定的历史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不同历史时期音乐作品的速度节奏变化的特点,是演奏者正确理解作品、弹好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魏家鹏 《发展》2012,(4):155-155
随着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新的校园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学习的节奏也由高中的紧张向大学的自由化方式过渡,随之变化的还有在高中时不被重视的体育课。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曾经,艺术只是被用来欣赏,而非一种投资;政治是关于议题,而非竞选资金的比拼。但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为了好玩、快乐或只是为了创造美而制作什么东西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认为,过去30年最大的变化不是贪婪的增加,而是市场和市场价值向它们原不应插足的人生领域扩张。  相似文献   

14.
廖婷 《老区建设》2012,(2):44-46
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创作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服务于电影创作的整体要求,同时也有自己独立的艺术规律。电影音乐具有描绘情境与表达意义、推动叙事和突出主题、营造氛围和渲染情感、变换节奏和衔接结构等艺术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一切文学艺术,在形式上都有自己的一定格式和规范.从广义上来说,这种形式上的规定性可以叫做艺术程式.不过,中国戏曲程式不同于这种广义的艺术程式,而有其进一步的理论上的含义.首先,戏曲程式是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文化因素渗入戏曲的结果.中国的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是一些重形式感的艺术样式,诗歌中的声调变化,音乐中的节奏运动,舞蹈中的动作序列,美术中的点线组合和装饰趣味,都是通过严格的形式规范而鲜明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李轩逸 《魅力中国》2014,(1):101-101
对于戏剧,向来有“综合性”的说法。对于中国戏曲,我认为“综合性”更是它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怎样理解这个“综合性”的意义呢?熊佛西的一段话很在启发性:“根据汉米尔顿与马修斯这类的定义,后来似乎又有人加了许多别的成分,改称戏剧为‘综合的艺术’。因为近代戏剧是由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综合而成的艺术。但是近年来有很多人误会‘综合’的意义。他们以为‘综’’就是‘总起来’,‘合’就是‘合拢去’。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因为各种艺术都有各个独立性,假如戏剧是文学、绘画、音乐综合起来的,那么它自己岂不是没有了独立性,所以我们称戏剧为‘综合的艺术’,是指它用文学、音乐、绘画及其他艺术当着媒介,而另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正如线条、颜色、声音、节奏媒介了绘画与音乐。不过戏剧的谋介比较复杂罢了。”  相似文献   

17.
李海龙 《魅力中国》2010,(27):133-133
一、京剧程式的必要性 京剧艺术的各个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因为在京剧舞台上不允许有纯属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都须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化,并在舞台上表现出来。京剧音乐中的板式、曲牌、锣鼓;念白中的韵白、京白,表演中的身段、  相似文献   

18.
吴军锋 《魅力中国》2011,(17):340-340
从教育学以及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中学体育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艺术节奏的关系,并分四个专题进行讨论。阐述了个人观点,试图使体育教学达到渗透艺术节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念,已逐步成为社会的共识和迫切需求。音乐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在实施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音乐艺术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音乐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强化音乐艺术教学手段,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教育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音乐是一种声音表现的艺术,它利用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  相似文献   

20.
罗雪娇 《魅力中国》2010,(18):50-50
合唱艺术是人类最和谐的艺术,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表现力强。在合唱训练中,要达到一个高度和谐的效果,必须注重发声的练习、听觉的练习、音准的练习、表演的练习以及对指挥图示的了解;要有优秀的指挥;要注重每个合唱团成员的自身音乐素质的培养;更要多走出去参加公众的表演和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