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刚跃 《魅力中国》2014,(16):86-86
由我们许昌市越调剧团推出、越调大师毛爱莲领衔主演的《白奶奶醉酒》一剧,在当年一经上演,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了许昌市越调剧团的看家戏、打炮戏、保留剧目,成为了越调大师毛爱莲先生晚年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成为河南戏曲或者甚至可以说中国戏曲的经典之作。后来,这部戏被拍成了戏曲电影故事片后,影响到了全国,甚至海外,为河南越调艺术的传播做出了贡献。推动了河南越调艺术的发展。这部戏历经四十多年的舞台演出。依然深受当今社会各界戏曲观众的喜欢。可谓久演不衰,经久弥香。  相似文献   

2.
王刚跃 《魅力中国》2013,(34):73-73
河南越调表演大师申凤梅虽然离开了她毕生所钟爱的越调艺术,离开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越调事业,离开了她摸爬滚打的戏曲舞台,离开了喜欢她的一代又一代的戏迷观众,然而她却留下了一部又一部越调艺术的经典剧目,留下了她所精心塑造出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留下了她用心血所创造出来的独树一帜的申派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可以是,这一切都是河南越调艺术的宝贵财富,是从事河南越调艺术的后来者所研究与学习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姚献敏 《魅力中国》2014,(5):100-100
豫剧唐派名剧《三哭殿》经过河南豫剧院二团一代豫剧大师唐喜成和一代豫剧大家吴碧波、张桂花、杨素贞、杨发互以及一代著名豫剧演员谢巧官、轩玉亭等的精彩演绎,把一出来自于河南越调的传统剧目演成了豫剧的一个经典名剧和唐派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这部戏久演不衰,几乎所有的唱段都广为传唱,几乎所有的豫剧院团都能演出该剧。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也排演了此剧,我本人曾担当领衔主演,饰演一号角色唐太宗李世民,每到一处演出均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王昌全 《魅力中国》2014,(20):135-135
今年是豫剧大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九十诞辰。是南阳市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的一名生行演员。特别喜欢唐派艺术,尤其是对唐派的经典之作《三哭殿》非常感兴趣。 在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众多的演出剧目中,根据越调《哭殿》移植而来的《三哭殿》最具代表性,并且因为有豫剧大家吴碧波、张桂花、杨索真、杨发互等的联袂主演,不仅使该剧成为原河南省豫剧院二团的看家戏,而且也成为豫剧的一部经典名戏,流传至今,久演不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5.
王玲玲 《魅力中国》2013,(19):120-120
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常派艺术创始人、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在解放前曾以六部《西厢记》而唱响河南开封,可谓声名鹊起,红极一时。在解放后。她领衔主演的《拷红》更是红遍了河南,传遍了华夏,成为中国豫剧艺术宝库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同时,这部中型戏也成为了常派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至今依然盛演不衰,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6.
曹会敏 《魅力中国》2013,(10):75-75
中国豫剧常派名剧《大祭桩》是在豫剧传统旧剧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而成的一部经典名剧。我的恩师虎美玲师从于爱国艺人、人民艺术家、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常派艺术创始人常香玉先生。虎老师不仅继承了这个常派代表性演出剧目,而且还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使这部古典名剧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时代更加好看、好听、耐品,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彰显着新的艺术魅力。作为虎老师的人室弟子、常派艺术的第二代传人,我特别喜欢这部唱念做舞四功并重的吃功戏,所以在跟着老师学这出戏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张晓红 《魅力中国》2011,(1):100-100
1982年1月,河南电影制片厂将我的恩师、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的代表性演出剧目《风雪配》给搬上了银幕。这部戏曲电影艺术片随着拷贝的大量发行,在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广为放映,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反响,为宣传河南曲剧艺术、扩大河南曲剧在全国的影响与传播起到了一个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1982年1月,河南电影制片厂将我的恩师、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的代表性演出剧目<风雪配>给搬上了银幕.这部戏曲电影艺术片随着拷贝的大量发行,在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广为放映,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反响,为宣传河南曲剧艺术、扩大河南曲剧在全国的影响与传播起到了一个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漫谈越调     
马忠太 《魅力中国》2009,(20):168-169
越调是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历史悠久,深受广大观众喜闻乐见,流行于河南各地,演出区域遍及中原大地,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越调又名“四股弦”,鼎盛之时,陕南、鄂北、皖东,都有越调剧种存在。越调形成剧种以后,演出形式有三种第一是皮影越调戏;二是木偶越调戏,三是越调大戏班。这三种形式迄今仍在湖北北部、安徽西部和河南南阳一带农村流行。河南越调音乐历史悠久,即有较多的曲牌,又有较完整的板腔、唱腔,  相似文献   

10.
中国豫剧古典戏精品剧目《三哭殿》在上世纪六十年之初移植于河南越调,由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饰演唐太宗李世民,豫剧一代宗师、人民艺术家常香玉饰演银屏公主。该剧一经首演便轰动了整个郑州,后经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复排演出,可以说是唱响了整个河南,传播到了大半个中国,其中主要原因便是众多艺术大家的强强合作,如唐喜成饰演李世民,吴碧波饰演詹翠萍,张桂花饰演公主,杨素贞饰演长孙皇后,杨发互饰演詹宏纪,谢巧官饰演小秦英,轩玉亭饰演老家院,最佳的演出阵容将才此剧推向了顶峰。也正是这一演出版本才将该剧推上了中国豫剧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之一的地位,同时也成为了中国豫剧唐派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  相似文献   

11.
李培敏 《魅力中国》2013,(16):106-106
《三哭殿》本是河南地方戏曲越调的代表剧目,越调“大宝贝”张秀卿在河南第一届戏曲观摩赛中曾凭借此剧获一等奖。后经豫剧大师常香玉和唐喜成联袂演绎,并经由以唐派弟子为代表的的一代代艺术家的精彩传承和发展,最终成为豫剧唐派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纵观豫剧《三哭殿》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出好的传统剧目,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要保留其精髓之处,更要去其糟粕,融进时代的元素,让时代赋予它更深厚的内涵和更丰富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寇准背靴>一剧是河南曲剧的代表性作品,更是我们洛阳市曲剧团的保留剧目、看家戏.由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大师马琪和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周玉珍联袂主演的这部戏久演不衰,深受观众的喜欢.他们主演的这部戏被拍成戏曲电影(易名:<背靴访帅>)后,影响波及到了全国各地和海外,对推动河南曲剧艺术的发展与扩大河南曲剧的影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新一代曲剧演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部经典名剧给接演下来,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3.
曹会芳 《魅力中国》2013,(11):63-63
豫剧古典戏《抬花轿》是一出豫剧传统老戏,又叫《香囊记》、《文武换亲》。这部戏是蕴含着悲欢离合的大喜剧,所以在很多时期都深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喜欢,尤其是在人们家中遇到结婚、过寿、生子等大喜时,往往就点这部戏来演出,以增加喜庆气氛。这部戏在清末开始流行,至今仍然被当代的观众所津津乐道、交口称赞、点播欣赏、点单演出,可谓经久不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之初,这部戏并不是豫剧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而是一部一般性的演出剧目。那时,各个剧团领衔主演在演过多部吃功戏后,观众依然热情不减,非要再看领衔主演演的大戏,这个时候班主就会为了让领衔主演减轻一下压力、舒缓一下体力而安排的一个情节曲折、故事感人、主题鲜明、人物众多、场面颇大、唱少白多、表演简单的偷闲戏,于是就安排上演《抬花轿》。  相似文献   

14.
王小亮 《魅力中国》2013,(14):88-88
在众多的河南戏剧演出剧目中,哪一个艺术形象最能代表河南人的整体形象?哪一个人物最为中原父老所喜欢?我认为,就是河南曲剧海派艺术创始人海连池先生在《卷席筒》中用生命和心血所演绎出来的小仓娃。  相似文献   

15.
朱水香 《魅力中国》2013,(16):91-91
越调是许昌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在广大城乡拥有一大批忠实听众,越调名家毛爱莲更是身名远扬。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将许昌越调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作为许昌市越调剧团的艺术大师、越调“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毛爱莲被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长期的越调表演艺术实践中,毛爱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是旦角表演。“毛派”的唱腔特点用六个字就可概括,那就是:甜、纯、清、巧、情、快。这么几点,形成了“毛派”的鲜明风格和艺术特色,足以让她在河南的大艺苑里雄踞一方。自成一派。被誉为“越调皇后”。  相似文献   

16.
曲剧的魅力     
牛艳荣 《魅力中国》2013,(20):398-398
曲剧这个新兴剧种,是近百年来在我省土生土长的一个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舞台戏曲艺术。它不仅盛行河南全省,而且象湖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乃至边远的新疆、云南和内蒙古,也有专业的演出团体。一些优秀剧目,如《游乡》、《赶脚》、《陈三两爬堂》、《卷席筒》、《风雪配》以及《背靴访帅》等拍成电影以后,加上剧团的巡回演出。它的影响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遍及全国,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一、河南曲剧伴奏乐队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张帅 《魅力中国》2013,(11):66-66
在中国京剧的演出剧目中,以唱念做打四功兼备的文武老生领衔主演的古典戏《野猪林》一剧,可谓是一部久演不衰、备受观众欢迎的经典名剧。特别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袁世海联袂主演该剧,并拍成京剧电影艺术片之后,更是将这部戏推向了全国,传播到了海外,使更多的人迷恋上了该剧,了解并喜欢上了京剧。作为一名青年京剧文武老生演员,我就是看着这部戏长大的。至今,对两位艺术家珠联璧合的表演钦佩不已,对该剧能够在当代中原大地上的上演充满了期待。为了使河南京剧院演出剧目的丰富,为了使传统名剧得以继承与发展,为了培养与锻炼我院的一批优秀青年演员,为了我本人在文武老生行当上的艺术提升。我们河南省京剧院在河南省文化厅领导和院长金萍的鼎力支持下,在中国京剧界多位老师的指导下,复排了该剧,我很荣幸出演林冲一角。  相似文献   

18.
姚献敏 《魅力中国》2014,(4):132-132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中心任务就是进行角色创造。我认为,要想把戏演好,必须会分析人物,然后才能投入到角色的创造之中。豫剧唐派名剧《三哭殿》是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很多剧团都爱演这部戏,很多地方的观众也都很喜欢看这部戏。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在排演《三哭殿》的时候,安排我来领衔主演戏中的一号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刚一接到这个任务,我的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19.
贺玉红 《魅力中国》2013,(13):94-94
中国戏曲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教化功能,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寓教于乐”。中国豫剧马(金凤)派代表性演出剧目《穆桂英挂帅》就是这样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这部戏的故事情节已为人们所熟知,这部戏中的所有角色已被人们所熟悉,这部戏中的每个唱段已被人们所传唱,这部戏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部戏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这部戏演了几十年仍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部戏演遍了全国各地,甚至演到了宝岛台湾,成了豫剧的代名词。我是洛阳市豫剧院的一名青年演员,非常荣幸地在这部经典名剧中饰演了余太君。这一角色要求以老旦应工,要演出、唱出、刻画出、塑造出一代巾帼英雄在暮年时忘却家门私怨心系国家安危的胸怀和气度,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由衷地钦佩与敬仰。  相似文献   

20.
刘川平 《魅力中国》2013,(19):118-118
曲剧剧种是河南的三大剧种之一,曲剧艺术主要是以唱腔为主,剧目以苦戏为多,观众群也是以河南为主题群。曲剧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我们许昌曲剧创建于五十年代,曾多次赴省参加汇演、调演及献礼演出,党和国家领导观看了许昌曲剧的演出,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于六四年参加中南五省会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